張 玲
(重慶市城口縣人民醫(yī)院兒科,重慶 404900)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干預分析
張 玲
(重慶市城口縣人民醫(yī)院兒科,重慶 404900)
目的探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將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兒科收治的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給予對因治療、對癥治療以及觀察病情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以上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療效。結果經(jīng)過積極的基礎治療和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根據(j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情況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顯著提高患兒療效,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護理;上呼吸道感染;療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呼吸道最常見的疾病,多發(fā)生在冬、春季,8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由各種病毒(如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部分(15%~20%)患兒則可繼發(fā)于細菌或者混合感染[1]。由于嬰幼兒特殊的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以及機體免疫狀態(tài)低下,因此護理質量的優(yōu)劣與患兒的預后密切先關,本研究通過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了護理干預,效果良好,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關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2]?;純耗?9例,女41例,年齡為0.6~7.4歲,平均年齡為(4.6±1.2)歲,病程3~12 d,平均(4.5±1.5)d。排除嚴重心肺、肝腎功能衰竭患兒,排除伴有嚴重貧血、免疫缺陷、佝僂病等患兒,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包括對因治療(采用雙黃連、抗病毒口服液、干擾素、丙種球蛋白等),觀察病情,對癥處理(物理降溫、藥物降溫、鎮(zhèn)靜藥物的使用)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密切觀察病情:定期測量患兒體溫、心率等,警惕高熱抽搐的發(fā)生,經(jīng)常檢查患兒口腔粘膜和皮膚的變化,觀察患兒神智的改變以及咳嗽的性質以及扁桃體、咽部是否有水腫等情況發(fā)生[3]。及時準確的記錄并上報其主管醫(yī)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②保持清潔的病房環(huán)境:保持病房衛(wèi)生清潔,及時通風,保持病房空氣清新;調節(jié)室溫,維持在18~22℃,濕度控制在50%~60%,可減輕空氣對患兒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并有助于患兒輻射散熱;定期對病房以及診室里設施進行消毒,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③呼吸道以及口腔護理:及時清除口腔、鼻腔以及咽喉部的異物,以保證呼吸道通暢,;對有咽部不適感的患兒,可舌下含服潤喉片或者使用咽喉噴霧劑;對鼻塞嚴重患兒可采用0.5%麻黃堿液滴鼻,3次/d,2滴/次;對嬰兒鼻塞導致吮吸障礙時,應該在哺乳前15min滴鼻,以保證嬰兒正常吸吮。保持患兒口腔清潔,就餐前后用溫開水漱口。各種護理操作要盡快集中的完成,且動作輕柔,保證患兒充足的休息時間。④體溫護理[2]:密切檢測患兒體溫,重點針對高熱患兒進行護理。在降溫的方法的選擇上要采取適當?shù)慕禍胤椒?,對于體溫<38.5℃且年齡<6個月的兒童,暫不給予退熱藥處理,囑咐患兒多飲水并觀察患兒體溫改變即可;對于體溫>38.5℃的患兒,嚴重者出現(xiàn)高熱驚厥,此時應遵醫(yī)囑予口服布洛芬治療,同時采取物理降溫措施(頭部冷濕敷、枕冰袋,在頸部、腋下及腹股溝處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浴,冷鹽水灌腸以及全身溫水擦浴等方法);若患兒出現(xiàn)四肢冰冷等癥狀,應終止物理降溫,采取藥物降溫,同時應注意保暖。若患兒高熱始終不退,可重復用藥,但要保證患兒攝入充足的水分,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同時要及時更換汗?jié)褚路?,保持口腔及皮膚清潔。在采取降溫措施的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復測體溫的概念,根據(jù)不同的降溫方法確定復測時間,一般物理降溫30min/次,藥物降溫1h/次。⑤飲食護理:盡量保證患兒足夠的營養(yǎng)供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往往食欲較差,因此要囑咐患兒及家屬少量多餐并經(jīng)常變換食物種類,給予患兒容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刺激性小的飲食。必要時給予靜脈補液等營養(yǎng)支持,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供應。⑥健康教育:指導患兒家長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關醫(yī)學常識,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治療以及護理等相關內(nèi)容。使患兒家屬了解上呼吸道感染后的應對策略,以增強患兒抵抗力和防止病原體入侵為主。平時應合理安排運動項目,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平時要經(jīng)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潔。在呼吸道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可用食醋蒸蒸法消毒居室,在氣候變化時注意增減衣物,不要帶小孩兒進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等。
1.3 療效評價
痊愈:治療4d,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外周血象檢查正常。顯效:治療4d,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外周血象基本正常。有效:治療4d,體溫有所下降,主要臨床癥狀部分消失,外周血象有所改善。無效:治療4d臨床癥狀和體溫無明顯改變甚至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等級資料的比較此采用秩和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研究結果經(jīng)秩和檢驗,P<0.05,提示兩組療效有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療效對比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本研究患兒家屬進行護理滿意調查,調查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結果顯示觀察組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為96.7%(58/60),對照組為61.7%(37/60),觀察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常急性發(fā)作,表現(xiàn)為發(fā)熱、鼻塞、咽痛、咳嗽、流涕、乏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以及咽部充血等癥狀,??汕旨翱谇?、眼部、中耳、頸淋巴結等鄰近器官,并可導致小兒氣管炎、小兒支氣管炎或小兒肺炎[4]。如對高熱患兒處理不及時,則可導致高熱驚厥及腦部缺氧等損害等。因此對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應該在治療的基礎上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本研究中對患兒進行了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療效以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患兒采取合理的可預見性的護理程序,提供相應干預措施可以明顯改善患兒的預后。同時護理滿意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采取的相應處理,改進了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且更加關注患兒的舒適感,提高了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
[1] 張末琴.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體會[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29):3641-3642.
[2] 王美鳳.喜炎平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體會[J].海峽藥學,2012,24(8):205-206.
[3] 張岐芳.探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方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6):141-142.
[4] 姬雪梅.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32):106-107.
R473.72
B
1671-8194(2013)16-0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