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兆琳
開著這部車在路上,膽子都快被嚇破了,哪還有心思去挖掘什么駕駛樂趣。
對于我,試駕M6最準確的感受就是“恐怖”,但只用兩個字來交代未免太過于不負責任。本來我打算將此次試駕做成深度測試,于是帶著樁桶、分貝測試儀、卷尺以及P-box小心翼翼同時又滿懷期待的把車開到了花博會停車場,無奈12月份北京那場大雪還留有余孽,測試場地的積雪已經(jīng)變成凍冰。
還不是整片的冰地,花博會停車場說來也稱得上是北京的漂移“圣地”,下雪當天就有不少人在此一試身手。翌日,我們曾懷著同一個夢想,開著一部保時捷Boxster去找尋駕控樂趣,無奈松軟的積雪早已被眾多車胎軋得有虛有實,Sport Plus模式下行駛在上面我已被顛得七葷八素,并且Boxster的非冬季胎在上面幾乎沒有什么抓地力,那天我被Boxster靈巧的車尾造成的接連數(shù)個調(diào)頭搞得興致全無。
此次開著M6再探花博會,地面上原先被軋過的部分變成了凍冰,而其他部分則露出了原本的瀝青路面。原本的測試計劃泡湯了,索性再次點燃那個小“夢想”。在M6相對舒適的模式下,我再次被其石頭般的懸掛顛地叫苦不迭,緩踩油門直線行駛,在獲得了一些速度后迅速轉(zhuǎn)向,在轉(zhuǎn)向過程中銜住油門,沒想到車頭沒有出現(xiàn)轉(zhuǎn)向不足也沒有出現(xiàn)轉(zhuǎn)向過度,而是準確得守著線位。期間車尾其實出現(xiàn)了一些輕微的扭動,伴隨著儀表板上的DSC警示燈閃了幾下,在循跡系統(tǒng)的協(xié)助下,我完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轉(zhuǎn)彎。
車尾的扭動并不是在此特殊情況才出現(xiàn)的,在抓地力良好的干燥路面上,起步或是巡航時將油門踩深一點,對應轉(zhuǎn)速即將超過2000rpm以及時速在120km/h時,M6那沉重的車尾就會出現(xiàn)扭動,此時ESP系統(tǒng)就會介入,雙渦輪增壓V8發(fā)動機的動力輸出實在是太強烈了_一而這也正是我被嚇破膽的原因之一,若是重踩一腳油門下去,M6會突如離弦之箭向前沖去,盡管其制動效果非同一般,但在密布車輛且擁堵不堪的環(huán)路上,恐怕也難免撞車。普通模式下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在Sport或SportPlus模式下了,MDM當然更不可嘗試,所有電子系統(tǒng)全關后,M6堪比滅口利器。
再說回花博會一游,剛才的表現(xiàn)我太過保守,這次我關掉了DSC系統(tǒng)。短暫直線加速待轉(zhuǎn)速達到2000rpm之后,轉(zhuǎn)向并深踩油門,此時車尾終于外甩,迅速反打方向后車身如愿開始漂移。但是冰塊與干地交替拼接的路面讓M6的輪胎不停地在“有抓地力”和“無抓地力”之間搖擺,此時車身的動態(tài)毫無規(guī)律可供參考,劃出的弧線也轉(zhuǎn)瞬即逝。而當你渴望劃出更長弧線時,在漂動過程中將油門再踩深一些,但車身的動態(tài)卻毫無起色。再踩深一些,此時轉(zhuǎn)速超過3000rpm,發(fā)動機渦輪介入后,強大的動力毫無征兆的如山洪進發(fā)而出,好不容易尋到的一些動態(tài)規(guī)律被極不線性的動力輸出曲線所吞噬,接下來前幾日駕駛Boxster時的情景再次出現(xiàn),“輕盈”的車尾立馬回敬給我一個原地掉頭。
由此看來,放棄NA而采用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給bitamers帶來的沮喪的確是非常值得同情的。M6是一部很漂亮也很有力量的車,在車比人兇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在電子系統(tǒng)保姆式的關照下才能放心的去駕駛它。我敢說,M6是一部你想稱贊而不想擁有的車,同時它也是一部由計算機武裝出來的高智商車輛,駕駛它你不需要擁有高智商,而是要擁有高技術,一般人在它身上撈不到半點樂趣?;蛟S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識貨的人投來贊賞的目光,并暗自使勁的期待你給他們看看這部車的真本事——或者燒個胎,或者甩個尾,又或者是簡單地轟幾下油門——如果你有本事這樣搞一下,說明你的技術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好了;如果沒有,那就老老實實的謹慎駕駛,膽子都被它嚇破了,那就別再逞強了。
暫且放下M-Car不談,一輛寶馬車給人的吸引力應該是那種未經(jīng)加工的動力所能帶給駕駛者的一種甜美、并外帶一些豪華的駕駛感受,這樣你的駕駛技術就能在每天試圖征服這部車的嘗試中慢慢變得高超起來,甚至這部車能花費掉你畢生的時間去真正學會好好利用每一分動力——而這正是我們用來評判一部車駕駛樂趣多寡的標準。僅使出三成力量就已經(jīng)讓人感到了危險與恐怖,以上述標準來評判,可以說M6不是一部有趣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