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超
(河南省信陽市中醫(yī)院麻醉科,河南 信陽 464000)
利舒卡氣霧劑復合丙泊酚在無痛胃鏡檢查中的應用
鄧 超
(河南省信陽市中醫(yī)院麻醉科,河南 信陽 464000)
目的 觀察利舒卡氣霧劑復合丙泊酚在無痛胃鏡檢查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無痛胃鏡檢查患者140例,隨機分為A、B兩組各70例,常規(guī)禁食水,吸氧,左側臥位,A組患者用利舒卡氣霧劑對舌根及咽喉部噴霧2次,2次間隔2min,每次2撳,待舌根有麻木感后,以1.5~2mg/kg丙泊酚靜脈麻醉,B組用生理鹽水噴霧2次,間隔2min,相同的麻醉醫(yī)師以1.5~2mg/kg丙泊酚靜脈麻醉。嚴密觀察患者呼吸,指脈氧飽和度血壓、心率,進行相應對癥處理。記錄A、B兩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置入胃鏡1min時的心率、平均動脈壓、指脈氧飽和度,觀察置入胃鏡時患者咽喉反應,體動情況。結果 A組患者麻醉前與麻醉后置入胃鏡1min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無顯著性差異(P>0.05),B組麻醉前與麻醉后置入胃鏡1min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具有顯著差異(P<0.05)。檢查中A組在置入胃鏡時出現(xiàn)咽喉反應9例9(12.9%),體動者3例(4.3%)明顯少于B組咽喉反應28例(40%),體動者18例(25.7%),P<0.05。結論 無痛胃鏡檢查,先用利舒卡氣霧劑對患者舌根及咽喉部噴霧,再行丙泊酚靜脈麻醉,能有效降低胃鏡置入時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應,特別適合老年及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并可減少檢查中咽喉反應和體動反應發(fā)生率,提高了無痛胃鏡的安全性和質量,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利舒卡氣霧劑;無痛胃鏡;咽喉反應;體動;心血管反應
隨著短效靜脈麻醉藥丙泊酚問世,因丙泊酚起效快,蘇醒迅速而且完全,應用到無痛胃鏡檢查中,沒有常規(guī)胃鏡檢查中的惡心嘔吐痛苦感,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但丙泊酚對中樞作用主要是催眠和鎮(zhèn)靜,無鎮(zhèn)痛作用。利舒卡氣霧劑主要成分是利多卡因,濃度達7%,作用于皮膚和黏膜,起效快,彌散廣,通透性好,是一種表面局部麻醉新制劑。我院在丙泊酚靜脈麻醉之前復合利舒卡氣霧劑對患者咽喉部噴霧進行無痛胃鏡檢查,效果滿意,現(xiàn)將臨床應用中觀察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無痛胃鏡檢查的ASAⅠ~Ⅱ級患者14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63例,年齡31~62歲,平均48歲,體質量50~82kg。排除近期呼吸系統(tǒng)病史,心電圖異常,麻醉藥物濫用及過敏史,精神病史的患者。隨機均分為利舒卡復合丙泊酚組(A組)和單純丙泊酚組(B組)各70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術前常規(guī)禁飲禁食6h,入室后開放上肢靜脈通路,監(jiān)測SpO2、HR、BP。A組患者用利舒卡氣霧劑對舌根及咽喉部噴霧2次,2次間隔2min,每次2撳,待舌根有麻木感后,以1.5~2mg/kg丙泊酚靜脈麻醉,B組用生理鹽水噴霧2次,間隔2min,相同的麻醉醫(yī)師以1.5~2mg/kg丙泊酚靜脈麻醉。以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表明麻醉起效。兩組患者均左側臥位于檢查臺,經(jīng)鼻導管吸氧3L/min。根據(jù)胃鏡檢查時間長短,體動情況必要時分次追加0.3~0.5mg/kg丙泊酚。嚴密觀察患者呼吸,指脈氧飽和度血壓、心率,進行相應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記錄A、B兩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置入胃鏡1min時的心率、平均動脈壓、指脈氧飽和度,觀察置入胃鏡時患者咽喉反應,體動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A、B兩組患者在年齡、體質量、胃鏡檢查時間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A組患者麻醉前與麻醉后置入胃鏡1min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無顯著性差異(P>0.05),B組麻醉前與麻醉后置入胃鏡1min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具有顯著差異(P<0.05)。檢查中A組在置入胃鏡時出現(xiàn)咽喉反應9例9(12.9%),體動者3例(4.3%)明顯少于B組咽喉反應28例(40%),體動者18例(25.7%),P<0.05。兩組患者麻醉前胃鏡置入1min后的血流動力學及指脈飽和度變化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前胃鏡置入1min后的血流動力學及指脈飽和度變化情況
胃鏡檢查是消化內科診療中較為常用且診斷效果較好的診斷方式,但是檢查過程中患者可因置入胃鏡時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表現(xiàn)在循環(huán)血流動力學波動大,患者惡心嘔吐及咽喉異物感,體動反應,對于檢查過程的順利進行產(chǎn)生明顯不良影響[1,2]。無痛胃鏡技術使患者在檢查中安靜、舒適、無痛苦,因而在消化內科診療日益普遍應用[3]。丙泊酚靜脈麻醉下可使患者處于淺麻醉狀態(tài),相應降低了檢查中機體的應激反應,但仍由部分患者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波動,咽喉反應,體動情況,追加丙泊酚的用量加深麻醉會嚴重抑制呼吸循環(huán)功能,影響了無痛胃鏡檢查的安全性和質量[4]。
利舒卡氣霧劑主要成分是利多卡因,濃度高達7%,撳壓閥門的噴頭,利多卡因可成霧狀噴出,每撳壓一次,釋放4.5mg利多卡因。利舒卡具有起效快,彌散廣,通透性強,無刺激性,無明顯血管擴張作用的特點。對舌根及咽喉部噴霧后,均勻作用在黏膜表面,通過抑制產(chǎn)生和傳導興奮波所需要的離子流,以穩(wěn)定神經(jīng)膜,從而產(chǎn)生局部麻醉作用。又可因利多卡因經(jīng)黏膜吸收速度幾乎與注射一樣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分布到中樞神經(jīng),協(xié)同丙泊酚產(chǎn)生中樞抑制。而且利舒卡氣霧劑使用方便,無創(chuàng)傷,密閉封存,劑量易控制,安全性高,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過敏不良反應。
總之,在無痛胃鏡檢查,先用利舒卡氣霧劑對患者舌根及咽喉部噴霧,再行丙泊酚靜脈麻醉,能有效降低胃鏡置入時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應,特別適合老年及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并可減少檢查中咽喉反應和體動反應發(fā)生率,提高了無痛胃鏡的安全性和質量,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1] 鄒曉平,于成功.消化內鏡診療關鍵[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57.
[2] 中華醫(y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消化內鏡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
[3] 趙志丹,李樹人,馮藝.不同濃度等劑量利多卡因氣管內噴霧與插管時的循環(huán)反應及其藥代動力學研究[J].臨床麻醉學雜志, 1998,14(1):42.
[4] 劉怡文,陳美娟.利舒卡臨床應用觀察報告[J].上海醫(yī)藥,2006,27 (6):264.
R614
B
1671-8194(2013)23-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