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埁勞冀
王進喜將幾十位職工組織起來,成立回收隊,并擔任首任隊長。他和隊友到各個施工場地回收廢舊器材,連一顆螺絲釘、一塊廢鋼鐵都不放過。
上世紀60年代初,大慶油田遍地是荒原、水泡子,沒有公路,交通是個大問題。那時候,到處是蘆葦塘濕地,油井一公里一口,零零散散地坐落在大荒原上。鉆井隊打井用剩下的鋼管、水泥、磚頭等很難拉回來,有些物資就那么被遺棄在現(xiàn)場,無人問津。
會戰(zhàn)轟轟烈烈,職工干勁沖天。大家在野外作業(yè),人、機器連軸轉。設備報廢的報廢,損壞的損壞。1960年冬天過后,會戰(zhàn)大部分設備處于癱瘓狀態(tài)。本來就不夠用,還壞了一大批。會戰(zhàn)該如何搞下去?
全油田掀起了回收廢舊物資活動,干得有聲有色。1966年,受“文革”極左思潮沖擊,回收廢舊物資活動日漸蕭條起來。當時有一種思想認為,回收廢舊物資和收破爛差不多沒出息。就在這個時候,鐵人王進喜站了出來:“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不能丟。把散失的材料撿回來,重新用來建設社會主義,意義大得很!”他深切地感受到開發(fā)油田缺乏物資的那種苦。他看不下去了,萌生了建回收隊的念頭。
王進喜參加完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回到大慶后,向革委會建議成立一個廢舊鋼鐵材料回收隊,把散失在千里荒原打井后流失的廢鋼鐵統(tǒng)統(tǒng)收凈,重新改造利用。他的這個建議道出了工人心里話,得到了大慶革委會和人民解放軍支左人員的支持。但是有人不理解地說:“王進喜是中央委員了,抓小不抓大,‘撿芝麻,扔西瓜’。”王進喜說:“啥叫???啥叫大?毛主度指示我們要做的事都是大事,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百年大計。這不是小事,是大事情?!?/p>
在王進喜的帶領下,幾十位老工人和青年工人被組織起來了。1969年,大慶鉆探指揮部成立了回收隊,起初叫“大慶回收隊”,后改名“鐵人回收隊”。王進喜首任回收隊隊長。
回收隊成立之初,很艱苦,一沒有房、二沒有車。生活都費勁,拿什么搞回收呢?有的青年跟王進喜說:“你是大慶革委會副主任,又是中央委員,只要你給我們批個條子,領上幾輛新車,蓋兩幢新房,掛上牌子,回收隊不就成立起來了嘛?!碑敃r王進喜沒吭聲。 第二天,他帶著大家到大慶會戰(zhàn)初期打的第一口井上,給大伙兒講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憶會戰(zhàn)史,使大伙兒心里亮堂了。
那段時間,王進喜蹲在回收隊里,和大家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勞動,缺啥就和大家一起動手干。他帶著大伙兒到油田現(xiàn)場回收廢舊物資,還利用業(yè)余時間,和大家一起脫土坯,用土坯和磚建了10多棟房子,就這樣安營扎寨了。大伙兒東拼西湊修復了幾輛報廢的汽車,漸漸地回收隊有個樣了。
“大慶不光是大慶人的大慶,是全國人民的大慶。我們用的東西都是全國人民的,就是一把沙子也要撿回來?!蓖踹M喜給大家定了個規(guī)矩:一是大的小的全都收,不能挑肥揀瘦,只要是散失的東西,哪怕一個小螺絲釘也要收。全隊不分工種,人人齊上陣。職工、家屬還有學生都投入到回收大軍。鉆完一口井,收一口,口口井一掃光。鋼絲繩、鋼管、水泥,有啥都回收回來。二是不光收還要修復,對那些有用的器材要修整補焊重新用,缺損的機器要重新修復拼裝,實在沒有用的要回爐。大伙兒把廢舊物資回收回來后,用焊、補、噴、鍍、配、改、粘等12種辦法,修整成了新材料,送到了井上?;厥贞牪粌H有了自己的廢料場,還有了材料庫。
春天迎風沙,夏天頂烈日,冬天斗霜雪。當時回收隊只有4輛平板車、5輛解放槽子車、2輛吊車,天天出動,滿大草原跑,人人都很能干。上井回收時,王進喜也經常跟隊里的人一起轉,井上剩下的套管、鉆桿、閥門、鐵絲,一裝就是兩三車。井場每口井都有剩下的沙子,光沙子就收了100多車。為了盡快回收更多的廢舊物資,大家經常是懷揣兩個饅頭就出門,一走就是一整天,天黑了才風塵仆仆地回來。
在回收過程中,人人見到浪費就痛加制止。一次,一青年把一顆生銹的螺絲輕易踢到草叢中。王進喜發(fā)現(xiàn)后語重心長地批評這個青年:“七億人民的鋼鐵一兩也不能丟?!贝蠹椰F(xiàn)身說法教育那青年:“工人血汗造就的財富咱們一分也不能扔。”在場人深受教育,對青年觸動很大。他愧疚地表示,要以王進喜為榜樣,勤儉節(jié)約不忘本,艱苦奮斗來創(chuàng)業(yè)。
上井回收以中區(qū)最多,遠的過了大同(后改為大慶鎮(zhèn)),還有喇嘛甸,王進喜常給大家提供信息。有一次,他讓當上了回收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的王干昌,馬上去一個垃圾回收站回收油田生產廢品。那地方離張鐵匠地區(qū)遠得很,王干昌帶著人找到地方后,在那住了3天,回收三四十車貨。短短3年時間,回收隊里各種材料堆積如山,套管有2000多根,油管有5000多根,還有鉆桿、鉆鋌……廢鋼鐵也有上萬噸。
回收隊里有一個精通井架安裝的人,每天帶幾個人在回收的材料堆中找可以用的料,用半年的時間,組裝設計了一部能打3200米深的井架,引起轟動。油田領導、石油部領導都來看望和慰問回收隊的同志。
回收隊員們工作上精打細算,生活上更是艱苦奮斗。他們養(yǎng)豬種菜,什么都自力更生。
王進喜常胃疼,大家都很關心他。王進喜每次到回收隊,王干昌都叫食堂炊事員給他搟面條吃,也就是清湯面,又沒有菜,就這王進喜也舍不得吃。一次,炊事員趙慶林做了一碗面端到王進喜面前,他就是不吃。大伙兒明白,王進喜的意思是:“這次不吃,你們就不會再做了,如果這次吃了,你們下次還會做?!?/p>
干工作王進喜比誰都著急。他在北京住院期間,始終同王干昌聯(lián)系不斷。有一次王進喜問王干昌:“昨天說要找人修的車修了沒有?”王干昌說:“還沒有。”這下王進喜火了,在電話里讓王干昌把負責修車的人找來。他在電話里面喊:“你就是不辦人事!” 原來,回收隊里的槽子車引擎壞了,要鏜缸,只有運輸南站有這套設備。王進喜讓聯(lián)系辦理修車,一聽說沒辦就急了,后來王干昌找人把車修好了。
在“鐵人回收隊”的帶動下,油田許多單位也相繼建立起“回收小組”、“節(jié)約小組”開展廢舊物資回收利用活動,平均每年回收廢舊物資550噸。僅“鐵人回收隊”10年就回收上繳鋼鐵1.73萬噸,管材19萬多米。用回收來的舊料裝配大型鉆機井架5部,自制和修復了大量的設備和零部件。一年修復水龍帶300根,價值達150萬元。僅水龍頭組裝機一項,就提高工效幾十倍?;厥贞牪粌H為國家節(jié)約了大量的物資,而且還解決了生產建設中的急需。回收修舊成為油田物資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