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林
(湘潭市婦幼保健院,湖南 湘潭 411000)
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與開腹子宮全切術的臨床療效比較
黃海林
(湘潭市婦幼保健院,湖南 湘潭 411000)
目的 比較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TLH)與開腹子宮全切術(TAH)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我科86例子宮良性病變且無生育要求,需全子宮切除的患者,44例行TLH,42例行TAH,并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腹痛消失時間及術后住院天數。結果 兩組患者除平均手術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腹痛消失時間、術后住院天數均優(yōu)于開腹手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TLH的療效優(yōu)于開腹子宮全切術,值得臨床推廣。
腹腔鏡;子宮全切術;開腹子宮全切術;療效
子宮切除術屬于婦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婦科腹腔鏡手術在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及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的同時,還可避免開腹手術對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不良影響。且由于近年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的進步及腹腔鏡器械的不斷創(chuàng)新,腹腔鏡手術取代開腹手術逐漸變?yōu)橐环N趨勢。我院從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施行腹腔鏡下子宮全切除術(TLH)44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86例,術前均行常規(guī)宮頸細胞學檢查診斷均為子宮良性疾病,并排除嚴重的心、肝、腎疾病?;颊吣挲g36~66歲,平均(47.5±10.6)歲;子宮正常大小14例,增大如妊娠6~8周24例,8~12周40例,12~16周6例。其中子宮內內膜病變者12例,卵巢囊腫10例,子宮腺肌病20例,子宮肌瘤44例。86例中,合并附件病變者11例,有下腹部手術史20例。隨機分為腹腔鏡組(TLH)44例和傳統組42例(TAH)。兩組在年齡、體質量、子宮大小、疾病類型、合并附件病變及下腹部手術史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手術方法
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臍上緣做l0mm橫切口,進氣腹針,氣腹壓力維持在13mmHg,氣腹成功后,患者取頭低臀高位,用10mm套管針穿刺將腹腔鏡置入,在左下腹麥氏點附近做第2穿刺點,在左髂前上脊與臍連線中上1/3交點偏左2cm處做第3穿刺點,置入5mm及10mm操作器械。經陰道放入舉宮器來擺動子宮。電凝、電切切斷雙側子宮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及卵巢固有韌帶(需要切除附件的患者則還需切斷骨盆漏斗韌帶);凝固后切開闊韌帶到膀胱子宮反折腹膜交界處,將子宮平舉向上推,分離并剪開子宮,分離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直到宮頸外口下方,使子宮血管暴露,給予多次鉗夾電凝,確認止血后剪斷子宮動靜脈。貼著子宮頸切斷主韌帶和宮骶韌帶。讓助手頂起舉宮器,此時鏡下可見穹窿頂起,自陰道前穹窿電切開一小口,呈環(huán)形切開陰道穹隆,完整切除子宮頸后自陰道取出子宮。停止氣腹,用陰道拉鉤暴露陰道殘端,運用1-0微喬線經陰道連續(xù)縫合陰道殘端。再次充氣,腹腔鏡下觀察創(chuàng)面及陰道殘端是否還有出血,無出血時即可結束手術,無需縫合腹膜,放氣退鏡。常規(guī)放置腹腔引流管,并于術后24h拔除。
TAH組的患者用連續(xù)硬脊膜外阻滯麻醉加腰麻,在患者的恥骨聯合上2~3橫指做一長約12cm橫切口(以往有縱形手術瘢痕者或子宮極大者選縱切口),按開腹子宮全切除行手術。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均順利,TLH組患者無中轉開腹者,兩組除手術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腹痛消失時間、術后住院天數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TLH組優(yōu)于TAH組,見表l。
表1 腹腔鏡組和傳統組術中,術后指標比較
子宮切除屬于婦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TAH是傳統的基本術式,對于所有需行子宮全切除術患者均使用,特別是子宮過大、盆腔嚴重粘連以及懷疑惡變的患者[1]。優(yōu)點為步驟規(guī)范統一,手術野暴漏充分,術中處理大的子宮和盆腔腫塊相對容易,術中止血快,操作較簡單。缺點主要為手術切口長,對腹腔干擾大,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較慢,住院時間長,盆腔粘連發(fā)生率較高,陰道易縮短,導致腹壁留下明顯瘢痕[2]。TLH指的是在腹腔鏡下完全游離子宮之后,在腹腔鏡下或者經陰道縫合陰道壁[3]。TLH為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新術式,隨著腹腔鏡手術器械的改進及更新,目前TLH通過腹腔鏡已經可檢查盆、腹腔臟器,直視卵巢、輸卵管狀況,診治盆腔合并疾病。此外,還能在直視下分離盆、腹腔的粘連。因為TLH操作是在封閉的腹腔內進行,避免了臟器的暴露和手套、紗布等的刺激、損傷,對盆腔的干擾小,術后粘連少、術后恢復快,且TLH為微創(chuàng),因此創(chuàng)口小,美觀。
膀胱,輸尿管,腸管損傷和大出血等為TLH的主要并發(fā)癥。術中應注意避開輸尿管、膀胱及腸管,分離、切割盡量精細,避免大出血模糊手術視野。術中用雙極電凝減小熱輻射來避免熱輻射誤傷臟器。術中常規(guī)放置盆腔引流管,幫助早期發(fā)現殘端出血。選擇大小適合杯型舉宮器,使用杯型舉宮器后,由于中央導桿位于宮腔,手術進行任何程度都可保證子宮有目的擺動,從而保證術野清晰,用穹窿杯將陰道前穹窿頂起,支撐陰道前壁,使分離膀胱變、反折腹膜及下推膀胱變容易,使宮頸及陰道兩旁的組織易分離且界限清楚,防止損傷膀胱,輸尿管。
TLH的適應證為:子宮大?。?個月妊娠,為良性子宮病變,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及功血等;禁忌證為:子宮大小>4個月妊娠,為子宮肌瘤或生殖器惡性腫瘤以及患者合并較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及子宮頸較大的肌瘤患者。隨著腹腔鏡器械的發(fā)展,TLH的適應癥范圍正不斷擴展,目前TLH不僅可用于子宮的良性病變,對于早期子宮惡性腫瘤,如子宮頸原位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等需全子宮切除的患者也可使用[4]。
本研究就結果表明,TLH組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腹痛消失時間、術后住院天數均顯著優(yōu)于TAH組,提示TLH是治療子宮良性病變的理想術式,具創(chuàng)傷小,痛苦輕,恢復快,腹壁不留疤痕及出血少等優(yōu)點[5],值得臨床推廣。
[1] 羅雪芹,尹春華,張萍.腹腔鏡下子宮全切除術40例報告[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9,10(1):69-70.
[2] 葛小紅,周連幫.腹腔鏡筋膜內子宮切除術和開腹子宮全切術對比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學 2007,14(8):1371-1372.
[3] 劉彥.腹腔鏡子宮切除的臨床適應證選擇和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6):331-333.
[4] 姚書忠.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07,7(4):293-294.
[5] 郎景和.新世紀的婦科腹腔鏡手術[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5,19(5):1-3.
R713.4+2
B
1671-8194(2013)01-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