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文,馬洪波,李小燕 (吉林醫(yī)藥學院營養(yǎng)教研室,吉林 吉林 132013)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營養(yǎng)條件的改善及平均壽命的延長,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日趨升高[1]。高中教師長期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上,責任重,心理壓力大,大腦皮層長期處于緊張疲勞狀態(tài),再加之家庭生活負擔重,易引起一些心身疾病。有資料顯示,在某中學教師健康狀況分析中,高脂血癥(31.3%)、心電圖異常(29.2%)、脂肪肝(15.4%)位居前三[2]。而造成中學教師肥胖癥、高血壓等代謝異常的原因可能與不良生活方式及工作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3-5]。教師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引起廣泛關注。本研究通過對吉林市某高中教師健康體檢報告進行分析,為更好地了解吉林市教師的健康狀況提供資料,更進一步地引起教師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關注,早發(fā)現、早預防、早治療。
吉林市某高中教師參加體檢共423人,其中男性177人,女性246人,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41±10)歲。
常規(guī)檢查:內科、婦科、眼科;影像學檢查:彩色經顱多普勒血流診斷儀、心電圖、頸椎X線片、腹部超聲(肝,膽,脾,腎)、婦科超聲(子宮,附件)、男性前列腺超聲檢查、乳腺檢查;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血脂、血糖、肝功能、尿常規(guī)、陰道分泌物涂片、宮頸刮片檢查。
超重及肥胖:參照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標準,體重指數(BMI)值“24”為中國成人超重的界限,BMI值“28”為肥胖的界限;血脂異常:包括甘油三酯異常和總膽固醇異常,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標準;血糖根據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0 mmol/L;血壓根據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SBP)超過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DBP)超過90 mmHg;膽囊疾病或異常:包括膽囊炎、膽結石、膽囊隆起樣病變,膽囊息肉;肝臟彩超異常包括占位性病變(血管瘤)、肝囊腫、肝內膽管結石;宮頸疾病包括宮頸糜爛、囊腫、肥大、息肉;乳腺彩超異常包括增生、結節(jié);腎臟彩超異常包括結石、囊腫;前列腺異常包括肥大、結石。
原始數據用Excel錄入,采用SPSS11.5進行統(tǒng)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受檢的423人中,共有376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身體疾病或異常。其中檢出率較高的病癥和異常依次為BMI偏高173人(40.90%),頸椎異常106人(25.06%),血脂異常102人(24.11%),脂肪肝98人(23.17%),心電圖異常80人(18.91%),空腹血糖(GLU)偏高72人(17.02%),血壓異常68人(16.08%),肝臟彩超異常65人(15.37%),膽囊異常63人(14.89%),腎彩超異常40人(9.46%)。
10種主要疾病和異常中,男性體重指數偏高、脂肪肝、血脂異常等檢出率均高于女性,除膽囊疾病/異常和心電圖異常外,其余檢出率存在性別差異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此外,女性宮頸疾病(包括宮頸糜爛、囊腫、肥大、息肉)和子宮肌瘤檢出率較高,分別占21.54%和17.48%。男性前列腺增生鈣化等檢出率較高,占41.24%。
表1 不同性別常見病癥及異常檢出率(n/%)
總體上看,各種病癥及異常的檢出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的趨勢,但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是體重指數偏高、頸椎異常、血脂異常、脂肪肝、空腹血糖偏高、血壓異常以及肝、腎、膽囊的異常。在年齡40歲以下的教師中,體重指數偏高,心電圖和血脂異常的檢出率較高;而在年齡超過40歲的教師中則以頸椎異常、脂肪肝、體重指數偏高居多。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常見病癥及異常檢出率(n/%)
有資料顯示,在某中學教師健康狀況分析中,高脂血癥、心電圖異常、脂肪肝位居前三。從本次教師體檢結果顯示,共有376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身體疾病或異常,占總體檢人數的88.89%。由此可以看出:高中教師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多數處于亞健康或亞健康狀態(tài)之下。在各種病癥及異常中檢出率較高的有體重指數偏高、頸椎異常、血脂異常、脂肪肝等,這可能與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以及教師體力活動相對較少有關。高校教師是腦力勞動者,經常長時間伏案工作,易導致頸椎病、腰椎病、腦動脈供血不足、視力下降等疾?。?-7]。而高脂血癥、體質量超標或肥胖是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等慢性病的危險因素[8]。
本研究顯示,在常見的病癥及異常中,除心電圖異常和膽囊異常外,男性體重指數偏高、血脂、血壓異常、脂肪肝等檢出率均明顯高于女性,這與馬紅芝[9]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原因可能是:1)環(huán)境因素,與男性吸煙、飲酒、喜食肉類等不良生活方式多于女性有關[10],而女性生活相對來說比較規(guī)律,生活習慣較好,注意身材等,所以異常程度較低;2)生理因素,兩性之間存在生理結構上的差異,生理特點不同,內分泌代謝不同,誘發(fā)的疾病也不同。女性子宮肌瘤多發(fā)生在30~50歲婦女[11],絕經后肌瘤又有縮小的可能,子宮肌瘤常伴有子宮內膜增生、卵巢增生等,因而提示子宮肌瘤的發(fā)生可能與卵巢功能失調、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12]。女性生理結構決定了女性更應加強健康保健,定期做婦女保健體檢十分重要。男性前列腺疾病檢出率較高,目前一致公認老齡和有功能的睪丸是前列腺增生發(fā)病的兩個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13]。高中男教師久坐,久站都會使前列腺處于不正常狀態(tài),久而久之就會誘發(fā)疾病或異常。
據資料統(tǒng)計,在龐大的亞健康人群中有70%以上都是年齡在28~45歲的青壯年。所以年輕不是保險柜,只有體檢才是早期發(fā)現多種重要疾病的有效措施[6]。從研究結果看出,體重指數偏高、血脂異常、脂肪肝等疾病及異常的檢出率隨年齡的增長有增加的趨勢,可能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系統(tǒng)及臟器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而高中教師又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健康意識薄弱以及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會加重這種趨勢。中年教師在學校業(yè)務骨干多,工作和生活壓力大,平時生活不規(guī)律,吸煙、過量飲酒和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體育運動,健康狀況惡化[14]。
高中教師是高中學校的堅強后盾,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付出了艱辛的汗水,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高中教師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擁有合理的生活習慣,對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要調節(jié)好心態(tài),有計劃地鍛煉身體,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同時要做好定期健康體檢,建立健康體檢檔案。健康體檢是實施健康管理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及時有效的健康體檢,能及時發(fā)現致病危險因素及異常情況[15],有利于對生活方式進行早期干預指導,對疾病進行早期治療,達到對疾病能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把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1] 呂祝娟,胡艷文,胡曼云,等.中學教師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1,36(1):48.
[2] 譚樹鳳,張忠夫.2007年杭州市某中學教師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9,23(8):88.
[3] 徐懷忠,吳金蘭.煤礦職工代謝綜合征的患病情況調查[J].安徽醫(yī)學,2009,36(3):335-336.
[4] Chandola T,Brunner E,Marmot M G.Chronic stress at work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prospective study[J].BMJ,2006,332(7540):521-525.
[5] Scheen A J.Manage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J].Minerva Endocrinol,2004,29(2):31-45.
[6] 曹 蔚.對高校教師健康體檢的實證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2,39(5):1193.
[7] 徐德明,白華民,徐凌忠.包頭市高校教師808人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3):369.
[8] 董 華,張冬梅.某高校教職工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校醫(yī),2011,25(11):837.
[9] 馬紅芝,張 瓊,金玉榮,等.韶關學院教職工756例體檢結果分析[J].韶關學院學報,2007,28(12):99-102.
[10] 薛常蓮,祝 姝,賈麗莎,等.雙流縣中小學教師健康體檢異常934例分析[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2,27(1):41.
[11] 朱銀亭.2458例婦女病調查結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6,20(9):44-45.
[12] 劉正淑,羅紅霞,王永紅,等.重慶市某供電局314名女職工婦科體檢情況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6,35(21):1963.
[13]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14] 刁麗萍,張 毅,孟祥貴.4305名中小學教師健康狀況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40(2):159.
[15] 劉巧芬,郭麗群,陳淑萍.麗水市蓮都區(qū)農村教師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9,23(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