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娜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云南 德宏 678400)
諬藜r31句式中參與比較的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在句法形式上的對稱,主要是由于句法體現(xiàn)中某一或某些句法成分的省略、隱含、移位等因素造成的。通過考察實際語言調(diào)查得來的語料得出諬藜r31句式中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在句法形式上的對稱分布有三種類型:Ⅰ:X+Y+諬藜r31+R;Ⅱ:X+Y+諬藜r31+D+R;Ⅲ:D+nw33,X+Y+諬藜r31+R。
該類型中比較主體X和比較客體Y在句法體現(xiàn)上的充當成分既可以是詞、短語,又可以是小句。當比較項的充當成分是詞或短語時,一般要求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在詞類范疇上一致。X與Y既可以是體詞,又可以是謂詞。當比較主體X和比較客體Y同為體詞時,句法體現(xiàn)中比較點通常省略或隱含。
例句1中省略了比較點“價錢”。例句2中省略了比較點“身材”。例句1、例句2中的比較點也可以看做是隱含的語義成分,分別隱含了比較點“價錢”、“身材”。
這些省略或隱含的比較點及其所表達的語義信息,體現(xiàn)在充當比較結(jié)果項的句法成分的語義之中。從語用學的角度來看,這正符合了Levinson的會話含義三原則中的數(shù)量原則[1]及Horn的會話含義兩原則中的關系原則[2]。 上述例句1、例句2中,交際雙方通過比較句中句末的形容詞,能夠激活該形容詞多代表的屬性名詞以此判讀出比較點。
當比較項為事件或行為動作時,比較主體X和比較客體Y的充當成分在句法形式上通常體現(xiàn)為小句的形式。
他唱比我唱合適。
該類型中比較點和比較結(jié)果以主謂短語的形式出現(xiàn)在句末。
例句5、例句6中由于比較點的移位,即比較點由位于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之間移位至位于比較標記諬藜r31與比較結(jié)構之間,使得比較項在句法形式上實現(xiàn)了對稱。
該類型的特點是比較點以“D+nw33”的形式作為話題位于句首。
比較句式中,比較點并非必有成分。在實際的語言使用過程中比較點可以省略,可以隱含;即使在句法體現(xiàn)中比較點必須出現(xiàn)時,其在比較句式中的句法位置根據(jù)會話雙方的交際需求或會話策略也有不同的體現(xiàn)。
納西語中句法形式上比較項的不對稱分布比對稱分布要復雜得多。諬藜r31句式中參與比較的比較在句法形式上的不對稱分布主要是由比較本體的參與、比較點的參與、比較主體的隱含、比較客體的省略等因素造成的。
在實際語言應用過程中,交際雙方有時會就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進行比較,在語義上該事物是作為比較主體和比價客體的共同領有者或共同施事者而存在的。
例句11是就同一人物的不同所有物進行的比較,句中“t拶a33phi31”是比較主體“ku33mu31”和比較客體“ba33la31”的共同領有者。例句12是就同一人物的不同能力進行的比較,句中“thw33”是比較主體“ndz藜r33”和比較客體“誼i31nd拮藜r33”的共同施事者。這些共同的領有者或共同的施事者,在句法上稱之為“比較本體”。上述各例句中本應位于比較客體之前的領有者或施事者在句法上都被刪除。
比較點是比較的內(nèi)容,是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所共同具有的某種屬性特征。新平彝語中比較點在比較句式中的句法位置相當靈活,可以位于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之間,可以以話題的形式位于句首,可以緊隨比較比較諬藜r31之后,還可以位于比較主體之后和比較客體之后。句法體現(xiàn)為:
①:X+D+nw33+Y+諬藜r31+R; ②:X+Y+D+諬藜r31+R;
③:D+nw33,X+Y+諬藜r31+R; ④:X+D+Y+D+諬藜r31+R;
⑤:X+g藜33+D+Y+g藜33+D+諬藜r31+R;
⑥:X+g藜33+D+Y+g藜33+諬藜r31+R;⑦:X+g藜33+D+Y+諬藜r31+R。
他的帽子比你的便宜。
比較范疇的語義要求至少要有兩個參與比較的比較項——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但在實際的句法體現(xiàn)中,常常出現(xiàn)比較主體空缺的現(xiàn)象。
上述例句中的比較主體都被隱含。由于參與比較的比較主體與比較客體一般都是同屬于一類語義范疇,具有共同的某一屬性特征,這樣兩個比較項才具有可比性。句法形式上比較客體的存在允許比較主體的缺位。在交際過程中,會話雙方或多方可以通過比較客體的語義特征及句末的比較結(jié)果激活并判斷出比較主體。從語用層面上看,句法形式上比較主體的空缺并不影響比較句式的合語法性,也不會影響交際者對句子的理解。
比較主體的隱含是有條件的。只有當比較主體處于現(xiàn)在的時間或比較主體恰恰處于交際雙方或多方所處的時間、空間時,比較主體才可以隱含。上述例句中隱含的比較主體都是處于現(xiàn)在的時間階段。例句15中隱含的比較主體為“現(xiàn)在的辦法”,例句16中隱含的比較主體為“目前的米”。
比較范疇的語義要求在比較句式中必須出現(xiàn)比較客體,而當比較客體的某些成分與比較主體相對應的該成分相同時,比較客體中的這些成分在交際過程中往往省略。正如不對稱分布的類型:X+V+be33+Y+諬藜r31+R。該句式中比較客體Y后就省略了應位于比較主體后相同的句法成分“V+be33”。
納西語中典型的勝過句式諬藜r31中比較項的對稱分布與不對稱分布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語用層面上的省略和語義層面上的隱含完全可以解釋這些不對稱機制。另外,比較句式中比較主體的參與和比較點的參與是納西語比較范疇句法體現(xiàn)上不對稱機制的兩個因素。
[1]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69-172.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7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