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邪
《中國好聲音》、《中國最強音》、《中國夢之聲》、《中國星力量》、《中國紅歌會》、《中國聲力軍》、《快樂男聲》、《一聲所愛》、《最美和聲》……以上只是今年歌唱選秀類節(jié)目的一部分,你能一口氣讀完嗎?
任你張三李四,誰都可以當導師
●《中國好聲音》的導師陣容終于亮相,那英、庾澄慶、汪峰、張惠妹成為新的組合。在這些節(jié)目中,真正的主角是導師,原來叫評委,“毒舌”不新鮮之后,又以“導師”的神圣稱號蘸血復活。此前,小編覺得只有在學院中德高望重、知識淵博的人才能被尊稱為導師。看《中國好聲音》把那英、楊坤叫導師,著實別扭了好一陣子。現在順過來了——章子怡也能當導師,黃曉明也能當導師,反正想讓誰當導師誰就能當導師。
◎本來覺得只有劉歡最配得上導師這個稱號,偏偏第二季人家退出了,這著實有些諷刺。公開的原因是身體不適,但真正內幕是要“保護聲譽”。當《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導師,劉歡完全顛覆了以往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中國流行音樂的大腕兒,竟然成了一個插科打諢、哭笑癲狂的小品演員——走下神壇了?。】梢魳酚袃r、聲譽無價,劉歡一定看到自己被剪輯后的“瘋”樣,再加上被“故事”的陷阱欺騙惹來人們的質疑,劉歡內心的煎熬可想而知,難怪這次給多少錢也不玩兒了!
●導師的帽子好扣,可能頂起來這個稱呼卻不是那么容易的?!昂寐曇簟蹦敲闯晒?,四個導師的賣力表演功不可沒,幽默加專業(yè)在四個評委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失敗的當是《中國最強音》中陳奕迅+羅大佑+鄭鈞+章子怡的組合,單挑都是大腕兒,可都小心翼翼的誰也不敢把話說重了,要不然“國際章”就該抹眼淚了。
◎羅大佑是“音樂教父”,可人家當導師老是端著,不如劉歡入戲,于是其余人也都端著。章子怡連“導師”的活兒都接了,讓人感嘆日薄西山。那對音樂極其有限的領悟雷人至極:“很感動、你是屬于這個舞臺的”看到諸如此類干干巴巴的點評,《最強音》會不會有花大價錢買回棵白菜的失意?其實小編最想看到王菲和崔健當導師,王菲的冷幽默,崔健的搖滾范兒,如果當起導師來會是什么樣子?唱歌選秀成就了好導師,是本末倒置,找到好聲音才是正題。
選秀節(jié)目因何泛濫?
1.電視臺:無非是想提高收視率,多接點廣告;
2.評委們:無非是想在電視上露個臉,提升一下知名度,過一把虐待別人的癮;
3.商家:以蒙牛為例,無非是想多賣幾盒酸奶,另外提升品牌知名度;
4.選手們:無非是想一夜成名,不勞而獲;
5.電視機前的看客們:無非是窮極無聊,看了哈哈一樂,占個眼球而已。
中外選秀節(jié)目對比
這是一個選秀節(jié)目泛濫的年代,每到周末,甚至非黃金時間整個熒屏都充斥著選秀、相親、談話等娛樂節(jié)目。鋪天蓋地的海選、激烈緊張的PK、曲折凄慘的故事……這些老套的選秀形式已經讓觀眾厭倦,甚至反感。小編不禁在想,我們如今的興趣點怎么會是如此的低俗和浮躁?
國外版:
真實、自由、毫無遮掩
★現如今在歐美非常流行的《英國偶像》和《英國達人》及《名人四“濺”》,如果你看過一兩季,就會發(fā)現國內的《星光大道》、《舞林大會》、《星跳水立方》及湖南臺各種選秀節(jié)目都有雷同的地方。蘇珊大媽、賣手機的保羅、天籟般嗓音的小康尼,他們都是來自于國外選秀節(jié)目而一夜出名的明星。
☆在小編看過的幾個國外娛樂節(jié)目中,小編感受最深的就是兩個字:“自由”。從選手角度來說,他們是自由的。他們可以穿著各種奇裝異服,表演各種稀奇古怪的節(jié)目,甚至可以帶著寵物上臺表演。只要你能想到的,你就可以去展現。他們來自社會不同的階層,雖然大部分都是最普通的民眾,但每一個人上臺都是為了真實地表現自己,甚至有人會固執(zhí)地認為他的狗會唱歌。
★讓小編印象深刻的選手有很多很多,他們有時讓人感動、有時讓人捧腹、有時讓人無語??赡芩麄冃愿皴漠?,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真實!讓人真正地感覺到他們是用心在表演。海選的時候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耀眼的裝扮,只是面對三個評委,唱你所唱、舞你所舞、演你所演,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藝。
☆有些人無法接受被淘汰的結果,有些人則因為通過了而喜極而泣,所有內心的感受在那一刻表露無遺。在進入決賽之后,每個人也是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表演。沒有統一的服裝,沒有統一的形式,每個人都用自身的熱情去感染在場的觀眾。小編承認,那確實是一種選秀,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份真實和自由。任何人都可以,任何人都行!
★從評委角度來說,國外評委顯然比國內的評委好當。他們是獨立的,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對喜愛的選手說I love you,對糟糕的選手說Youre rubbish,愛憎分明是對他們最恰當的評價。從觀眾角度來說,國外的觀眾可是絕對不給你面子。有的選手上臺非常不著調,全場噓聲一片,選手也只是聳聳肩,尷尬退場;要是有選手表現超群,全場都會起立鼓掌,甚至萬人合唱。他們不用掩飾自己的情感,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國內版:
惡俗炒作、晉級隨意、眼淚泛濫
沒完沒了的惡俗炒作
國內的《超級女生》與《快樂男聲》,也是海選,也是決賽,也是評委點評,卻不是那么真實。這種選秀確實是選出了一批非常優(yōu)秀的歌唱天才和明星,但這掩蓋不了它的弊端。在還沒有決賽時就大肆地炒作,讓商業(yè)氣息彌漫整個節(jié)目。無論正面負面,各種消息都充斥在那一段時間的娛樂報道里。無論是背后操作、節(jié)目安排,還是表演形式,都不是那么真實。
晉級有些隨意
《舞出我人生》晉級與否的標準不足夠明晰,存在一定的隨意性。事實上,這個問題也困擾著多檔綜藝節(jié)目。比如,《中國最強音》的導師鄭鈞就表示,海選過程中,該欄目就存在“只選有故事的,不要唱得好的”現象,導致一些實力歌手被拒之門外;即便是觀眾口碑良好的《中國夢之聲》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這種現象。
泛濫的眼淚沖淡藝術
有煽情的故事,就會有同情的眼淚。于是,《中國好聲音》里,劉歡、楊坤、那英等動輒落淚;《中國最強音》里,自稱很久沒哭的鄭鈞一再哭紅了眼;《中國夢之聲》里的韓紅、黃曉明、李玟等,也不時哭得背過身去,這還不算那些選手們在舞臺上的身世淚奔……這也是一些網友的“槽點”。
新聞背景線
《舞林爭霸》中不乏很多優(yōu)秀的舞者,除了民族舞相對較少以外,街舞、拉丁舞、探戈、現代芭蕾、爵士舞都各具特色。隨著節(jié)目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在秀舞技之外,選手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說身世講經歷上,而且千篇一律都是比較凄慘的類型,舞臺變成了比凄慘飆眼淚的地方。
★沈陽小伙劉福洋從9歲就開始練舞,一練就是20年,背后肯定吃了不少苦,這也比較正常。但是在臺上,劉福洋歷數20年來所遭受的非人磨難,說到動情處泣不成聲,評委勸都勸不住。
☆來自成都的楊凱說起自己的學舞經歷也是聲淚俱下,常人尚且如此,來自廣西的殘疾舞者余燦和他師傅就更不用說了。幾期節(jié)目下來,只要音樂一響起,選手就會主動說小時候怎么樣、家庭怎么困難、父母怎樣無私付出,然后就是流眼淚,至于舞技如何,觀眾可能已經忘了。
●除了講故事流眼淚外,一直被人詬病的《我是歌手》不停給流淚觀眾鏡頭的做法也被移植到了舞蹈節(jié)目中,一次節(jié)目中至少就穿插了不下十次觀眾跟著臺上選手不停抹淚的畫面,頻率之高甚至超過了《我是歌手》。小編注意到,就節(jié)目設置和時長控制上,也給足了選手講故事的時間,一段舞蹈甚至還沒有講故事抹眼淚的時間長。
讓小編把其中的貓膩細細道來:
節(jié)目想要的:有故事有話題,能配合炒作的更好
無論什么樣的選秀節(jié)目,無論打著“找好聲音”、“找偶像”或者什么別的口號,在找選手的最初階段,都有一條萬變不離其宗的標準——“話題性”。去年選秀歌手里的熱門人物徐海星、“草帽哥”、“大衣哥”等,從唱功上講并非冠絕天下,那他們?yōu)楹纬蔀榻裹c?因為他們有故事、有話題。選秀節(jié)目會格外留意那些擁有“苦情勵志、沖突對罵、絕癥匿名、屌絲逆襲高富帥”等韓劇式橋段的選手。
沒有故事?電視節(jié)目編劇幫你寫故事
如果沒有故事,但唱功過關且有一顆想紅的心,能配合節(jié)目組策劃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類型。沒有故事,自然有人幫他們寫故事,你不知道么,有一種職業(yè)叫“電視節(jié)目編劇”。他們會專門幫選手編故事,他們負責給電視節(jié)目寫劇本;他們會全程跟蹤和了解節(jié)目主人公,設計故事情節(jié)。他們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可以將路人包裝成“電視明星”。
延伸閱讀:
“夢之聲”選手被指裝窮造假
北京試音會,陸敏雪不俗的唱功加上可憐的身世,得到了導師的偏愛。不過節(jié)目播出之后,有網友炮轟陸敏雪捏造經歷以及貧窮身世博同情,堪稱“徐海星第二”。
流浪歌手參加選秀,為父賣唱
朱小虎做過流浪歌手,09年開始在云南麗江做酒吧駐唱,早已在麗江享有“搖滾王子”的美譽。但為父賣唱的噱頭是真是假有待考證。
和明星沾親帶故更得導演組青睞
除了會“講故事”、愿意配合“編故事”,還有一種是有“先天”優(yōu)勢的選手,比如某歌壇大佬徒弟、某明星親屬、和導師曾合作過之類的,他們也是各大選秀節(jié)目眼中的“香餑餑”。
★如去年《中國好聲音》的選手林麗,她是李宇春的同學兼室友,就睡在李宇春的下鋪。當年她們一同參加“超女”,而事先被外界看好的林麗卻意外沒有進入成都前20強,成為“超女”成都賽區(qū)總決賽的三位伴唱之一。
☆而今年《中國夢之聲》黃曉明堂弟的一曲《哥哥》唱哭黃曉明,也為初播的《夢之聲》迅速引來話題和關注。停了三年的“快男”更是出現不少明星臉,亮相成都賽區(qū)的韓承羽不僅是“湘男郎”,更與評委陳坤是師兄弟。海選當天陳坤不僅給他通過,還在現場大加鼓勵。
小鏈接
滿屏都是“回鍋肉”
●現在觀眾的口味越來越刁,真正有故事能引起關注的,唱功太差;有唱功的不是沒有話題就是形象不行。三年前是選手找平臺,現在是平臺找選手,而且需要費盡心思地去找,主辦方甚至愿意支付高額線索費。
◎不知你注意到沒,今夏選秀節(jié)目有好多熟面孔,除了隔三差五就現身海選的“熟人”,還有出過唱片的專業(yè)歌手。經過近10年一輪接一輪地“收割”,國內選秀毫無懸念地迎來了“選手荒”,并進入了主動出擊的“找選手”階段。
○為了等到心儀的選手,某節(jié)目編導在其家門口蹲了三天,還有導演在兩個月內跑了35個城市5個自治區(qū)。你在“快男”看到的那群奇葩男,有人其實是群眾演員;有的節(jié)目還靠“畫餅”誘惑選手,比如參賽就有萬元酬勞可拿……數檔選秀節(jié)目已證實了“選手荒”的尷尬。
●“快男”長沙10強祁漢曾是2010年“快男”,還參加過《聲動亞洲》;你會在《夢之聲》看到參加過《大地飛歌》的阿吉太;止步于海選的山野參加過《夢想中國》、《原創(chuàng)四進三》、《中國好聲音》;《最強音》有“快女”黃夕倍、《夢想中國》的冠軍熊汝霖,《我的中國星》有“好男兒”分賽區(qū)冠軍陳迪……
◎除了“回鍋肉”,還有明星選手。在日本已小有名氣的阿蘭和歌手李佳薇出現在《最強音》中,信樂團的新主唱劉文杰也來了;“快男”長沙10強張彥博是前赤子樂隊主唱;《夢之聲》舞臺上有臺灣歌手、《超級星光大道》有發(fā)過專輯的“超女”艾夢萌。
(瘋狂的舌頭)
讓人性墮落的選秀
這種選秀仿佛就是一場造富運動,將各行各業(yè)有特點的“金子”找出來,讓他們站在舞臺上,顯露在人前。獲獎后,出席各種活動,商演、廣告、代言……然后各種人前耀武揚威,負面新聞。暴富后的浮躁,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在他們身上上演。
何謂低俗的電視節(jié)目?語言粗俗、穿著出格、行為低劣等。說也奇怪,花里胡哨、打情罵俏、以大眾娛樂大眾,似乎已成為當下電視節(jié)目博取高收視率的“殺手锏”。這些“低俗節(jié)目”,其誤導性堪比電視購物節(jié)目和藥品、性保健品廣告等。
市場化的電視機構,要養(yǎng)活自身就必須自食其力,與金錢掛鉤。要賺錢,就必須有廣告;要廣告,就必須有收視率;要有收視率,就必須有人氣;要有人氣,就必須有“低俗”。
于是乎,“偽娘”來了,呼啦一陣;選秀來了,炒作一陣;“非誠勿擾”來了,低俗一陣……君不見很多節(jié)目,主持人、“嘉賓”一上臺就打情罵俏,靠噱頭“煽風點火”。
近年來的一些選秀節(jié)目,語言多過分夸張,個別“嘉賓”、“評委”超短裙、高跟鞋、超低胸……低俗得不能再低俗了。
我想知道,這類選秀節(jié)目泛濫的背后帶給這個社會的會是什么?其中一個作用是給生活在當下壓力大的人們解壓——房奴車奴們,博其一笑?
又或者說它們除了抓住人們眼球,除了給人們消遣外還有什么正面的意義?關注這類節(jié)目的不少都是年輕人,倡導這類節(jié)目發(fā)展的領導人究竟想把這代年輕人往哪個方向領?
從小到大,一直到現在都是看外國人拍的《動物世界》長大的,讓《國家地理》和探索頻道把我們領向未知,但幾乎沒有國人拍過這類節(jié)目。
天朝生長的國人好像不屑于把精力投入到這里,導致生物學獎、化學獎、物理學獎甚至連提名也未曾有過吧。
記得有人說過,當今時代是文學的荒漠,但是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過去21年的時間里,諾委會曾把和平獎授予了兩個中國人,一個是達賴喇嘛,一個是劉曉波。
前者是破壞民族團結、分裂中國的分裂分子;后者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在押罪犯。和平獎獎章上刻有“為了人類的和平與情誼”幾個字,這難道不是最大的褻瀆和諷刺?這兩個獎項分明就是在戲耍中國。
我們現在是缺乏獨立思考、獨立創(chuàng)造的時代,看著春晚舞臺上一個個小孩背著手,整齊有節(jié)奏地擺著頭,我就想到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這樣,從來未曾改變過……
總結陳詞:
選秀一火,都辦選秀;選手用盡,節(jié)目很發(fā)愁;煽情炒作,花錢來救;實在不夠,奇葩找來湊;奇葩不夠,剪輯來救;剪輯也臭,神仙也難救;說到最后,樹倒猢猻散,誰都沒招兒。
(責任編輯:花掩月xuxi2266@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