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宏偉 章軍
遠大集團總裁張躍在回憶南懷瑾的文章中曾描述:南懷瑾的“人民公社食堂”常常是熱鬧非凡,食客眾多。來的客人都不拘束,尋著個座位就自己坐下來吃,無論是否熟識,主人家都十分熱情。人來的多了,沒地方坐,來客就端副碗筷,站在桌旁,也怡然自得。一頓飯下來,大家都是在聊天,談各種有趣的事情。主人南懷瑾并不為師授道,只作為一位年長的智者,他的睿智都體現(xiàn)在這種閑話家常的過程中。
有人曾夸張地說,南懷瑾門中“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者非富即貴。其實不然,南懷瑾廣結善緣,正如張躍所憶,凡來客主人都十分熱情,這期間自然不乏工商業(yè)界的精英人士。只不過這些商界精英在南懷瑾的影響下成就一番事業(yè)后大眾傳媒宣傳較多,而忽視了其他聲音弱小的群體存在。南懷瑾曾說過,好的企業(yè)實際上就是一個教化人心的好學校。商界精英們如何處世為人,實際上能夠影響所有的員工。一個員工很少感受到國家和政府給自己施加的影響力,但是員工卻能夠時時感受到企業(yè)內部給自己的影響力。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也說過同樣的話:“企業(yè)不僅僅是企業(yè),企業(yè)是民主化的動力。”
將企業(yè)當做人生修為的場所,是南懷瑾的一種智慧貢獻;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則是智者選擇的一種視角。如果一個人的修為不夠,那就需要換取視角,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在這里,我們希望通過海內外商界精英對南懷瑾的情感記錄,讓更多的人體認到南懷瑾禮賢下士,用自己日常行為中的一言一行,通過言傳身教之方式,影響這些商界精英,讓他們再去影響更多的人,圓文化興國的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