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波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和社會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不斷更新和改革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采用最佳的教學手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形式,從而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針對目前教育現(xiàn)狀,應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徹底轉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盡力為學生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提供最大的空間,一切為學生著想,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課堂 情境 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我們提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實施“1123”工程。即構建一種模式,營造一種氛圍,培養(yǎng)兩個能力,堅持三個中心。
1 構建一種教學模式
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嘗試——師生探究——概括總結。這樣才能給學生更多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空間,能使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地發(fā)展。
2 營造一種氛圍
營造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學民主是建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本條件,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的狀態(tài),敢想、敢說、敢于質疑問難,勇于大膽創(chuàng)新,樂于發(fā)表意見。要求教師在課改中要放下架子,勇于蹲下來和學生平等交流。為了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我們提出“一個廢除,兩個提倡,三個允許”。
一廢除:坐姿——廢除坐姿必須始終挺胸直背的規(guī)定;
二提倡:發(fā)現(xiàn)錯誤——提倡有錯必糾;發(fā)現(xiàn)疑點——提倡有疑就問,大膽質疑,積極解釋;
三允許:舉手——允許高舉;練習——允許商討;聽講——允許圍繞學習目標就近輕聲說話、翻閱書本、資料。
為了營造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與每一個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著一種多邊對話關系,教師扮演著主持人角色,師生之間是平等的,老師真正是“平等中的首席”,變講臺為舞臺。
3 培養(yǎng)兩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別方向;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因此,教師的講授必須做到“五講五不講”:
五講是:要講,必須做到精講,重點是設疑、點悟、引導、補充、解惑,講自己研究課文的心得體會、感悟發(fā)現(xiàn);必須高于學生之上,要能講得學生感興趣,講得學生記得住,講得學生開眼界,講得學生佩服你;必須是傳授程序性的知識,而不是陳述性的知識;必須傳授邏輯上有必然聯(lián)系的知識;必須傳授主題性的知識。
“五不講”是:支離破碎的“分析”不講;學生已經懂的不講;學生自己能講的不講;教師講不清楚的不講;學生聽不明白的不講。
4 堅持三個中心
(1)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自主、合作、實踐、探究中學習。課堂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師生共同探索,通過開展活動師生進行探究,提倡研究性學習。教師要和學生平等交流,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以學定教”,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xiàn)、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諸多方面,使“教師的教”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研討、交流的過程。
(2)以情境為中心。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地處理教材,把教材轉化為適合于課堂教學,適合于師生之間互動的憑借物。聯(lián)系社會、生活和身邊的事物,學習有關的知識,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進行情境教學,以生活展現(xiàn)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再現(xiàn)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讓孩子們在如詩如畫的情境中學習、體會,接受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以活動為中心。把課堂教學變?yōu)榇罅康膭討B(tài)的多種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自學、小組討論、全班匯報,學生達到動腦、動口、動手。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統(tǒng)計、記錄的方法,加強研究、討論、表演等方面的訓練,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感悟、體驗、探索知識。把活動引入課堂,實行開放式教學,以參與求體驗,以活動促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活動:
實踐:實地測量、估算、現(xiàn)場統(tǒng)計、收集資料、參觀、訪問、采訪、調查、欣賞
畫圖:圖、表、線段、情景
寫作:縮寫、擴寫、續(xù)寫、想象
操作:拼、擺、剪、量、猜、觀察、實驗、查找資料
表演:體驗(殘疾人)、購物、接待客人、模擬、介紹
口語交際:講故事、交流、討論、辯論
游戲:競賽、比賽
我們要求教師在常規(guī)教學的基礎上,必須突破舊框框,按照新課程理念組織教學活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地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