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文強 張雷 石立業(yè)
【摘 要】中國戲曲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通過綜合性的“唱、念、坐、打”的手法出現(xiàn)在固定范圍的舞臺上,反映歷史或近現(xiàn)代的生活故事,它既需要一套技術性完整的表演形式來進行規(guī)范,也需要深刻而細致的舞臺描述來刻畫靈魂人物,展現(xiàn)出富有藝術內涵的中心思想。形韻與神韻兩者之間,一種是直觀的舞臺形式技巧展演,另一種也是演員們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必不可缺的內在神韻,也叫“形神兼?zhèn)洹?。也就是說,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僅有個人技術的戲曲表演是“武把式”,而僅有藝術高度的戲曲表演,也只是“嘴把式”,我們既不能只練個人技術,也不能單方面地學習藝術理論。技場與人物內在靈魂是戲曲演員的永恒,只有把他們巧妙地結合在表演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才會出現(xiàn)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
【關鍵詞】戲曲 形韻 神韻
戲曲演員的最佳學藝年齡是在十歲左右,因為這個年齡階段屬于發(fā)育期,身體的柔韌性有利于練好基本功,年齡大些或小些身體上可能會吃更多的苦。演員最初學習的時候,老師們會把一般程式化的技術模式先傳授給學生作為基礎課,也是必須要學的基本功,包括喜、怒、憂、思、悲、樂、恐、驚等。例如,笑就有幾種表演方式,有的是先大笑兩聲,再哈哈大笑;有的則是先從鼻孔冷笑,繼而轉到空腔大笑。又如,表現(xiàn)怒的方式,根據(jù)角色不同表演起來的方式也不同。花臉大多暴跳如雷,武生則為咬牙切齒。行當不同,表演也就不同。同樣的,哭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
我們常說的“四功五法”中,四功即是指“唱、念、坐、打”,五法則是“手、眼、身、法、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必不可少的。云手、臺步、把子、在舞臺上亮相時哪一個也少不了。“五法”的功底,眼觀手,腰帶身,挎著弓健步,腳步還不能走得太碎要清楚。每一步也有講究和說法。這些基本功必須要學扎實。我們可以將其看作為一種“定行”的套路,再融入到個人的身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并加以靈活運用,為以后在舞臺上游刃有余地演好角色打下堅實基礎。
戲曲演員登臺表演是很不容易的,不練好基本功,在場上就容易露“怯”。丟人事小而多年的辛苦很有可能毀于一旦,因此每一個演員都深知練功的重要性,需要更多的體力,無論是小翻、扔人、還是前破、旋子,都是要扎在排練場里埋頭苦練,流著汗水走出來的。只有數(shù)量的產(chǎn)生,才會有質量的飛躍。要說武戲演員的磨練是肉體上的折磨,那文戲演員的磨練就只能說是精神上的摧殘了。同樣也要多練,喊啞了也要練,練念白,尤其在“變聲”期間也是要摸索著找發(fā)聲練,正是應了那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話了。
上面所提到的各種基本功是靠個人努力勤學苦練才掌握了的個人專業(yè)技術。但是演員在舞臺上追求的最佳境界是要演活人物,要讓觀眾看到一個真實的舞臺人物,而不是觀看演員本身,要讓觀眾徹底地被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反之,如果演員只注重于各類技術的賣弄和在舞臺上的激動心情,是成不了好演員的。
有的武戲演員在舞臺上很有激情,擰起旋子來,一個、二個、三個、……掌聲越多越來勁。而從劇情上來說,這已經(jīng)沒必要了,成了單純的技巧表演秀了。藝術離不開技術,技術的頂端即為藝術。但一名優(yōu)秀的戲曲演員,這類技術不能太過,要講究適度為好,必須把握好尺寸。不要臺下能翻十個,臺上就非翻十五個。藝術講究完美,到最后自己都筋疲力盡了,觀眾就看不出好來了。
有些演員以唱功見長,在舞臺上唱得很賣力,到了叫好的時候聲音拉得越長、唱得越響,就越受歡迎,這只表現(xiàn)了唱的基本功,卻并沒有藝術感染力。現(xiàn)在臺上唱好的人很多,舞臺表現(xiàn)不需要拉那么長的聲音,而是要展現(xiàn)對人物的表達,是通過給觀眾以最有穿透力的表達形式表現(xiàn)出來。還有些演員,因受劇情感染,真情流露過了頭,自己在舞臺上哭了個痛快,殊不知演員是要通過表演讓觀眾哭個天昏地暗,這才算本事。戲曲表演不希望觀眾看完戲后的評價是“某演員翻的真好”或“某演員唱的真帶勁,”如果那樣的話直接叫觀眾去看體操或雜技表演好了。當然,有的時候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高興或憤恨,可以加以必要的情節(jié),但更要注意人物角色的尺寸拿捏和整體的劇情把握。
戲曲演員的各個行當都有佼佼者,演好自己本行當?shù)娜艘泊笥腥嗽?,然而演好一個角色和演好一臺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的演員可以游刃有余地演好一臺小折子戲,人物表演也很到位。從走場到身段、念白,再到基本功都很精彩,但當給他排練一臺大戲的時候,“臺風”就顯不出來了,懂行的人就會挑出一堆的不足之處。一個演員在舞臺上必須要講究戲的整體節(jié)奏和舞臺交流,以及如何起到承上啟下的中心交點作用,不要讓觀眾因為他是主演才去關注他,而要將飽滿的表演狀態(tài)發(fā)揮到極致,成為舞臺亮點,他的氣勢凌駕于每個演員之上,要讓觀眾不自覺地去關注他,欣賞他,到了群場戲的時候觀眾憑什么去看他,不要讓觀眾因為一個演員有對白或唱腔才去看他。要知道好的配角演員多哪怕沒有對白,渾身上下也都在戲里。在舞臺上稍微馬虎一點,觀眾就指不定會被哪個角色吸引去了。
就此而言,在培養(yǎng)演員方面,既需要吸取傳統(tǒng)的好經(jīng)驗,更需要文武搭配,由內到外,先博后精。不博也就談不上精,博中求精,精中見博,才可融會貫通。
一名優(yōu)秀的表演藝術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們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并深入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多讀書、多思考并以古代、現(xiàn)代、當代文化戲劇及其他文化領域中積累知識開闊眼界,理解生活。這不僅是提高藝術水平所需,同樣也是提高職業(yè)道德水平所需。再有,要多看戲、看同行的戲,以及京劇、昆曲、評劇等兄弟劇種。其他如兒童劇、話劇、音樂劇也可一并學習。肚子里的材料越多,戲路也就越寬,藝術感也就越強,人物把握也就越自如。
優(yōu)秀演員之所以優(yōu)秀,不但在于勤學苦練,具有過硬的基本功,無時無刻地嚴格要求自己,還要有一般演員所不具備的舞臺感染力和對角色的感悟力,以及對戲的熱情,在把握形似與神似之間,演員的藝術空間才可以無限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