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國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醫(yī)院,云南 大理 671000
三白烏貝散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消化性潰瘍60例臨床觀察
陳建國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醫(yī)院,云南 大理 671000
目的:探討三白烏貝散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間消化性潰瘍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消化性潰瘍的常規(guī)治療藥物,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三白烏貝散合半夏瀉心湯加減的中藥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治愈15例,好轉12例,無效3例,有效率90%;對照組治愈10例,好轉11例,無效9例,有效率70%。結論:三白烏貝散合半夏瀉心湯加減能促進潰瘍愈合,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使用。
消化性潰瘍;三白烏貝散;半夏瀉心湯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其最終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對胃黏膜自身消化所導致的。消化性潰瘍是全球性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中年男性最為多見[1]。此病可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并發(fā)癥,臨床上應當予以積極的治療。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藥物為雜質(zhì)泵抑制劑(PPI)和H2受體拮抗劑(H2RA)。幽門螺桿菌陽性者予以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2]。筆者在常規(guī)的治療基礎上加用三白烏貝散合半夏瀉心湯的中藥配方加減治療消化性潰瘍,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消化性潰瘍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由實驗室檢查和胃鏡確診。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2~75歲,平均(43±6.8)歲。十二指腸潰瘍40例,胃潰瘍20例。幽門螺桿菌陽性者38例,陰性者2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服用雷貝拉唑10mg,1次/日;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采用三聯(lián)治療方案根除,包括雷貝拉唑20mg/d、克拉霉素1000mg/d、阿莫西林2000mg/d,14天為一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服三白烏貝散合半夏瀉心湯加減的中醫(yī)辨證治療。藥物配方:半夏10 g,黃芩10 g,甘草6g,黃連6g,黨參15 g,干姜15g,大棗10g,烏賊骨40g,浙貝母15g,三七粉10g混合而成。水煎分兩次服用,每日一劑。以20天為一療程,連續(xù)兩個療程后評估療效。注意規(guī)律飲食,保持良好的情志,禁忌油膩、生冷、刺激、辛辣食物。
1.3 療效標準 治愈:上腹痛、返酸、噯氣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胃鏡下見潰瘍完全愈合,無明顯充血水腫;好轉:腹痛、返酸、噯氣等臨床癥狀有明顯緩解,胃鏡下見潰瘍面縮小一半以上;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胃鏡下潰瘍面無明顯縮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愈15例,好轉12例,無效3例,有效率90%;對照組:治愈10例,好轉11例,無效9例,有效率70%。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對比
可見治療組比對照組取得了更好的臨床療效。
消化性潰瘍包括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此病發(fā)病率占到總人口的6%左右,十二指腸潰瘍的發(fā)病率高于胃潰瘍,以中年男性患者居多。因為其高發(fā)病率和帶來的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嚴重并發(fā)癥,其治療成為研究熱點[3]。目前治療藥物主要有PPI和H2RA類藥物來抑制胃酸的分泌,保護胃黏膜;幽門螺桿菌陽性者予以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還是不甚滿意。
在中醫(yī)里,消化性潰瘍屬于“胃脘痛”范疇,由于飲食不節(jié)傷及胃脾、臟腑功能失調(diào)等原因?qū)е挛甘юB(yǎng)而引起??梢赃\用中醫(yī)理論,辨證論治[4]。而且后期隨訪治療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三白烏貝散合半夏瀉心湯加減能促進潰瘍愈合,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復發(fā)率低,在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1]沈映君.中醫(yī)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
[2]吳中山.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病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3,20(04):81-82.
[3]田寶元,張原本,劉學彥.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急性胃腸炎6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3(01):261-263.
[4]霍光旭.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90例胃脘痛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04):300-301.
R573.1
A
1007-8517(2013)16-0091-01
201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