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竹霞
作文是對所學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對抽象思維和復雜感情的直觀形象的表達,是讓讀者在你的字里行間認識一個嶄新世界的途徑,更是抒發(fā)感情的一種通衢。但是,如何才能使已擁有幾千文字基礎的中學生通暢的寫出一篇好的作文卻非易事?;诙嗄甑恼Z文教學經驗,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作文教學。
1.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課本中的每篇課文均在結構、構思、修辭、文采及思想內涵上具有一定的深意,需教師深挖掘,學生細細體會,從而領會文章的美。正如教育專家于永正所說: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課堂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圍才能引領學生進入語文的自由王國。如《 陋室銘 》、《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中的精美的排比語句,恢弘的氣勢,深刻的思想,都需要指導學生品讀、體會,熟讀能記后,仿寫出自己的《壯志銘》、《小樓亭記》等等。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篇課文時,讓學生展開想象,想一想:課文寫到第二段時,按照作者的意愿,文章該如何發(fā)展?讓學生用流暢的語言來表達作者的意愿。當文章悲劇性的結局出現時,讓學生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悲痛而又復雜的心情。然后再指導學生續(xù)寫的結尾,使文章更具人文化、人性化。也就是說,在每一步的教學提問上,都要精心設置利于鍛煉學生組織語言和表達思想的提問,讓學生課上的每句話都具有一定的哲理和文采。當然,這種培養(yǎng)并非易事,既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授,又需要學生不斷的向美文佳句的借鑒。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學習和努力,才能造就出口成章的能力。
在者,在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作用也非常重要。作為語文教師,每一句話都要富有一定的修辭和文采,能夠引經據義,博采眾長。教師還要博古而通今,在知識的源頭上給學生以灌溉,讓學生生活在知識的沃壤中,讓學生身處濃郁的語言氛圍中,潛移默化中受到知識的熏陶。特別在指導學生作文中,教師如果能隨機口述一篇作文,無疑具有拋磚引玉的奇效。
2.引導學生厚積薄發(fā),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每個人最直接的老師。特別對于處于學習階段的中學生來說,生活更是一本百科全書。若能做到生活的有心人,那生活將給予你無窮的回報。那怎樣成為生活的有心人呢?
首先,在生活中善于觀察。觀察春夏秋冬的季節(jié)更替所帶來的萬物變化,為我們的寫景作文打好基礎;觀察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為我們的敘事文積累素材;觀察人們因喜怒哀樂所帶來的表情及心理變化,又會為我們的描寫增色添彩……。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領悟生活,從而使自己的文章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其次,在生活中學會積累。古人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累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沒有小的支持哪有大的成功?高樓拔地而起是因為:有千絲的汗水和努力;橋梁橫空出世是因為:有萬縷的幫助和支持;成功輝煌閃耀是因為:有無數的失敗的奠基;智慧迷人精彩是因為有千萬的經驗的堆積。所以,我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聽到精彩的語句或看到優(yōu)美的篇章,及時用本記下來。為了鼓勵學生積累,特給他們講了李賀的故事。"李賀雖只活到27歲,但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詩篇。他的成功在于積累。他隨身攜帶錦囊,一有靈感便記在紙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將紙片拿出來整理。這樣就積累了許多創(chuàng)作素材,最終成為一位著名詩人。"
3.鼓勵學生勤練筆
3.1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感而發(fā)
如鑒于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情緒波動較大,易煩躁,叛逆心理嚴重,在他們對某人或某事有意見時,可以"--我想對你說"或"議--之現象"為題,寫一篇作文,學生往往都能洋洋散散的大寫特寫。
3.2 堅持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每日的見聞感受,可以是生活瑣事的記錄,也可以是自我感
情的宣泄。文體不限,散文、詩歌均可。主要目的就是積累素材,為作文做鋪墊。
3.仿寫
學生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如,學生的作文中就不乏類于《春》、《背影》的仿寫佳作。
4.多讀書
杜甫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佳句,蘇軾有"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壯志,于謙有"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的妙語。他們文學上的成就得益于他們的苦讀。所以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書不僅對學生的詞匯積累有益,還對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均有很大的幫補。鑒此,班級要設立圖書角,學校要有閱覽室,初中生必讀十余本名著。這些做法對學生的作文提高都大有裨益。
總之,一篇好作文的誕生,除了教師的恰當引導和適時點撥之外,更需要學生的平時點滴的積累和勤學苦練。當然,"易稿三番此最優(yōu),枯豪落處漸成丘"的不斷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正如一名好作者必須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成長起來一樣。所以,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若能做到持之以恒與堅持不懈,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