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畢虹琳
摘要: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決策。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過程中突出作風建設可以使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清廉從政,進一步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從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重要保障。
關鍵詞:群眾路線;作風建設;中國夢
中圖分類號:D6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7-0006-02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善于做群眾工作又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中國共產(chǎn)黨的工作作風是其黨風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黨在社會管理與社會活動中長期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當前我黨在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中不斷深化改進工作作風,有利于進一步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有利于鞏固我黨的執(zhí)政基礎,更有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黨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突出作風建設的意義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是黨的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其中“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內(nèi)容。作風建設的根本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黨風問題實質(zhì)上反映的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因此,貫徹群眾路線與加強作風建設是密切相關、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整體,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必然要突出作風建設的地位,這樣才能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群眾觀點,站穩(wěn)群眾的立場,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解決突出問題,永保清廉本色,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動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力量。隨著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的不斷變化發(fā)展,我黨的作風建設更是成為能否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基礎,成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中之重。習近平在河北調(diào)研時指出:“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nèi)〉昧司薮筮M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盵1]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動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力量,有利于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wěn)群眾立場,弘揚優(yōu)良作風,解決實際問題,保持清廉本色;有利于領導干部作風進一步轉(zhuǎn)變,干群關系、黨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更有利于領導干部提高群眾工作能力、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二、黨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作風建設的主要內(nèi)容
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突出黨的作風建設,而作風建設的主要內(nèi)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是黨作風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我們黨作風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要做到“為民”就要求黨首先從群眾的觀點出發(fā),始終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始終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樣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2]。“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我們黨內(nèi)之所以有例如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精神懈?。回潏D名利,不求實效;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鋪張浪費,奢靡享樂,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等不正之風,說到底,正是因為少數(shù)黨員干部心中沒有群眾。如果心中有群眾,看到群眾還有那么多實際問題急需我們?nèi)ソ鉀Q,看到群眾中蘊藏的巨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看到群眾在各個領域中以他們的艱苦勞動推進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創(chuàng)造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基礎和精神財富,看到那些埋頭苦干默默奉獻、不求名不圖利堪稱中國脊梁的平凡群眾,看到那些把權力賦予黨、把希望和信任都寄托在黨員干部身上、期盼我們帶領他們奔小康的善良群眾,廣大黨員干部怎能不保持良好的作風。歸根結底,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起群眾觀點,這才是真正做到“為民”的基礎和前提。為民,是我黨群眾路線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更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執(zhí)政黨提出的新要求。群眾路線的科學內(nèi)涵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廣大人民群眾。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今天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中,尤其需要恪守“為民”的根本宗旨,永遠站穩(wěn)群眾的立場。
(二)廣泛認同人民群眾的實際是黨作風建設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作風建設的過程,是黨和人民群眾互動過程,脫離人民群眾的實際就不可能形成好的作風。黨的優(yōu)良作風,是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只有真正深入群眾,深入到群眾的實踐活動中去,切身感受到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深刻認識到群眾的地位和作用,全面了解群眾的意愿和呼聲,認同人民群眾的實際情況,才能真正懂得作風建設的意義,才能把改進作風落到實處。不到群眾中去,不到實踐中去,就不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作用和位置,不到群眾中去,不了解群眾的疾苦和困難,不了解群眾的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不知道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態(tài),就不深刻理解艱苦奮斗的含義,就不可能懂得為什么要提倡艱苦奮斗。深入到實際中去,了解群眾的生活,是培養(yǎng)優(yōu)良作風的重要前提。只有把自己融入群眾之中,密切聯(lián)系群眾,傾聽群眾的心聲,關心群眾的期盼,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我們自己的不足以及這些不足在實際工作中所造成的危害。我們有的干部,弄虛作假,好大喜功,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群眾怨聲載道,他卻自鳴得意,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到群眾中去,不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有的干部追求享樂、奢靡浪費、大肆揮霍群眾的血汗錢,群眾議論紛紛,他依舊我行我素,因為他根本沒有顧忌到群眾的反映,沒有感受到群眾的切膚之痛;有的干部主觀臆斷,拍腦袋做決策,引起群眾極大不滿,他還渾然不覺,沉浸在自我欣賞的“成就”之中,因為他被周圍廉價的贊揚沖昏了頭,根本不知道人民群眾說什么;有的干部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腐化墮落,早已被群眾唾棄,他仍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直到走上不歸路才“良心發(fā)現(xiàn)”,覺得自己對不住群眾。實踐出真知,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群眾看得最清楚,我們的作風是否端正,群眾最有發(fā)言權。要真心改進作風,就應該真心到群眾中去,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到實際中去,貼近生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盼群眾之所盼,這也正是中央要求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改進作風的出發(fā)點。
(三)為政清廉是加強黨作風建設的根本保證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方針,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盵3]加強工作作風建設,認真踐行“一線工作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生活作風建設,著力解決和防止奢侈浪費、情趣不健康等傾向性問題[4]。習近平強調(diào):“中央提出抓作風建設,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反對奢靡之風,就是提出了一個抓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提出了一個夯實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的切入點。全黨同志一定要從這樣的政治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從思想上警醒起來,牢記“兩個務必”,堅定不移轉(zhuǎn)變作風,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切實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斷以反腐倡廉的新進展新成效取信于民?!盵5]從現(xiàn)實需要的角度看,防止“四種危險”、不斷提升“四個自我”能力,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舉措。只有防止“四種危險”,我們才能不斷增強免疫力,防范各種風險。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6]46要防止“四種危險”,全黨必須增強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徹底清除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這“四種危險”,努力打造精神振奮、能力增強、依靠群眾、清正廉潔這“四種保險”,為人民執(zhí)好政、掌好權。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7]46“四個自我”能力相互聯(lián)系、漸進提高,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有利于堅決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以權謀私、弄虛作假和獨斷專權、追求奢華等不正之風,從作風上保持黨的純潔性。因此,黨員干部都應該時刻保持清醒,自覺堅定清正廉潔的政治信念,用清正廉潔來永葆黨旗的光芒。
三、黨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作風建設的啟示
(一)黨的作風建設關系到執(zhí)政黨的生死存亡
“源頭之水,生命之本”—中國共產(chǎn)黨一成立,就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眾之中;“唇齒相依,血肉相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長歷史,就是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奮斗史;“同心同德、患難與共”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長期支持與擁護,根本一點就是她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7]。反之,如果黨不置身于人民群眾之中,不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不考慮人民群眾的利益,那么人民就不會愛戴我們,不會擁護我們,甚至會放棄我們。到了那時我們黨的執(zhí)政就會岌岌可危,就談不上帶領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前行去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黨的作風建設的重點是各級領導干部
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的骨干力量,不僅僅擔負著領導責任,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帶頭人,他們的一舉一動直接對黨風、政風起著引導和示范作用,對黨和國家的事業(yè)起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領導干部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點,一方面,黨的作風的形成和發(fā)展在于領導干部,另一方面,黨內(nèi)不正之風的興起和蔓延也集中體現(xiàn)在領導干部身上。諸如有的領導干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脫離群眾、鋪張浪費等不正之風如果不警惕,不治理,任憑其切入黨的肌體,就會嚴重破壞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關系,就會破壞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發(fā)展進程。
(三)黨的作風建設落實是關鍵
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強調(diào)“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yōu)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6]47。“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好規(guī)定、好制度不落空,關鍵是下功夫抓落實。首先,各級領導干部要身體力行。身教勝于言傳領導干部自覺轉(zhuǎn)變作風,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其次,行之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會使黨的作風建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和監(jiān)督部門的作用,集中監(jiān)督制度、規(guī)定是否落實,如何落實,落實地怎樣。
(四)黨的作風建設應與反腐倡廉建設緊密結合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6]50。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必須緊密結合,把作風建設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范圍,加大效能責任追究力度,著力整治“庸、懶、散、奢”和“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4]。在黨的作風建設的過程中嚴厲打擊腐敗現(xiàn)象,永葆黨的純潔性,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懲治的威懾力,以反腐倡廉的成效取信于民。
總之,我們要在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不斷加強作風建設,不斷地提高我黨的純潔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2013.7.14[DB/OL].http:
//qzlx.people.com.cn/n/2013/0714/c364565-22190345.html.
[2]人民日報社論:始終保持與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2013-06-18]
[D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6/18/c_116194707.htm.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DB/OL].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8/c350821-19526634.html.
[4]梁逍韋義勇.推進反腐倡廉做到干部清正.2013.3.14[D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14/c40531-20790081.html.
[5]習近平.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yōu)秀廉政文化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2013-04-21][DB/OL].http://qzlx.people.com.cn/n/2013/0615/c365162-21850136.html.
[6]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林雄輝.群眾路線:黨的生命線[2013-07-15][DB/OL].http://qzlx.people.com.cn/n/2013/0715/c364565-2219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