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妮卡
1.You have matches
最近我有機會登上了一艘豪華游輪觀光。一次,我從酒吧拿了兩杯雞尾酒回房間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女士,她看看我,然后笑著說:“You have matches?”我一愣,回答說:“很抱歉,我15年前就戒煙了,所以沒有火柴。”她立刻會意到我誤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點抱歉地說:“It's a joke.”然后,我們就相互尷尬地笑了笑,走開了。事后和朋友在吃晚飯的時候聊天,我趁機向一個美國朋友請教白天的那句話,他解釋說:“因為她看你兩手都占著,就故意開玩笑跟你借火柴,這是個非常普通的笑話,非但沒有惡意,反而是想問你需不需要幫忙?!?/p>
2.With a grain of salt
一天吃飯的時候,好友Allen和他的中國籍太太坐在餐桌旁大談最近流行的一種草藥,說它能包治百病。Allen說了一句:“I'd like to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他太太笑道:“你以為它是蔬菜啊,還要加點鹽再吃。健康專家可沒有說過要加鹽?!盇llen愣了一下,然后大笑不已,解釋道:“‘take something with a grain of salt是‘對某事有保留、持懷疑態(tài)度的意思?!痹瓉韯偛臕llen是說他對這種草藥的神奇療效表示懷疑,而不是說要“放些鹽再吃”。
3.Skeleton in the closet
一天,朋友談及一則大爆“名人”家丑的八卦新聞,說那些家族中的人以搬弄“skeleton in the closet”為樂事。難道這些名人家的壁櫥中真的有骷髏?他說的“skeleton in the closet”(英國人則習慣說成:skeleton in the cupboard),現(xiàn)在的意義并沒有那么可怕。不過據(jù)說當年這個習語產(chǎn)生的時候,的確指那些有錢人家謀殺了一個人,把骸骨暗藏在壁櫥中,不讓外人知道,從此,“skeleton in the closet”就成了那家人的秘密。后來這個短語用來指不可或不愿外揚的家丑,簡稱“family skeleton”。例如:Many old families have a number of skeletons in their closets which they are loath to discuss.(許多古老的家族中有很多秘密,他們不愿談及這些話題。)
4.Speaking of the devil
幾個同學聚到一起聊天,大家都到齊了,唯獨不見Wayne。其中一個說:“今天好像沒見到Wayne。”另一個接著說:“他的女兒放暑假,東西要從宿舍里搬出來,他大概幫忙去了?!闭f著,只見Wayne從外面走過來。Joe于是說:“Speaking of the devil.”幾個人樂了起來。我心想,Wayne這個人平常挺老實的,為什么說他是devil呢?于是我悄悄地去問Joe。
原來“speaking of the devil”是一條成語,相當于中文的“說曹操,曹操到”。也就是剛說Wayne不在,結(jié)果他就來了。我不禁驚詫于語言的共通性,因為曹操不是也有“梟雄”的稱號嗎?中英文在這個成語上竟有如此驚人的異曲同工之妙。
5.Sweet tooth
我最害怕看牙醫(yī),但是因為有一顆蛀牙讓我實在疼痛難忍,所以只好鼓足勇氣,到牙科診所掛號。當醫(yī)生為我檢查的時候,他問我:“Do you have a sweet tooth?”我很無辜地回答:“I had a doughnut this morning before coming here.I brushed my teeth. There is no sweet tooth.”他聽了搖搖頭,便開始替我補牙。很敏感的我,知道可能答非所問,鬧了笑話,但是卻百思不得其解。我懂sweet和tooth這兩個單詞的意思,但把這兩個單詞放在一起,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丶也榱俗值浜螅也呕腥淮笪?,原來sweet tooth的意思是“愛吃甜食”。
6.The Hong Kong dog
一次在一堂電腦課上,鈴響后,系里的女秘書突然跑到教室來宣布:“Dr.Walker has a touch of the Hong Kong dog and will be here a little bit late.”聽完宣布后,我一臉正經(jīng)地向坐在隔壁的美國朋友抱怨說:“Dr.Walker怎么可以撫弄他的愛犬以至于來不及上課呢?”老美聽完后居然大笑著說:“真是太好笑了!‘the Hong Kong dog并非指一種狗,而是指某人吃壞了肚子、拉肚子的意思?!边@一解釋讓我尷尬得無地自容。
7.Throw the book at somebody
和先生從car wash(洗車場)里開車出來,車上的水珠還依稀可見,這讓先生想起一件事:曾經(jīng)有一個美國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開車,時速達100多英里。警察當然把他攔了下來。在法庭上,他辯解之所以開快車,是因為想讓風盡快把剛剛洗過的車吹干。我聽了好笑,更好奇結(jié)果如何。先生答曰:結(jié)果是“They threw the book at him”。我不禁詫異,想象著他被“書砸”的樣子。原來并非如此,“throw the book at somebody”是指給某人最大限度的懲罰(charge someone to the full range of law)。如果法律是一本書,那么如果他違犯了這本書中所列的任何一項條例,他都將為之遭受最嚴重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