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體口腔微生物宏基因組的研究進(jìn)展

    2013-05-10 01:29:54鄧盟齊霞徐欣等
    華西口腔醫(yī)學(xué)雜志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基因芯片

    鄧盟 齊霞 徐欣等

    [摘要] 人體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共生著數(shù)量龐大的微生物群落,被譽(yù)為人體第二基因組??谇晃⑸锱c口腔及全身的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新一代高通量基因芯片和第二代測序技術(shù)的涌現(xiàn)讓人們對口腔微生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本文就微生物宏基因組研究技術(shù)、口腔微生物宏基因組及其與口腔和全身疾病防治的最新進(jìn)展進(jìn)行綜述。

    [關(guān)鍵詞] 口腔微生物組; 基因芯片; 第二代測序; 宏基因組

    [中圖分類號] R 780.2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 A [doi] 10.7518/hxkq.2013.01.027 人體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共生著數(shù)量龐大的微生物群落,包括數(shù)千種微生物,10~100萬億個微生物細(xì)胞,是人體軀體和生殖細(xì)胞總和的10倍;并含有2千萬個獨特的微生物基因,基因數(shù)量超過人體基因數(shù)量100倍。此外,微生物提供了人類進(jìn)化所不具有的特殊代謝特性,微生物組的變異潛能遠(yuǎn)大于人體組織。因此,人體共生菌群被譽(yù)為人體第二基因組,而如果把人體和人體共生的微生物視為一個在基因構(gòu)成和代謝功能上的混合體,這個混合體則稱為“超生物體(superorganism)”。為了闡明人類健康和疾病與人體微生物組的關(guān)系,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atio-

    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于2007年10月啟動了耗資1.5億美元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計劃在5年時間內(nèi)建立涵蓋3 000種微生物基因組序列的數(shù)據(jù)庫,并進(jìn)行人體呼吸道、口腔、皮膚、腸道、陰道的微生物組學(xué)分析,旨在闡明微生物組構(gòu)成和功能與人體健康和疾病的關(guān)系。

    口腔是微生物進(jìn)入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的門戶,由于口腔特殊的解剖結(jié)構(gòu)及生理特點,口腔中定植著復(fù)雜的微生物群落??谇粌?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口腔內(nèi)部有多位點、多層次的微生物定植生態(tài)區(qū),口腔環(huán)境的異質(zhì)性較腸道更為明顯。近幾十年厭氧培養(yǎng)、分子生物學(xué)技術(shù)、高通量基因芯片和第二代測序技術(shù)的應(yīng)用,讓人們對口腔微生物群落的認(rèn)識達(dá)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正常情況下口腔微生物群落之間、微生物與宿主之間密切且復(fù)雜的相互作用維持著宿主健康,這種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將會引發(fā)疾病。由于口腔微生物組與口腔主要疾病及部分全身疾病密切相關(guān),只有在全面認(rèn)識口腔微生物組結(jié)構(gòu)與功能、穩(wěn)定與變異的基礎(chǔ)上,才能深度揭示口腔微生物組與口腔及全身健康、疾病的關(guān)系,從而為疾病防治提供新的視角和策略。

    1 微生物宏基因組研究技術(shù)

    1998年Handelsman等[1]提出宏基因組的概念,是指生物環(huán)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總和。然而傳統(tǒng)口腔微生物研究方法依賴于微生物的分離培養(yǎng),通過特定表型和生化性狀鑒定微生物,這種方法對于評價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和致病性極其有效,但由于環(huán)境中只有少量的細(xì)菌可培養(yǎng)(<1%),無法

    對絕大多數(shù)微生物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guān)系及群落功能進(jìn)行深度發(fā)掘。隨著將分子生物學(xué)技術(shù)引入微生物生態(tài)學(xué)研究后[2],近20年來逐漸建立了以16S rDNA系統(tǒng)發(fā)

    育分析為基礎(chǔ)的現(xiàn)代微生物分子生態(tài)學(xué)的研究體系,包括16S rRNA克隆測序、聚合酶鏈?zhǔn)椒磻?yīng)-變性/溫度梯度凝膠電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TGGE)、聚合酶鏈?zhǔn)椒?/p>

    應(yīng)-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T-RFLP)、聚合酶鏈?zhǔn)椒磻?yīng)-變性

    高效液相色譜(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棋盤DNA-DNA雜交技術(shù)(checkerboard DNA-DNA hybridization)等[3],但這些技術(shù)通常只能檢測

    到環(huán)境中的優(yōu)勢菌群,其檢測精度、分辨率不盡如人意,且耗時耗力,不足以全面徹底展現(xiàn)微生物世界。新一代高通量技術(shù)的涌現(xiàn)為口腔微生物宏基因組的深度研究帶來了新的手段。

    1991年Fodor等[4]提出了生物芯片(biochip)的概念,即能夠快速并行處理多個生物樣品并解析其中所包含的生物信息的微型器件。DNA微陣列是建立最早、發(fā)展最為成熟的生物芯片,其突出特點在于高度并行性、多樣性、微型化和自動化[5]。2008年美國

    福賽斯研究所研發(fā)出了人類口腔微生物鑒定芯片,嵌有272個口腔菌種的16s RNA寡核苷酸探針[6],可以高效快速獲取口腔微生物多樣性的信息。2010年報道的新一代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 3.0含約28 000個探針,覆蓋292個功能類群的57 000個基因,包括了來自細(xì)菌、真菌、古細(xì)菌參與碳循環(huán)、氮循環(huán)、磷循環(huán)、硫循環(huán)、能量傳遞、金屬抗性、抗生素抗性、有機(jī)污染物降解的基因,以及gyrB系統(tǒng)發(fā)育標(biāo)記[7],不僅可以大規(guī)??焖俜治鑫⑸锶郝浣Y(jié)構(gòu),更可以建立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

    1977年Sanger等[8]發(fā)明了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測序法,經(jīng)過不斷改進(jìn),迅速成為第一代測序技術(shù)的主流,幫助學(xué)者完成了從病毒到人體基因組的測序工作。然而傳統(tǒng)的Sanger法由于通量低、速度慢、成本高,不能完全滿足后基因組時代科研的需求。2006年后第二代測序技術(shù)陸續(xù)誕生,第二代測序技術(shù)以合成測序為核心思想[9],通過采集解析新合成端

    的熒光信號確定核酸序列。第二代測序主要有Roche、Illumina、ABI和Helicos Biosciences 4家公司的平臺,且各具特點。Roche、Illumina均使用DNA聚合酶測序,Roche平臺的優(yōu)勢在于有效序列讀長可以達(dá)到400~500 bp,可以有效覆蓋16/18S rDNA、內(nèi)轉(zhuǎn)錄間隔區(qū)(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可變區(qū),得到對微生物多樣性、群落結(jié)構(gòu)、種系關(guān)系精確的解析;Illumina平臺總測序量大,測序成本只有Roche的1/10,但有效序列讀長短,常用于鳥槍法測序后將序列與功能基因進(jìn)行匹配,研究微生物群落功能信息。ABI SOLiD的獨特之處在于雙堿基編碼(two base encoding)的DNA連接酶測序[10],即每種熒光信號與4種堿基對綁定,且每個位置測定兩次,這樣的糾錯設(shè)計讓ABI SOLiD成為第二代測序平臺中最為準(zhǔn)確的。HeliScope測序不需要對DNA進(jìn)行擴(kuò)增,避免聚合酶鏈反應(yīng)(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引起的偏倚,首次實現(xiàn)了單分子測序和RNA直接測序,但是HeliScope和SOLiD技術(shù)用于微生物組學(xué)卻鮮有報道。第三、四代測序平臺不依賴熒光檢測系統(tǒng)或化學(xué)洗脫過程[11],目前尚在研發(fā)中。

    基因芯片和第二代測序是對傳統(tǒng)技術(shù)的革新,突出優(yōu)點在于:物種檢測范圍廣,可檢測正常存在的低豐度甚至痕量物種;研究定量化,序列讀取雜交信號強(qiáng)度可以反映物種豐度信息;高通量研究,單次檢測就可獲得大量生物信息,第二代測序還有核酸條碼同時標(biāo)記和測定多個樣品。另外Ahn等[12]同時用Roche二代測序和人類口腔微生物鑒定芯片研究了口腔微生物組,發(fā)現(xiàn)兩種技術(shù)檢測菌群多樣性和豐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相關(guān)性。但是二者又各具特點,基因芯片是封閉結(jié)構(gòu),只能檢測已知的序列,探針設(shè)計、芯片制作復(fù)雜,但是后續(xù)“模擬”數(shù)據(jù)處理相對容易,可用于已知微生物群落的常規(guī)研究,且費用較低。第二代測序是開放結(jié)構(gòu),優(yōu)勢在于可以尋找發(fā)現(xiàn)新的生物信息,待測樣品制備容易,但是“數(shù)字”數(shù)據(jù)提取處理復(fù)雜,費用較高,主要用于未知環(huán)境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生態(tài)功能的深度研究,因此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研究需要合理選擇。

    2 口腔微生物宏基因組

    口腔是人體微生物定植生存的重要生態(tài)區(qū),口腔微生物不僅有細(xì)菌,還包括真菌、病毒、螺旋體及古細(xì)菌等??谇欢鄬哟味辔稽c的微生態(tài)區(qū)定植著顯著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目前NIH正在進(jìn)行健康成人微生物組研究,招募了300名受試者,采集每個個體呼吸道、口腔、皮膚、腸道、陰道微生物樣品,其中口腔的采集位點包括附著齦、硬腭、咽喉、腭扁桃、舌背、頰黏膜、齦上菌斑、齦下菌斑、唾液,占全身18個采集位點的9個[13]。Dewhirst等[14]甚至認(rèn)

    為口腔相毗連的部位,如扁桃體、咽、食道、耳咽管、中耳、氣管、肺、鼻腔、鼻竇等中的微生物也

    屬于口腔微生物組的范圍。目前基于第二代測序技術(shù)的宏基因組學(xué)研究已經(jīng)從整體上揭示了健康人體口腔微生物組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口腔微生物組的穩(wěn)定與變化。

    2008年美國福賽斯研究所和英國國王學(xué)院聯(lián)合

    在NIH牙顱頜面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Dental

    and Craniofacial Research,NIDCR)建立了人類口腔

    微生物組數(shù)據(jù)庫(human oral microbiome database,

    HOMD)[15]。目前HOMD中詳細(xì)記錄了13門619種口腔微生物分類群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16S rRNA及基因組的信息。這13門分別是: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衣原體門(Chlamydiae)、綠彎菌門(Chloroflexi)、廣古菌門(Euryarchaeota)、厚壁菌(Firmicutes)、梭桿菌門(Fusobacteria)、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螺旋體門(Spirochaetes)、SR1、互養(yǎng)菌門(Synergistetes)、柔膜菌門(Tenericutes)和TM7。其中65.6%的微生物已被培養(yǎng),約290種細(xì)菌菌種已被培養(yǎng)和正式命名[14]。Dewhirst等[14]進(jìn)一步研究認(rèn)為口腔微生物譜共包括1 179個種系型,其中有24%已被命名,8%已被培養(yǎng)但未命名,68%未培養(yǎng)。Zaura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平均每個個體的口腔中共有266

    個系統(tǒng)發(fā)育型。Keijser等[17]甚至發(fā)現(xiàn)口腔微生物涵

    蓋22個門318屬,其中唾液185屬,菌斑267屬,唾液和菌斑分別有5 600、10 000個種系型,并發(fā)現(xiàn)了與參考序列差異10%的新5 305個新種系型。Nasidze等[18]發(fā)現(xiàn)唾液微生物涵蓋了101個已知細(xì)菌屬,其中39個屬首次在口腔中發(fā)現(xiàn),另外還發(fā)現(xiàn)了64個未知細(xì)菌屬。這些研究結(jié)果不盡相同,與取樣部位和方法、個體差異、樣本制備、引物選擇、16S rRNA可變區(qū)間的差異、操作分類單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設(shè)值等有關(guān),但這些結(jié)果提示以往的研究遠(yuǎn)遠(yuǎn)低估了龐大的口腔微生物譜。

    Costello等[19]測序了9個健康人全身27個部位、4個時間點的微生物群落,發(fā)現(xiàn)人體的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構(gòu)成有著顯著差異,有特征性的微生物組,其中口腔和腸道有著最有特征的微生物組。不同個體同一部位的微生物群落顯示一定的個體間差異,而個體內(nèi)微生物組構(gòu)成隨時間的差異最小。與人體其他部位相比,口腔的微生物組顯示了最小的個體內(nèi)時間依賴性和個體間的變異。Bik等[20]的研究也證實口腔微生物組與人體其他部位微生物組構(gòu)成顯著不同,且至少有15個細(xì)菌屬在不同個人之間保守存在,但在菌種和菌株水平有顯著的個體間差異。Nasidze等[18]分析了5個洲人群的唾液樣本,發(fā)現(xiàn)口腔微生物組構(gòu)成有著個體內(nèi)和個體間的差異,個體間的差異與不同的地區(qū)來源沒有關(guān)系。Zaura等[16]測序了3個健康個體口腔牙面、頰、硬腭、舌、唾液5個部位的微生物組,發(fā)現(xiàn)牙齒鄰面微生物多樣性最高,頰部微生物多樣性最低,主成分分析可以區(qū)分牙表面和軟組織表面的微生物群落。3個個體的微生物組構(gòu)成有較大的重疊,占66%測序內(nèi)容的1 660個序列在3個個體間共同存在。Crielaard等[21]發(fā)現(xiàn)隨著兒童年齡逐漸

    增長,口腔中普氏菌、韋榮氏球菌、螺旋體和TM7所占比例逐漸升高,反映了微生物組隨著兒童生長發(fā)育的逐漸成熟過程。這些研究提示口腔微生物組生物多樣性構(gòu)成與人體其他部位顯著不同,口腔微生物組有著個體間以及個體內(nèi)時間、空間依賴性的差異,但這種差異與全身其他部位相比較小,提示口腔可能存在有更大的核心微生物組。

    此外,Ghannoum等[22]應(yīng)用ITS引物首次鑒定了人類口腔的基本真菌組。健康人的口腔中共檢測出74種已培養(yǎng)的真菌屬和11種尚未培養(yǎng)的真菌屬。假絲酵母菌檢出率最高,接下來依次是枝孢菌、酵母菌、短梗霉、黃曲霉、鐮孢菌、隱球菌屬,其中4種是已知的人體致病菌。Willner等[23]首次分離并鑒定了

    口腔DNA病毒組,共發(fā)現(xiàn)了260種DNA病毒,其中一種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其余都是

    噬菌體,并且找到了大腸桿菌噬菌體T3(Escherichia coli phage T3)、痤瘡丙酸桿菌噬菌體PA6(Propio-

    nibacteriumacnes phage PA6)以及緩癥鏈球菌噬菌體SM1(Streptococcus mitis phage SM1)完整基因組。其中SM1的pblA和pblB基因可以調(diào)節(jié)緩癥鏈球菌對血小板的黏附,在緩癥鏈球菌對心內(nèi)膜的毒力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blA和pblB基因也是首次在唾液中被發(fā)現(xiàn)。目前唾液成分中尚未發(fā)現(xiàn)古細(xì)菌,但Lepp等[24]發(fā)現(xiàn)34%的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內(nèi)可以找到產(chǎn)甲烷古細(xì)菌(Methanogenic Archaea),且其豐度與牙周炎嚴(yán)重程度相關(guān)。健康人群的口腔微生物宏基因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宿主一生中的功能性事件對于口腔微生物組的影響。Lif Holgerson等[25]比較了剖腹產(chǎn)和陰道分娩的嬰兒口腔微生物組的差別,研究發(fā)現(xiàn)Slackia exigua只存在于剖腹產(chǎn)嬰兒口腔中,陰道分娩的嬰兒口腔細(xì)菌種類多于剖腹產(chǎn)的嬰兒。

    3 口腔微生物宏基因組與口腔及全身疾病

    口腔主要疾病如齲病、牙周病及口腔癌等嚴(yán)重影響人類的生命健康,多種環(huán)境和宿主因素可通過細(xì)菌間復(fù)雜精細(xì)的相互作用引起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生態(tài)轉(zhuǎn)換,導(dǎo)致生理性菌斑向病理性菌斑轉(zhuǎn)變,從而引發(fā)疾病,而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病理性改變也是宿主微生物穩(wěn)態(tài)失調(diào)的早期反映??谇缓昊蚪M研究可比較健康和疾病狀態(tài)下微生物組結(jié)構(gòu)功能的差異,從微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特征的角度揭示微生物和疾病的關(guān)系,并通過分析基因構(gòu)成展現(xiàn)微生物群落生態(tài)功能的改變,為疾病防治提供新的靶點和思路。

    3.1 齲病

    Ling等[26]比較了患齲和無齲兒童的唾液和齦上菌

    斑,并未發(fā)現(xiàn)特異的致齲菌,患齲兒童和無齲兒童齦上菌斑群落結(jié)構(gòu)有鑒別特征,鏈球菌、韋榮菌、放線菌、毗鄰貧養(yǎng)菌、纖毛菌、硫單胞菌組成的群落與齲病顯著相關(guān)。Yang等[27]結(jié)合16S rRNA和全基因組測序技術(shù),分析了19個齲活躍個體和26個無齲個體的唾液微生物,發(fā)現(xiàn)患齲個體的微生物組變異更大,無齲個體的微生物組構(gòu)成相對保守;齲病組和無齲組微生物群落構(gòu)成明顯不同,齲病個體唾液中普氏菌屬豐度很高,普氏菌菌種分布與健康組也有顯著差別。未發(fā)現(xiàn)齲病特異的OTU,但是發(fā)現(xiàn)147個OTU與齲病相關(guān),可作為評估齲病風(fēng)險和預(yù)后的生物標(biāo)記。Belda-Ferre等[28]測序了2個無齲個體、2個輕度齲個體、2個重度齲個體的齦上菌斑,發(fā)現(xiàn)齲病的優(yōu)勢菌并不是變異鏈球菌,而是由數(shù)十個菌種構(gòu)成的復(fù)雜群落。功能基因組分析顯示患齲個體的微生物組混合酸發(fā)酵、DNA攝取、感受態(tài)相關(guān)的基因上調(diào);而無齲個體微生物組部分功能基因,包括抗菌肽、周質(zhì)應(yīng)激反應(yīng)基因、胞外多糖、桿菌肽應(yīng)激基因等過度表達(dá)。此外將無齲個體菌斑的優(yōu)勢菌種與患齲個體的微生物組共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了包括格氏鏈球菌、血鏈球菌、緩癥鏈球菌在內(nèi)的16個鏈球菌菌種可以產(chǎn)生抑菌環(huán)。這些研究提示齲病并不是由個別致齲菌如變異鏈球菌引起的,而是多菌種構(gòu)成的致病群落引起的。致齲微生物組和正常微生物組在群落結(jié)構(gòu)和基因功能上有顯著的鑒別特征,可以作為齲病防治的生物標(biāo)記;未患齲個體的微生物組是齲病防治的基因資源庫,從中可以尋找有效的抗菌肽和益生菌作為新型的抗齲藥物。

    3.2 牙周病

    目前應(yīng)用第二代測序技術(shù)研究牙周病微生物宏基因組尚未有報道,現(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應(yīng)用人類微生物組鑒定芯片。Olson等[29]研究了西弗吉尼亞人群的齦下菌斑,發(fā)現(xiàn)輕度牙周炎和齲病的個體含有大量韋榮菌和鏈球菌以及中等數(shù)量的二氧化碳噬纖維菌,而重度牙周炎和齲病個體口腔微生物種類更豐富,包括一大類的梭菌目細(xì)菌,且梭菌是重復(fù)定植菌。這項研究提示口腔環(huán)境也可影響齦下菌斑的生物多樣性。Colombo等[30]發(fā)現(xiàn)在頑固性和可治性牙周炎患者齦下菌斑的細(xì)菌種類比健康人的多,且含有更多的牙周炎致病菌。Albandar等[31]研究了掌跖角化-牙周破壞綜合征牙周炎患者的齦下菌斑,總共發(fā)現(xiàn)170種細(xì)菌,每個個體有40~80種,其中伴放線放線桿菌、空腸彎曲桿菌、顆粒二氧化碳噬纖維菌、麻疹孿生球菌、牙髓卟啉單胞菌、鏈球菌和福賽斯坦納菌等在掌跖角化-牙周破壞綜合征牙周炎患者中高頻率檢出,提示牙周炎致病菌與慢性、侵襲性牙周炎相關(guān),機(jī)會性病原菌與重度牙周炎相關(guān)。

    3.3 口腔癌

    Pushalkar等[32]研究了3個口腔扁平細(xì)胞癌患者的唾液微生物組,共發(fā)現(xiàn)8門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微生物組成。微生物多樣性更為豐富,860個(33%)已知菌種,非培養(yǎng)或未歸類的菌種占

    67%,還有15個獨特種系型在3個患者唾液內(nèi)都存在,提示口腔癌伴隨有口腔微生物組的結(jié)構(gòu)改變,口腔微生物組有可能用于口腔癌的早期診斷。

    3.4 全身疾病

    微生物宏基因組技術(shù)也可以用于揭示全身疾病的可能病因,或用于發(fā)現(xiàn)全身疾病的早期診斷生物標(biāo)記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微生物來源尚不明了,Koren等[33]比較了15個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

    塊、口腔及腸道里的微生物組在豐度、多樣性方面的差異,發(fā)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含有較多的變形桿菌和較少的厚壁菌,另外淺黃假單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只存在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口腔中的韋榮菌和鏈球菌合并豐度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豐度呈相關(guān)關(guān)系。口腔梭桿菌豐度與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鏈球菌豐度與高密度脂蛋白和載脂蛋白ApoAI正相關(guān),奈瑟菌豐度與高密度脂蛋白和載脂蛋白ApoAI負(fù)相關(guān)。Docktor等[34]比較

    了炎癥性腸病兒童與健康兒童舌背微生物組,發(fā)現(xiàn)炎性腸病兒童微生物組總的多樣性降低。Farrell等[35]用同樣的技術(shù)比較了胰腺癌患者和健康個體的唾液微生物組,發(fā)現(xiàn)胰腺癌患者31種細(xì)菌豐度升高,25種細(xì)菌豐度降低,其中長奈瑟菌(Neisseria elongata)和

    緩癥鏈球菌可作為生物標(biāo)記物區(qū)別胰腺癌患者和健康個體,并具有96.4%敏感性和82.1%特異性。

    4 結(jié)束語

    微生物與人類共生了數(shù)百萬年,口腔微生物組結(jié)構(gòu)、功能的生態(tài)平衡與口腔及全身的健康、疾病密切相關(guān)。高通量DNA芯片和第二代測序技術(shù)使全面深度研究口腔微生物組成為可能,口腔健康、疾病狀態(tài)下微生物功能基因組,以及宿主遺傳背景、生活方式和生平功能性事件對口腔微生物組的影響仍需要更進(jìn)一步研究??梢灶A(yù)見,未來口腔微生物功能基因組芯片、更加平民化的測序平臺及新的生物信息處理技術(shù)的涌現(xiàn)將開啟個體化口腔醫(yī)療時代。

    [參考文獻(xiàn)]

    [1] Handelsman J, Rondon MR, Brady SF, et al. Molecular biological

    access to the chemistry of unknown soil microbes: A new frontier

    for natural products[J]. Chem Biol, 1998, 5(10):R245-R249.

    [2] Holben WE, Jansson JK, Chelm BK, et al. DNA Prob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in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88, 54(3):703-711.

    [3] He XS, Shi WY. Oral microbiolo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Int J Oral Sci, 2009, 1(2):47-58.

    [4] Fodor SP, Read JL, Pirrung MC, et al. Light-directed, spatially ad-

    dressable parallel chemical synthesis[J]. Science, 1991, 251(4995):

    767-773.

    [5] 萬群, 魏東芝, 袁勤生. DNA芯片技術(shù)[J]. 生命的化學(xué), 1999, 19

    (2):83-88.

    Wan Qun, Wei Dongzhi, Yuan Qinsheng. DNA chip technology[J].

    Chemistry Life, 1999, 19(2):83-88.

    [6] Paster BJ. Human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Microarray[EB/OL].

    [2011-12-25]. http://mim.forsyth.org/homim.html.

    [7] He Z, Deng Y, Van Nostrand JD, et al. GeoChip 3.0 as a high-

    throughput tool for analyzing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ctivity[J]. ISME J, 2010, 4(9):1167-

    1179.

    [8] Sanger F, Nicklen S, Coulson AR. DNA sequencing with chain-

    terminating inhibitor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77, 74(12):

    5463-5467.

    [9] Shendure J, Ji H. 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J]. Nat Bio-

    technol, 2008, 26(10):1135-1145.

    [10] Mckernan K, Blanchard A, Kotler L, et al. Reagents, methods,

    and libraries for bead-based sequencing: US, 20080003571[P].

    [2006-01-02].

    [11] Niedringhaus TP, Milanova D, Kerby MB, et al. Landscape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J]. Anal Chem, 2011, 83(12):

    4327-4341.

    [12] Ahn J, Yang L, Paster BJ, et al. Oral microbiome profiles: 16S

    rRNA pyrosequencing and microarray assay comparison[J]. PLoS

    One, 2011, 6(7):e22788.

    [13] Proctor LM. Th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in 2011 and beyond

    [J]. Cell Host Microbe, 2011, 10(4):287-291.

    [14] Dewhirst FE, Chen T, Izard J, et al. The human oral microbiome

    [J]. J Bacteriol, 2010, 192(19):5002-5017.

    [15] Baranova O, Jessica B, Wen-Han Y, et al. Human Oral Micro-

    biome Database[EB/OL]. [2011-12-25]. http://www.homd.org/.

    [16] Zaura E, Keijser BJ, Huse SM, et al. Defining the healthy “core

    microbiome” of oral microbial communities[J]. BMC Microbiol,

    2009, 9:259.

    [17] Keijser BJ, Zaura E, Huse SM, et al. Pyrosequencing analysis of

    the oral microflora of healthy adults[J]. J Dent Res, 2008, 87(11):

    1016-1020.

    [18] Nasidze I, Quinque D, Li J,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man

    saliva microbiome diversity by barcoded pyrosequencing and clo-

    ning approaches[J]. Anal Biochem, 2009, 391(1):64-68.

    [19] Costello EK, Lauber CL, Hamady M, et al. Bacterial community

    variation in human body habitats across space and time[J]. Science,

    2009, 326(5960):1694-1697.

    [20] Bik EM, Long CD, Armitage GC, et al. Bacterial diversity in the

    oral cavity of 10 healthy individuals[J]. ISME J, 2010, 4(8):962-

    974.

    [21] Crielaard W, Zaura E, Schuller AA, et al. Exploring the oral mi-

    crobiota of children at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ir den-

    tition in the relation to their oral health[J]. BMC Med Genomics,

    2011, 4:22.

    [22] Ghannoum MA, Jurevic RJ, Mukherjee PK,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ral fungal microbiome(mycobiom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J]. PLoS Pathog, 2010, 6(1):e1000713.

    [23] Willner D, Furlan M, Schmieder R, et al. Metagenomic detection

    of phage-encoded platelet-binding factors in the human oral ca-

    vity[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108(Suppl 1):4547-

    4553.

    [24] Lepp PW, Brinig MM, Ouverney CC, et al. Methanogenic Archaea

    and human periodontal disease[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4,

    101(16):6176-6181.

    [25] Lif Holgerson P, Harnevik L, Hernell O, et al. Mode of birth de-

    livery affects oral microbiota in infants[J]. J Dent Res, 2011, 90

    (10):1183-1188.

    [26] Ling Z, Kong J, Jia P, et al. Analysis of oral microbiota in chil-

    dren with dental caries by PCR-DGGE and barcoded pyrosequen-

    cing[J]. Microb Ecol, 2010, 60(3):677-690.

    [27] Yang F, Zeng X, Ning K, et al. Saliva microbiomes distinguish

    caries-active from healthy human populations[J]. ISME J, 2012, 6

    (1):1-10.

    [28] Belda-Ferre P, Alcaraz LD, Cabrera-Rubio R, et al. The oral me-

    tagenome in health and disease[J]. ISME J, 2012, 6(1):46-56.

    [29] Olson JC, Cuff CF, Lukomski S, et al. Use of 16S ribosomal RNA

    gene analyses to characterize the bacterial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poor oral health in West Virginia[J]. BMC Oral Health, 2011,

    11:7.

    [30] Colombo AP, Boches SK, Cotton SL, et al. Comparisons of subgin-

    gival microbial profiles of refractory periodontitis, severe periodon-

    titis, and periodontal health using the human oral microbe identi-

    fication microarray[J]. J Periodontol, 2009, 80(9):1421-1432.

    [31] Albandar JM, Khattab R, Monem F, et al. The subgingival micro-

    biota of Papillon-Lefèvre syndrome[J]. J Periodontol, 2012, 83(7):

    902-908.

    [32] Pushalkar S, Mane SP, Ji X, et al. Microbial diversity in saliva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

    2011, 61(3):269-277.

    [33] Koren O, Spor A, Felin J, et al. Human oral, gut, and plaque mi-

    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108(Suppl 1):4592-4598.

    [34] Docktor MJ, Paster BJ, Abramowicz S, et al. Alterations in diver-

    sity of the oral microbiome in 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

    sease[J]. Inflamm Bowel Dis, 2012, 18(5):935-942.

    [35] Farrell JJ, Zhang L, Zhou H, et al. Variations of oral microbiota

    are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c diseases including pancreatic can-

    cer[J]. Gut, 2012, 61(4):582-588.

    (本文編輯 杜冰)

    猜你喜歡
    基因芯片
    快速定性檢測人呼吸道樣本中冠狀病毒基因芯片的制備方法及其效果評價
    出生時即可預(yù)判發(fā)育潛力 基因芯片精準(zhǔn)篩選肉牛良種
    基因芯片技術(shù)在生物研究中的應(yīng)用進(jìn)展
    知識文庫(2020年5期)2020-05-11 06:00:38
    基因芯片技術(shù)在現(xiàn)代畜牧業(yè)中的應(yīng)用
    利用基因芯片技術(shù)檢測李痘病毒主要株系的研究
    奶牛乳房炎診斷方法研究進(jìn)展
    雙管單色熒光PCR法與基因芯片法檢測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的比較研究
    基因芯片快速檢驗細(xì)菌的臨床應(yīng)用
    應(yīng)用基因芯片技術(shù)檢測四種結(jié)核藥物敏感試驗的研究
    基于提升小波的基因芯片數(shù)據(jù)的分類預(yù)測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97久久精品|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男人舔奶头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少妇的逼水好多|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 av卡一久久|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久久av网站|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二区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五月开心婷婷网|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色哟哟·www| 丝袜脚勾引网站|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国产 精品1| tube8黄色片|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性色av一级|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99久久综合免费|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9色porny在线观看|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五月开心婷婷网|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亚洲四区av| 欧美97在线视频|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晚上一个人看的免费电影|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又又久久亚洲欧美|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亚洲性久久影院|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口|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www.色视频.com| 婷婷色综合www|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成年av动漫网址|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亚州av有码|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丝袜脚勾引网站| 人妻一区二区av|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国产亚洲5aaaaa淫片|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嫩草影院入口|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日本wwww免费看| 在线 av 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狠狠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有码 亚洲区|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国产亚洲5aaaaa淫片|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videos熟女内射|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97在线视频观看|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美女福利国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曰老女人黄片| 久久婷婷青草|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午夜91福利影院|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亚洲成色77777|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bdsm另类| 韩国av在线不卡| 三级经典国产精品| 搡老乐熟女国产|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久久狼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国产|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一级黄片播放器|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少妇人妻 视频|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 成人 亚洲|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xxx大片免费视频|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赤兔流量卡办理|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 日日撸夜夜添|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 9色porny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av有码第一页| 亚州av有码| 性色av一级|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av一本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亚洲图色成人|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国产综合精华液|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国产av精品麻豆|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av播播在线观看一区|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熟女av电影|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男男h啪啪无遮挡|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网色| 成人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男男h啪啪无遮挡| 嘟嘟电影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男女边摸边吃奶| 黑人高潮一二区|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嫩草影院入口|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在久久综合|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熟女av电影|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有码 亚洲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99久久综合免费| 老熟女久久久| 亚洲成色77777|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av不卡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日本黄大片高清| 欧美另类一区|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色5月婷婷丁香|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男男h啪啪无遮挡|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少妇的逼好多水|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色丁香网|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永久网站在线|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高清av免费在线| 在线观看www视频免费|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av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91sexporn|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那|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成人无遮挡网站| 免费少妇av软件| 亚洲精品视频女| 欧美另类一区|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网站| 国产精品秋霞免费鲁丝片| 久久久久网色|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福利一区|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91sexporn| 99热全是精品|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精品网在线|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999|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a 毛片基地|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亚洲成人手机|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av天堂|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中国国产av一级|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观看av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综合色丁香网|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丝袜脚勾引网站|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播放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5aaaaa淫片|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色网站视频免费|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91成人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秋霞免费鲁丝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人妻一区二区av|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久热久热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a 毛片基地|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黑人高潮一二区|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晚上一个人看的免费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人妻 亚洲 视频|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成人无遮挡网站| 老司机影院毛片|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熟女av电影|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丝袜喷水一区|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天网|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成人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av黄色大香蕉|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9久久人妻综合| 亚洲av男天堂|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日日啪夜夜爽|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999|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国产精品久久|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人妻| 日日撸夜夜添|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