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杰
【摘 要】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自近代報業(yè)的崛起到今天新媒體的勃興,青少年兒童的生活與社交方式、價值觀念在大眾媒介影響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活動范圍窄化、語言表達成人化、消費需求異?;鹊?,媒介這把“雙刃劍”使成人與青少年兒童的界限難以明辨。為此,優(yōu)化大眾媒介,推動青少年兒童世界的回歸迫在眉睫。
【關鍵詞】大眾媒介;青少年兒童;成人化
大眾傳播媒介不僅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一種有力的修辭工具,它促使整個世界成為一個鱗次櫛比的“小村落”,世界各國在每個人眼中不再陌生。也正因為有了它,使大眾的學習工作方式、求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時尚與風氣的弘揚、價值觀念的修繕、悠久文化的傳承等方面有了量與質的飛躍。而青少年兒童作為大眾的一個分支,受其擬態(tài)傳播環(huán)境耳濡目染的影響,其自我屬性與社會屬性都有了顯著的變化,這值得每一位有良知的媒介經營管理者深思,值得每一個家庭在媒介環(huán)境下重新思考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
一、大眾傳播媒介與青少年兒童世界
17世紀初定期報刊誕生,從此,隨著從政論報刊、政黨報刊的萌芽,到廉價報刊的普及,信息的傳播與獲取不再是有錢人的特權,印刷信息傳播代替了傳統(tǒng)而漫長的口語信息傳播走入受眾的視野。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古登堡璀璨的光環(huán),無線電波傳送聲音的實驗成功,從而推進廣播的誕生,大眾傳播媒介再添新丁,并加速了信息的傳播速度與傳播范圍,其形式讓受眾耳目一新。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與科技的創(chuàng)新,大眾不再滿足只聽到聲音,更希望在此基礎上獲取關于聲音中所描述的人與物的虛擬再現(xiàn)。1926年1月26日,貝爾德發(fā)明了能夠傳輸和接收圖像的設備,聲畫兼?zhèn)?、視聽結合不再是傳播夢,電視真正的誕生了。電視的出現(xiàn)使這個世界越來越小,受眾的信息獲取更加便捷、生動。無論是報紙還是廣播與電視,從傳播模式上看都是點對面的傳播,受眾對信息接收的方式是推而不是主動地拉,為了改變點對面的信息傳播模式,20世紀末發(fā)明了用一個超鏈接網絡就可以有效的組建電腦信息網絡,也就是應用廣泛的萬維網?;ヂ?lián)網作為一個蓬勃興起并迅猛發(fā)展的新生事物,正在以不可思議的力量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加之手機媒體的普及,二者珠聯(lián)璧合,為我們的生活空間注入新的能量。青少年兒童是大眾媒介的主要參與者,是“泛娛樂化”時代的主要代言人之一,他們的生活無時無刻不為大眾媒介所改變。
拋接石子、跳皮筋、捉迷藏、丟手帕等等,這些對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人來說,都是兒童時期耳熟能詳的娛樂活動。這些游戲,在今天大眾傳播媒介發(fā)展的今天正在逐漸消失。每一種在大眾媒介影響下出現(xiàn)的新社會問題,都使家長對青少年兒童多了一份擔心。例如:讀書看報為什么使孩子略顯孤僻?收音機里的俗語是不是太多了?電視里怎么又那么多的暴力鏡頭?網絡上那么多的色情暴力信息對孩子會有什么影響?只因為青少年兒童的心理與成人相比更加脆弱,家長的擔心在所難免。大眾傳播媒介的存在與使用使永久的童年消逝已成為客觀必然,成人化的青少年兒童已屢見不鮮。
二、大眾傳播媒介對青少年兒童成人化塑造的表現(xiàn)
世界是在大眾媒介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逐步步入現(xiàn)代化的,這主要是因為大眾傳播媒介自身蘊含夢想、傳遞、監(jiān)督、娛樂的元素。這些要素為青少年兒童成長注入了一定的正能量,但是,畢竟大眾傳播媒介是一把“雙刃劍”,信息交互中的參差不齊,也使青少年兒童的世界更加成人化,正可謂毀譽參半。
(一)活動范圍窄化
讓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去看、去聽、去發(fā)現(xiàn)。想必這是大部分家長所希望孩子擁有的一種成長環(huán)境。在這個真實大環(huán)境中,孩子可以獲得更多的真實感悟與感受,性格會更加開朗、性情更加溫和,為將來能融入和諧社會打下基礎。
但是,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介入,青少年兒童活動的范圍逐漸窄化。他們成長的空間只是一個幾十平米的房間,在這個房間里只要有書籍、報紙、電視、廣播、網絡、手機,他們就可以擁有一個虛擬的大自然,毫無拘束的暢游其中,任意的哭、任意的笑、任意的玩耍,沒有人干涉、約束。這樣的世界與成人生活的世界相差無幾。因為成人在工作活動之余,想找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使自己放松,尋找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回歸自我。而孩子們在“媒介容器”里,會漸漸形成成人化的思想、行為、心理,是名副其實的“假大人”。
(二)語言表達成人化
網絡曾流傳一段視頻,即9歲小男孩楊心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的演講。他的演講內容上至國家政治下至人情世事,其形勢與內容,讓成人自愧不如?!皨寢?,你穿這件衣服很性感,一定要買呀?!边@是一個5為孩子送給媽媽的建議。這些兒童表達成人化的社會現(xiàn)象一定程度是受新技術催生的大眾媒介的影響使他們也有更多的機會與條件參與到媒介中去,在媒介的世界里他們看到了更豐富的成人世界,并作為一個新鮮的事物加以學習、模仿。總之,大眾媒介使成人與兒童語言表達的內容與方式的界限漸漸消弭。
(三)消費需求成人化
雪紡、蕾絲、豹紋等服裝的時尚元素本是成人服裝的點綴,而如今隨意走進一家兒童服裝店,有這些時尚元素的兒童服裝琳瑯滿目。青少年兒童使用的書包、文具盒等都有卡通美少女接吻的圖案、有紅太郎和灰太狼擁抱的圖案。這些無非體現(xiàn)了兒童的消費正在成人化。
兒童形成此種消費需求,大眾媒介傳播內容的“泛娛樂化”是重要的因素。隨意打開一張報紙,會有各種宣傳奢侈品的廣告、打開電視機各種兒童食品的廣告、服飾廣告、成人減肥廣告、保健產品的廣告應接不暇。這些成人化、追求品牌的廣告無疑對孩子的觀念與消費需求產生了影響,畢竟懵懂無知的孩子還對這些內容沒有抗過敏能力。
(三)娛樂形式成人化
隨著青少年兒童對手機、網絡媒體的熟練的使用,“網絡依賴癥”已經不再是一種成人專有的“精神障礙疾病”。因為他們的娛樂方式不再是跳橡皮筋、捉迷藏而是形式單一、內容豐富的網絡游戲。青少年兒童自控能力較差,上網時間較長,不上網會感覺無助與無聊,不喜歡和外面的小朋友接觸,娛樂指向過于單一,并由此致使青少年兒童逃學、厭學、注意力無法集中、意志力薄弱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大眾媒介的出現(xiàn)使虛擬的娛樂方式多樣化,但同時也使青少年兒童本真、現(xiàn)實的娛樂方式正在淡出他們的生活。
三、優(yōu)化傳播媒介內容與青少年兒童世界的回歸
青少年兒童具有好動、好玩的天性,但大眾傳播媒介的介入,改變了青少年兒童傳統(tǒng)而真實地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這其中不乏正面效應。但是,由此而帶來的弊端也不容忽視,為推動青少年兒童世界的回歸,大眾傳播媒介應不斷完善自身的傳播內容。
大眾媒介應淡化花邊新聞、暴力犯罪等內容的報道,合理開發(fā)游戲。報道與播出內容應以不同的智力與思維水平標準分層,在把關中尤其是要考慮到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身心發(fā)展情況,即對傳播內容質的控制。同時,推進青少年兒童世界的回歸,單憑大眾媒介的一己之力是不夠的,這需要借助父母輔助兒童合理使用與接觸媒介的次數,即量的把關。最后,相關媒介管理部門應呼吁和加強媒介立法,限制低俗、庸俗、媚俗內容的傳播,為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構建一個純潔而有益的大眾傳播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美)尼爾·波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沃納·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傳播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3] 卜衛(wèi):《捍衛(wèi)童年》[J],《讀書》,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