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溶蔓
46例婦產科剖宮產手術切口脂肪液化臨床研究
唐溶蔓
目的研究剖宮產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療方法。方法46例行剖宮產手術且術后發(fā)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隨機均分兩組各23例,對照組中輕度患者常規(guī)換藥擠壓消毒,中重度患者拆除縫線,清創(chuàng)治療,先后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清洗切口,使用慶大霉素預防感染。均治療至切口愈合。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冰片和芒硝(15g:30g)細末均勻平攤至敷料上,定期更換直至傷口愈合。比較兩組切口愈合時間和愈合效果。結果試驗組愈合時間(5.5± 1.7)d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13.1±0.2)d,(P<0.05)。試驗組愈合效果甲級達82.6%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60.9%,丙級未見0.0%,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13.0%,(P<0.05)。結論冰片和芒硝敷于切口可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加快切口愈合,有效預防感染,顯著提高愈合效果,值得推廣。
剖宮產手術;切口脂肪液化;冰片;芒硝;臨床研究
隨著剖宮產術的廣泛應用,剖宮產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日益增加。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宮產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患者易發(fā)生切口感染,影響切口愈合。筆者納入本院婦產科2012年4月~12月期間46例行剖宮產手術且術后發(fā)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冰片和芒硝,分析研究發(fā)現冰片和芒硝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明顯縮短切口愈合時間,顯著改善愈合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本院婦產科2012年4月~12月行剖宮產手術且術后發(fā)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6例,年齡21~41歲,平均(27.3±1.4)歲;腹部皮下脂肪厚度3~10cm,按≥5.0cm肥胖診斷標準,35例肥胖;合并妊娠水腫、貧血等內科疾病17例;使用電刀35例;橫切口42例,縱切口4例;輕、中、重度脂肪液化患者分別有16/19/11例;46例患者隨機均分兩組,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3例,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輕度患者:常規(guī)換藥擠壓消毒,每日1次;中、重度患者:拆除縫線,清創(chuàng)治療,先后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清洗切口,使用慶大霉素預防感染,該操作可多次重復進行,直至患者傷口愈合。試驗組在上述操作基礎上加用中藥冰片和芒硝(用量比例15g:30g)細末均勻平攤至敷料上,并定期更換直至傷口愈合。
1.3 療效觀察觀察兩組脂肪液化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和愈合效果。愈合效果按外科學分級,由優(yōu)到差分為甲、乙、丙三級。甲級:愈合良好,無不良反應;乙級:愈合欠佳,有炎癥;丙級:切口化膿,需切開引流[1]。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6.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切口愈合時間(5.5±1.7)d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13.1±0.2)d,(P<0.05)。試驗組甲級愈合者達82.6%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60.9%(P<0.05),試驗組丙級愈合者未見0.0%,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13.0%(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切口愈合時間及效果比較
隨著剖宮產術的廣泛應用,剖宮產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日益增加。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宮產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患者常表現于術后4~7天切口出現滲液,但切口無紅腫,無自覺癥狀。滲液涂片鏡檢可見大量脂肪滴,標本培養(yǎng)無細菌生長[2]。切口脂肪液化易導致患者切口感染,延長切口愈合時間,影響愈合效果,而且對新生兒也會有一定影響。多項研究認為,切口脂肪液化與肥胖、術中使用高頻電刀、患者合并妊娠水腫等內科疾病有關[3-5]。肥胖、合并妊娠水腫等內科疾病患者脂肪組織血運較差,高頻電刀的使用使脂肪細胞因高溫變性,毛細血管熱凝固致栓塞,若不合理使用,則加劇脂肪組織血運情況進一步惡化。肥胖、妊娠水腫等內科疾病使患者血液循環(huán)不暢,血運情況進一步惡化則導致脂肪代謝發(fā)生障礙,加上自身組織抗損傷能力、抗感染能力及修復能力的減弱,最終導致切口發(fā)生脂肪液化幾率顯著增加[6-7]。為此,筆者推測針對患者不良血運狀況,合理選用藥物促進血液循環(huán),理應明顯改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癥狀。
近期研究發(fā)現,冰片有降溫散熱消腫作用,芒硝(主成分為含水硫酸鈉)有吸水作用,可加速吸收切口滲液,兩者均有消炎鎮(zhèn)痛作用,冰片和芒硝結合使用,外敷于切口,可明顯縮短切口愈合時間,減少炎癥,避免化膿,顯著提高切口的愈合效果[8]。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冰片和芒硝敷于切口可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加快切口愈合,有效預防感染,顯著提高愈合效果,值得推廣。
[1] 胡鳳榮.婦科手術后腹部切口部位微波理療效果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4):70.
[2] 朱桂梅.婦產科術后切口脂肪液化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9):95-95.
[3] 黃煉紅.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1):138-139.
[4] 方國英,閆木菊,楊海敏.49例剖宮產術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2):1919-1920.
[5] 王會先.產科手術切口脂肪液化80例診治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0):571-572.
[6] 胡紅梅,王碧俠.冰片和芒硝聯合治療剖宮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8):62-63.
[7] 禹秀芬.婦產科腹部手術術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臨床分析[J].中國自然醫(yī)學雜志,2007,9(1):67-68.
[8] 梅天瓊.婦產科手術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6):213-214.
R719.8
A
1673-5846(2013)02-0276-02
廣西桂林市資源縣人民醫(yī)院,廣西桂林 5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