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鋒
【摘要】要學生樂于作文,學生的認識是前提,寫作興趣是動力,教師的激勵是催化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保持積極向上的情感,在進步中感到樂趣,喚起寫作欲望,只要他們想寫、樂些、主動的寫,何愁寫不好作文呢?
【關(guān)鍵詞】學生;作文;激勵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除少數(shù)學生外,大多數(shù)學生普遍認為寫作文是一件難事,因此學生不愿作文,怕作文,究其原因,是學生寫作水平太低,對作文沒有興趣,失去寫作欲望。因此,要讓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喚起學生的寫作欲望,讓他們不怕作文,然后再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樂于作文,這樣他們才能寫好作文。
一、 樹立“作文不難”的意識
幫助學生走出“作文難”的認識誤區(qū),樹立“作文不難”的全新意識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在習作訓練中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作文其實與說話是一回事,只不過一個是用嘴,一個是用筆罷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到說話難了?有誰愁張口說話了?沒有!可為什么要你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就會感到難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練的少。想一想,我們每個人從學會說話那天起,就一天也不間斷地在說,所以我們說起話來才會張口就來。那么試想,我們每個人從學會寫字,就每天練習用筆來說話,有話多說,沒話少說,哪怕每天只是三五句,天天如此,那我們寫作文就能一揮而就了。
二、培養(yǎng)興趣,喚起寫作欲望
學生愛做游戲,是因為對游戲有興趣,許多智力的開發(fā)和事業(yè)的成功,都與興趣有關(guān)。只有學生對作文有興趣,才能寫好作文,才能有效的提高寫作水平。學生對作文有興趣,樂于去寫,寫出來的感受就會深刻,寫作技能就會不斷提高。所以在指導作文時,教師首先應(yīng)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寫作欲望,讓他們樂于作文。
例如,有一次,我布置初三作文題《論節(jié)約》,絕大多數(shù)學生搖頭晃腦,覺得抽象,不知從何寫起。于是我把作文題目改為《從亂丟飯粒想到的》。我提問平時愛吃零食的學生:“你丟過飯粒嗎?”這位學生說:“丟過”?!澳惝敃r是怎么想的呢?”“我覺得很平常?!蔽肄D(zhuǎn)而問全班同學:“你們也覺得平常嗎?”大多數(shù)同學說:“不是?!蔽疫M一步問:“那么你從亂丟飯粒的現(xiàn)象想到了什么呢?”同學們議論開了:有的說:“我想到了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的說:“我想到了‘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有的說:“我想到了《新三字經(jīng)》中的‘成由儉,敗于奢”。有的說:“集腋成裘,如果全中國十二億人,每人每餐浪費一粒糧食,按10000粒一斤計算,一年就會浪費43800噸糧食,可解決近二十萬人一年的溫飽問題。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薄瑢W們越談越有興趣。等學生發(fā)言完畢,我不失時機的指出:同學們剛才講的都很好,有的可以作論點。如“成由儉,敗于奢”,“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有的可以用論據(jù)。如“鋤禾日當午……”,“集腋成裘……等”。只要你圍繞著論點,用證據(jù)去證明這個論點就行了,這就是論證過程。如何去論證呢?各人有自己的方法。我進一步提出:“你能參照《談讀書》、《說謙虛》等課文的寫法來寫好這篇議論文嗎?“能!”同學們躍躍欲試,心情愉快,喚起了寫作欲望,樂于作文。
寫作的源泉來自生活,只要平時留意身邊發(fā)生的事,注意觀察、分析,就會寫出好的文章。教師要教會學生留心觀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事,善于捕捉,積累寫作素材,喚起他們的寫作欲望。
三、分層教學,喚起寫作欲望
素質(zhì)教育的第一要義是面向全體學生,而應(yīng)試教育只重視少數(shù)上層生,卻忽視了大多數(shù)的中下生,這無疑違背了教育方向。實際上,學生的寫作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千篇一律按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學生寫好作文是絕對辦不到的,反而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這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差異,做好因材施教。我采取的辦法是“降低起點,多層次”。即適當降低作文的評分標準,按上、中、下單個層次的要求去寫作文,力求每一個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有所發(fā)展。對上層生的要求是: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層次清楚,句子流暢,錯別字少于5個;對于中層生的要求是:論點明確,論據(jù)較充分,條理清楚,句子通順,錯別字少于10個;對下層生的要求是:有論點,有論據(jù),有條理,句子少毛病,錯別字少于15個。評分的方法是,按上層生的評分標準評分,每一層生加10分。這樣,即使下層生寫得不好,但要求去寫,也會評為合格。(如:下層生的作文按上層生的評分標準為四十分,再加上二十分等于六十分。)這樣,學生看到了自己的成績,看到了自己的進步,覺得有希望,有奔頭,就喚起了寫作欲望——愿寫、樂于寫作。
四、搜索“閃光點”,喚起寫作欲望
傳統(tǒng)的作文評講方法是將每次作文寫得最好的和最差的幾篇作文評講,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進行對比分析。其好處是讓學生懂得這篇作文該怎么寫,不該怎么去寫,明確寫作思路。但其弊端是只重視少部分寫作水平好的上層生,而忽視了大部分中下生,甚至打擊了下層生,使他們失去信心,怕作文,懶作文,不愿作文。
我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作文評講方法:全面評講,搜索每篇作文的“閃光點”,以贊揚為主,適當指出這篇作文該如何去寫。全面評講即每一篇作文都要評講。所謂“閃光點”是指學生作文中小到使用一個好詞語,寫出一句好的句子或者好的段落,大到寫得好的層次、結(jié)構(gòu)、寫作方法等,都要一一指出加以贊揚。例如:《從亂丟廢紙想到的》作文講評課,一位學生的作文雖然寫得不好,但有一句寫得很精彩的句子——如果人人都不講衛(wèi)生,亂丟垃圾,我們豈不是生活在垃圾王國之中嗎?這與原始人有什么區(qū)別呢?其中一位下層生用了“污糟貓”這個詞語,我都一一讀出來加以表揚。這樣做雖然多花些時間,但“磨刀不誤砍柴工”,使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進而喚起了他們的寫作欲望,再也不怕作文,愿寫、樂于作文了。
總之,要學生樂于作文,學生的認識是前提,寫作興趣是動力,教師的激勵是催化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保持積極向上的情感,在進步中感到樂趣,喚起寫作欲望,只要他們想寫、樂些、主動的寫,何愁寫不好作文呢?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