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沫
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xué),設(shè)有一個專門研究中國文化的漢學(xué)講座,名叫“丁龍講座”。這個講座以中國人丁龍的名字命名,還有一段故事。這段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中國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將近150年。
有個美國將軍名叫卡本迪,參加過南北戰(zhàn)爭,退休后居住在紐約附近。
這位將軍孤身一人精神怪異,對仆人的要求近于苛刻,稍不滿意,就又打又罵,無人能忍受得了,幾乎所有仆人都干不了幾天就斷然離去,而且永遠(yuǎn)不再回來。有一位華工,名叫丁龍,山東人,他來到將軍家當(dāng)仆人后,工作勤懇,服務(wù)周到,而且性格寬厚,有忍性,對于將軍的呵斥怒罵他都忍受下來,成了在將軍家干的時間最長的一位仆人。但是,忽然有一天,將軍無名火起,似乎要在仆人身上出氣,毫無理由地把丁龍趕走。
丁龍走后沒有幾天,將軍家遭遇到了一場火災(zāi)。正當(dāng)將軍焦頭爛額、孤立無援之際,一個仆人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這個仆人便是被他趕走不久的丁龍。丁龍一到,什么話也沒說,就干起活來,繼續(xù)盡他的仆人之責(zé),為將軍打理善后。
將軍心里非常高興,但又迷惑不解,問丁龍為什么還要回來。丁龍回答說:“聽說你家失火,我想肯定需要人幫忙,所以我就回來了。”
將軍又問:“幾天前我把你趕走,對你如此無禮,你怎么還回來幫我?”
丁龍回答說:“我們中國古代有位孔夫子,噢,他也是山東人,人家都叫他孔圣人,他講忠恕之道。將軍你平常雖然待仆人的態(tài)度不好,但我發(fā)現(xiàn)你的心地并不太壞。我來你家當(dāng)仆人,說明我和你總還有點緣分。你這個時候正需要有人幫助,我要是不來,就不符合我們孔圣人所講的忠恕之道了?!倍↓堖€怕將軍不明白“忠恕之道”是什么意思,就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向?qū)④娮隽私忉專核^“忠恕之道”,就是誠心待人、原諒別人。
將軍從丁龍的話里聽出來,他的無禮已被丁龍原諒了,頗受感動。同時,從丁龍的話里他還聽出來,丁龍好像還是一個讀書人,這讓他肅然起敬,就說:“原來你是個讀書人,能讀古書,知道你們國家古代圣人講的道理。我以前不知道你這么有學(xué)問,對你失敬了。”丁龍說:“我不是讀書人,我也不識字。我知道孔圣人講的道理,是我小時候父親講給我聽的?!睂④娊又终f:“那你是出身書香門第了?!倍↓埼⑽⒌匦α艘恍φf:“也不是,我父親也不識字,是我的祖父講給他聽的。而且就連我的祖父也不識字,他也是從他的上一輩那兒聽來的?!?/p>
原來是這樣。將軍完全明白了,丁龍出身世代農(nóng)耕之家,祖輩都是文盲,他們懂得并遵循著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都是靠祖祖輩輩的口傳心授而來的。對于圣人講的道理,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而且按照圣人講的道理去做,做得又這么好,這讓將軍大受震動。于是,將軍誠懇地請求丁龍長期留在他身邊,與他做伴。他們兩人都沒有結(jié)婚,就這樣由主仆而朋友,相依為命地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
丁龍后來患了重病,生命垂危之際,他拉著將軍的手說:“我在你家工作了幾十年,吃穿住用都由你供給。你給我的工資我都積存下來,大約有一萬美金。這些錢本來都是你的,我死后,把這些錢還給你,也算是我答謝你的厚德吧!”將軍聽了非常感動,含著熱淚與丁龍告別。丁龍死后,卡本迪將軍老是在想:一個不識字的中國勞工竟能有如此品格,說明中國文化實在太了不起。他發(fā)愿要為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做點貢獻(xiàn)。于是,他把自己的全部財產(chǎn)加上丁龍的遺金通通捐獻(xiàn)給哥倫比亞大學(xué),指定設(shè)立一個專門研究中國文化的講座,并堅持要以丁龍的名字命名,以紀(jì)念這位心懷敬意的來自中國的“文盲圣人”。
摘自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最美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