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
春末夏初貌似是個感情泛濫的時間,內(nèi)陸院線一連上映了數(shù)部愛情的主題影片,而懷舊情懷的充斥貌似也是緣于畢業(yè)季所帶來的情感。近日熱映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根據(jù)小說改編,同樣這也是演員趙薇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專業(yè)學習后,作為導演身份呈現(xiàn)于畢業(yè)季的處女作。
愛情的青春
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校園背景,70后-80后一代回憶的青春場景,這是《致青春》的背景,內(nèi)陸正當年的一代人的回憶,其蓬勃綻放的青春感情和青春蛻變是否真實可信,這取決于導演和觀眾的視角是否能在節(jié)點上吻合。電影由著名編劇李檣親自操刀,金牌導演關錦鵬以監(jiān)制身份為其保駕護航,獲得趙又廷、韓庚人氣王的鼎力加盟。
趙薇為拍此片,輾轉(zhuǎn)于南京20多所大學取景,僅僅置景、陳設、搜集道具的工作就進行了兩個多月,一切都為真實還原那些青春的印記。她說,“很多人推薦這部小說給我,他們都說這部作品很適合我,女主角挺像我的。因而我去看了這部小說,這部小說寫得真情實感,要成為一個好的電影,小說一定要以情動人。”而這樣一批70年代末到80年代出生的人,在經(jīng)歷了大變革的環(huán)境之下,一個普通而真實的女生鄭微的情感、成長、愛情還有長大以后的心路歷程。正是這一年代人找到共鳴的地方,成長的陣痛,卻是真實的。
作為首次執(zhí)導電影的趙薇,多年的演員經(jīng)驗成為她初次做導演的很大優(yōu)勢。趙薇表示,《致青春》不是那種跟著感受和情緒在走的電影,它更多的是一個理性的創(chuàng)作過程。塑造的人物性格大部分保留著原著小說的基調(diào)。趙薇說,電影里面給每一個人都安排了展現(xiàn)魅力的地方,也安排了有缺陷的地方,但那些缺點合情合理,符合人性,也符合他們各自的經(jīng)歷和遭遇?!拔矣X得有缺陷的人更動人,那樣才是真正的人。對我來說,陳孝正和林靜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我沒辦法說更喜歡哪一個,電影拍攝的初衷就不是拍一個偶像劇,我們還是要拍一個個真實的人,這樣才能喚起觀眾最大的共鳴和認知?!?/p>
《致青春》中,不是純凈到唯美的愛情,其主題涉及了早孕、工人下崗、城鄉(xiāng)差異、民工潮、富二代等諸多社會熱點話題。它很真實,根植于這代人在現(xiàn)實社會中殘酷的體驗。這就是青春,在校園生活真正好年華的時候享受著輕松活潑的無憂日子,而在步入社會后不得不吞食生活困境的苦果。理想主義者最終是否在堅持中變得面目全非,這也許是70到80這一代的青年人不得不面對的境遇。有人說新中國的年輕人一直擅長哀悼自己的青春,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學會傷春悲秋,其實他們從未年輕過,一開始就老氣橫秋。略有偏激,但這一代人的青春本來也是一個矛盾體——社會變革中讓他們來不及眷顧理想,但再殘酷的現(xiàn)實也無法磨滅內(nèi)心曾經(jīng)有過的真摯。
愛情的老去
對比年輕人的愛,另一部關于老年人之愛的《愛》卻相對分外殘酷。這部剛剛獲得2013年第8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片子帶給人更多的是對愛情與死亡的思考。影片由哈內(nèi)克執(zhí)導,有著極強的個人風格——雖然是一部愛情電影,但一點也不浪漫,反而讓人不忍卒視。
這是哈內(nèi)克近25年來最為私人化的影片,通過一對夫妻的患難共處,展示了愛情的煎熬。演員的表演,故事的主題相得益彰,彰顯了天人交戰(zhàn)的主題。哈內(nèi)克用真實的老去、疾病和死亡對愛情做了終極的考量和檢測,同時也充滿了道德和良知的選擇與拷問。
《愛》因為其冷峻、真實的表達,展示了生死考驗前的絕望愛情。在東方人看來,影片中體現(xiàn)的愛情觀簡直堪稱罪惡,但這個兩難的主題卻只有瀕臨死亡的老人才能真實地感觸和面對。心愛之人遭遇無望的痛苦,是繼續(xù)占有和挽留,還是干脆以死亡成全?沉溺于甜美愛情的年輕人,無法體驗這對老夫妻在死亡面前的驚恐。故事主角的男主人公對鴿子的態(tài)度,從捕捉到放手,無不隱喻著對妻子的愛,從占有到成全。而他終于選擇主動結(jié)束自己身患絕癥妻子的生命,更是墜入絕望的無奈之舉。哈內(nèi)克在影片中展現(xiàn)了如此的不安和冷酷的悲情主義,無論是放棄抑或堅持,本來就是生命在面臨殘酷與美好雙重局面下,呈現(xiàn)的愛情真實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