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摘 要: 雖然新課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及校內教研時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談談認識。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化學教學 問題
自2010年秋季學期開始,甘肅省全面開展高中新課程改革。人們期盼已久的新課程通過一段時間緊鑼密鼓的籌備,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高中新課程從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都有著全新的變化,要求學校的管理、秩序和教學行為相應地發(fā)生變化,這就對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新課程在我省實施兩年來,面臨著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這些問題和困難是無法回避的事實,只有將這些問題解決妥當,新課程才能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
1.教師層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1.1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與新課程理念的問題
課改的主陣地還是課堂,而教師仍舊是課堂的主帥,從某種程度上講課改的成敗在于教師。但是,筆者通過走訪、聽課和交流了解到,對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存在的弊端,教師們總能說出一大堆,但是新課程如何有效地實施,則關注得很少,從平時的上課來看,仍然是原來的“一言堂”、“填鴨式”教學或者“一講二背三做題”的模式。2012年我校起始年級實施“高效課堂”,初衷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但從實際實施情況看,流于形式的多,注重實效的少。同時,我市在2012年10月中旬為了穩(wěn)步推進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扎實開展高效課堂建設活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著力提高學科教學水平,積極推動學科教學研究,努力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學科教學新秀。根據(jù)市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全市舉行了普通高中物理、化學、政治高效課堂教學競賽,經過學校和縣區(qū)層層選拔的85位教師參加了競賽活動。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我個人的感受是此次活動暴露出我市普通高中學科教學和高效課堂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有的教師對課標和教材理解不透、挖掘不深,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淺顯;有的教師穿新鞋、走老路,課上“一言堂”,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效果不顯著;個別教師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一些課堂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變傳統(tǒng)滿堂灌為多媒體課件滿堂灌;有的教師在使用教材時顯得力不從心,學生在學習時無所適從,尤其是在教材中出現(xiàn)了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而教師在教學中對此做草草處理,根本沒有挖掘出這塊知識應有的作用,如此等等,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另外,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參與者、實施者,應具備相應的素質。然而在我校教師中,有一部分為青年教師,他們有課改的熱情,但缺少教學經驗,對教材的理解不透徹,而中年教師和老年教師雖有教學經驗,但其知識結構呈老化趨勢,已經不能適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的需要。同時,一些教師認為:課改是他人的事,輪不到自己。因而,在課改實踐中缺乏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參與校本研究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處于應付狀態(tài),流于形式。加之,他們平時很少“充電”或者“充電”不及時、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因而對新課程教學感到非常困難。
1.2放不下帶來的課時緊張的問題
新課程對化學課程設計的初衷,那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能逐層深入,實現(xiàn)螺旋式上升。因此在高一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了解一些化學知識,但不要求很深入。所以化學必修1和必修2中有的知識安排是突出重點,但有的知識設計卻是“蜻蜓點水”式的概述。而老師大多是執(zhí)教了好多年舊教材的行家了,他們在執(zhí)教一些知識時,總是對新教材中內容設計不放心,怕按照新教材簡簡單單地講了,學生不知道怎么辦??荚嚳疾缓迷趺崔k?于是乎,參照老教材進行了對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結果新教材安排兩課時能夠完成的內容,他卻用了四五課時才完成,自己感覺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累,到頭來學生還不領情,教學效果當然就不用說了。如有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時,自覺不自覺地就形成了“全族”概念,搬出了有關鹵素的一大堆知識,自己辛辛苦苦講了半天,學生聽得一頭霧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為了順利實施新課程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需要革新這種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實施新課程。
2.學生層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課程的理念是以人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過去被動接受性學習為自主性、探究性學習??墒?,農村學生由于家長文化素質偏低,家庭教育質量相對低下,部分家長對子女的學習關心不夠,要求不高,個別家長甚至抱著把子女交給老師、學校看管,以免子女到外面生事端給其增添麻煩的不良心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基本不過問,導致學生學習意識淡薄。另外,農村多數(shù)人文化層次較低,家庭的學習氛圍不濃,也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加之部分學生過于迷戀電視、網絡,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學習中不夠刻苦,進一步加劇了學習成績的下滑。同時,學生缺乏應有的知識儲備,在新課改的課堂教學中,缺乏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不能夠很好地開展學習問題的探究,喪失了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可能性,這種現(xiàn)狀嚴重制約著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開展。
3.學校層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3.1教學設備的配備與課程要求的問題
新課程中許多課程要求借助多媒體技術、多功能電子教室等完成。多媒體教學具有快速、大容量等特點。在課堂有限的四十五分鐘里既降低了教師的勞動強度,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又加大了教學信息容量、講的密度、練的層次、練的力度,還可以得到當堂反饋。并且對于化學而言,有些太過于抽象的知識,教師若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則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學生接受起來也容易??墒?,現(xiàn)狀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校只有高三年級的教室里安裝了電子白板,高一、高二年級的教室里沒有,而且學校連一個像樣的多媒體教室也沒有。因此,我們在新課程背景下仍然沿用“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這樣開展新課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3.2師資與課程要求的問題
新課程在教材調整之后,在高中階段增添了一門課程《通用技術》,這門課程中有“簡易機器人制作”、“建筑及其制作”、“機床制作”等模塊,我校雖然建有四個較為正規(guī)的通用技術室,但是根本沒有適合的任課教師,開設起來困難重重。不僅是《通用技術》,還有其他課程。如化學,選修中的《物質結構與性質》專業(yè)性太強,且都是新知識,如果完全放開,則師資更是問題;而《化學與技術》這個模塊,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很強,要真正上好這門課,需要教師把化學理論與實際工業(yè)生產流程很好地融為一體,才能使教學收到實效,但是我校的教師都是師范類學校畢業(yè)的,對于化工廠的實際生產流程知之甚少,因此,上起課來理論知識說得天花亂墜,對實際工業(yè)生產卻是糊里糊涂。因此,我校的選課方式就是“學校選學生修”。
3.3評價機制與課程標準間的問題
多年來,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社會、家長甚至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評價學校主要看其升學率。這導致學校評價教師主要是根據(jù)教學業(yè)績衡量,這在導向上就無形地引導教師搞題海戰(zhàn)術,抓知識點的落實,以小考應對大考,走上了應試教育的回頭路。同時,由于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史、地、生等科目淪為副科,極大地阻礙了這些課程的建設。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束縛了教師的手腳,挫傷了教師課改的積極性,人為地影響了教師實施課改,從而延誤了新課程改革的有序發(fā)展。
作為新課程組織者和實施者的教師,只有對以上問題有了足夠的清醒認識,才能千方百計推進新課程的實施,因為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是大勢所趨。教師只有認真審視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源,積極開動腦筋,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才不會被課改的浪潮淘汰。希望每一位教師能行動起來,知難而上,大膽創(chuàng)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課程教學定會迎來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