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
2013年4月,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F1)中國站比賽在上海拉開戰(zhàn)幕。作為世界三大體育賽事之一的F1,每站比賽都吸引超過10億人次到現(xiàn)場或通過電視等媒體轉(zhuǎn)播觀賞。
F1每年有近20站比賽,這些比賽在分處不同地區(qū)的賽道上舉行。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熱帶到溫帶,從港口到沙漠,不同的天氣環(huán)境造就了風格迥異的賽道,其中3條賽道還被附上了“魔鬼賽道”的稱號。
馬來西亞站 雪邦賽道:比賽如同蒸桑拿
30多攝氏度的空氣溫度,58攝氏度的賽道溫度,75%的濕度,酣暢淋漓的暴雨來得悄無聲息。對,這就是夏季的東南亞,當你眼前的天邊突然出現(xiàn)連成一片的白色“香蕉葉”時,雪邦賽道到了。在這個聽起來甚是涼爽的名字下,車手們面對的卻是因為炎熱,表面瀝青都已經(jīng)開始老化的賽道……
馬來西亞地處赤道附近,這一站自然成為眾多分站賽中最熱的一站。當?shù)責釒ШQ笮詺夂驕囟雀?、濕度大的特點,使得坐在狹小車廂內(nèi)的車手如同身處桑拿間。F1車手需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鏖戰(zhàn)近100分鐘,換成常人早已昏厥。除了高溫高濕,馬來西亞幾乎每天午后都有一場驟雨。何時下雨、雨量如何、賽道氣溫的變化對調(diào)校賽車、選擇輪胎等非常重要。雪邦賽道還是動物王國的樂園,因為這個賽道周圍是油樹種植區(qū),因此經(jīng)常會有眼鏡蛇或野貓前來光顧賽道??釤岬臍夂?、難以捉摸的大雨、奇怪的不速之客,使得馬來西亞站成為全年比賽中最艱難的一站。
阿布扎比站 亞斯碼頭賽道:左手大海右手風沙
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阿布扎比站的F1賽道建在填海而成的亞斯島上,島嶼四周被海水與沙漠包圍,美輪美奐的賽道充滿了阿拉伯世界的異域風情。不過,由于賽道位處沙漠之中,沙塵不可避免地會從場邊吹進賽道路面,因此車手必須更加小心地保護輪胎。在亞斯碼頭賽道上,輪胎使用情況以及車隊進站時機的選擇已經(jīng)成為影響比賽結(jié)果的最大變數(shù)。各支車隊都增加了保護引擎進氣口和散熱網(wǎng)的配件,選手們甚至不得不在護目鏡上多貼幾層保護膜,因為這里的沙子實在是太多了。
另外,阿布扎比站的比賽時間選擇在11月的黃昏時段,顯然是經(jīng)過精心考慮的。11月避開了夏季炎熱的天氣,黃昏開始比賽不僅可以避開刺眼的陽光,而且夕陽、海水、沙漠交相輝映,使得亞斯碼頭賽道成為最賞心悅目的F1賽道之一。
比利時站 斯帕賽道:東邊日出西邊雨
比利時站斯帕賽道位于山區(qū),天氣變幻無常。從賽道建成之初,這里就因變幻莫測的天氣而聞名。斯帕賽道位于比利時阿登森林中,整體處于一個山坡上,地形和海拔變化明顯,且蜿蜒的距離相當長。有時,賽道一邊開始下大雨,另一邊卻不見絲毫雨滴,讓車手在輪胎的選擇上傷透腦筋。
顯著的海拔落差加上詭異的天氣變化,使斯帕賽道成為最刺激的F1賽道之一,被眾多車手和車迷所鐘愛。不過,這里也曾出現(xiàn)過尷尬場面。1998年,F(xiàn)1比利時站的比賽在滂沱大雨中拉開序幕。起步時,前幾排的賽車揚起了大面積水霧。還沒等開過第一個轉(zhuǎn)彎,13輛賽車就在這大雨和水霧之中發(fā)生連環(huán)撞車。無奈之下,賽會出示紅旗停止了比賽。比賽重新開始后,很多車隊都用上了備用賽車,但最終也只有8輛賽車完成了比賽。這場比賽也成為F1最慘烈的比賽之一。
超鏈接
F1車手如何補充水分
一次比賽后,F(xiàn)1車手可能流失3-4升體液,體重減輕4%。如果在比賽過程中身體嚴重缺水,車手會昏厥。因此,車手需要在比賽過程中適時補充水分,他們需要依靠F1賽車上的自動飲水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儲水容器、微型抽水泵和導(dǎo)管組成。有了這個系統(tǒng),車手在比賽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控制方向盤上的按鈕隨時補充水分。當然,這里提到的水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飲料,包含無機鹽和維生素,用來為車手補充出汗后損失的大量電解質(zhì)。
F1車輪上的天氣戰(zhàn)
輪胎的表現(xiàn)對F1賽車至關(guān)重要,性能再好的賽車如果輪胎不給力也會變得非常糟糕。比賽輪胎的設(shè)計通常采用最柔軟的橡膠配方,以確保最大的抓地力,不過使用偏軟的配方也會使輪胎磨損得很快。F1使用的是開槽的輪胎,所有的輪胎在高溫下可以維持不錯的工作狀態(tài),為了維持胎溫,輪胎內(nèi)填充的不是普通的空氣而是特殊的低密度氣體。F1比賽中主要使用的有干地輪胎、中性輪胎和雨用輪胎。他們適用于不同的賽道和天氣狀況。
干地輪胎:
是在干燥氣候狀態(tài)下使用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專用輪胎,直徑660毫米,寬度為350毫米。輪胎的表面有四個縱向的凹槽,這些凹槽在輪胎表面中心線兩側(cè)以50毫米的間隔對稱排列,深度至少為2.5毫米。通常在90攝氏度至110攝氏度之間達到最佳工作溫度。
雨用輪胎:
除了滿足干胎的成分和結(jié)構(gòu)方面的要求,還必須能夠驅(qū)散輪胎接觸點和賽道之間的水層,使賽車能夠在一秒鐘之內(nèi)散去數(shù)十升的水。由于潮濕的賽道表面溫度較低,所以這種輪胎必須能夠在比旱天用輪胎的工作溫度低得多的情況下工作。為了增加清除地面雨水的功能,雨用輪胎的直徑比旱天用的輪胎略寬。工作溫度:30攝氏度至50攝氏度。
中性輪胎:
指在細雨綿綿的天氣里,當賽道略微光滑,但尚達不到使用全濕輪胎的要求時,賽車所使用的輪胎。盡管這種輪胎應(yīng)該擁有很強的適應(yīng)性,但它的使命非常明確。在正在變干的賽道上,它必須能夠驅(qū)散雨水,而當潮濕散去之后,它還應(yīng)能夠保持急速和持久耐用,為此,這種輪胎的凹槽應(yīng)非常淺。工作溫度:40攝氏度(潮濕賽道)至100攝氏度(干燥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