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霞
小編的話:親愛的小讀者們,你們游覽過動物園嗎?見過夜晚的動物嗎?下面,就讓我們帶你走進北京動物園,看看動物們在夜里什么樣兒。請跟我來!
天色已近黃昏,參觀動物園的游人漸漸地走出了動物園,喧鬧一天的動物園慢慢靜下來,夜幕悄悄籠罩了北京動物園。參觀動物夜生活的同學們在保教老師的帶領下,從東路開始夜游動物園。
夜色中跳躍的藍色光點:夜貓子
同學們悄悄地走近中小型動物展區(qū)。咦?怎么有藍色光點在跳動?距離獸舍還有十多米遠呢,這藍色光點是從哪兒來的?
等大家走近了,一對對藍色的光點定住了。哦,原來是幾只金貓的眼睛!金貓是一種中型猛獸,根據(jù)產(chǎn)地不同,它們所穿的皮大衣顏色也不一樣,但它們畫著白色條紋的臉譜卻是一樣的。體長80厘米左右,全身灰黃,摻雜著黑斑點,動作非常敏捷。
同學們好奇地問:“都這么晚了,它們怎么還不睡覺?”保教老師說,這是中小型貓科動物的習性,通常稱它們是“夜行性”動物。金貓在夜晚特別活躍,白天一整天都鉆到洞里養(yǎng)精蓄銳,游客很難看清它們的真面目。每當夜幕降臨,它們便鉆出洞來搶食飼養(yǎng)員送來的牛羊肉。
野外的金貓夜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它們白天躲在巢穴里休息,夜晚出來搜捕一些鼠類、爬行類,甚至樹上的鳥和猴子都是它的捕食對象。每當繁殖季節(jié),雌雄金貓更是徹夜忙碌。金貓來到動物園十幾年了,雖然飼養(yǎng)員按時喂料,但是金貓仍保留著夜間活動的習性。
袋熊開懷大吃 袋鼠醒來喝水
來到澳洲動物展區(qū),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幾只有著胖胖身軀、短短四肢、彎彎爪子的澳大利亞袋熊。對同學們的圍觀,袋熊似乎并不在意,它們正各自埋頭抱著胡蘿卜、蘋果開懷大嚼。
“老師,袋熊那方方正正的頭上怎么長著兩粒黑豆般的小眼睛呀?”
老師說,袋熊不光眼睛小,尾巴也小,圓圓的臀部幾乎看不見它的尾巴。它屬于夜行性動物,大部分時光都是在洞穴中度過的,短粗的四肢長著銳利的爪子,利于掘土挖洞;眼睛很小,卻不易被泥土糊?。晃舶投绦?,不會影響它們在洞穴中爬行或翻轉身體。
同學們又跟隨老師走進袋鼠房間,老師讓同學們與袋熊對比著看。大家這才了解到:赤大袋鼠、灰大袋鼠和尤氏袋鼠,尾巴又粗又長,前肢很短,后肢發(fā)達,和袋熊的外貌截然不同。
袋鼠快速運動時用后肢跳躍前進,時速可達80千米,那粗大的尾巴就是有力的杠桿,一上一下地掌握著前進的速度和方向。袋鼠靜止或采食時,后肢和尾巴形成一個三角凳,穩(wěn)穩(wěn)地支撐著身體,前肢可以自由采食和活動。與敵人爭斗時,袋鼠可以用前肢猛烈推打對方,還不時以粗大的尾端著地,用力把身體向前一撐,彈起的后腳會猛然蹬倒對方,這是致命的一招,往往造成對方腹破而亡。
同學們正聽得入神,只見一只正在睡覺的赤大袋鼠突然從草地站起來,跳到水盆邊喝了起來,然后又若無其事地臥下睡覺。袋鼠在夜晚的時候除了飲水就是排便,采食和活動基本上都是在白天進行。雖然說袋鼠和袋熊都是產(chǎn)在澳大利亞的有袋類動物,但生活習性有很大不同——當然,這是長期適應生活環(huán)境的結果。
似睡非睡的大熊貓
國寶大熊貓是人人喜愛的動物,離開袋鼠的家,老師帶同學們來到了大熊貓館。
推開大熊貓飼養(yǎng)員工作室的門,只見地上放著一大筐飼料,有胡蘿卜、蘋果、筍,還有大捆鮮竹子。飼養(yǎng)員叔叔介紹說,大熊貓夜里的時候還要喂一次料呢。
有同學問:“大熊貓明明是吃竹子的,怎么有文章說它們是食肉類動物呢?”
飼養(yǎng)員叔叔說,根據(jù)大熊貓的骨骼、牙齒等特征,動物學家把它們歸為食肉目大熊貓科,但是它們的身體結構、習性都表明它們是素食動物。
一般來說,大一些的野生食肉動物飽餐一頓后,可以四五十個小時不吃東西,可是大熊貓吃飽后頂多挺上五六個小時。它們的消化吸收比鹿等食草動物還粗,許多竹桿兒都原樣大小就排出來了,只是因胃液的浸泡,顏色變黑了而已。因為吸收粗,得到的營養(yǎng)百分比就小,所以它們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吃飯上,一只大熊貓每天光吃竹
正說著,飼養(yǎng)員叔叔看看墻上的表說,該填輔料了。在飼養(yǎng)員叔叔的帶領下,同學們輕手輕腳地進了展區(qū)。只見大熊貓們安靜地臥著,姿態(tài)各異,最好笑的是一只大熊貓整個身子搭在一棵樹樁頂部的分叉處,一只后爪蹬著樹干,一動不動地趴著睡著了。
一個小同學輕聲問:“大熊貓到底是不是睡著了?它們黑眼圈上的黑毛圍住了眼睛,真讓人看不清眼睛是不是閉著?!憋曫B(yǎng)員叔叔說,別說晚上光線不足,就是白天也很難看清大熊貓是靜臥著還是熟睡。但不管是否睡著,它們那柔軟的黑白身體總是隨心所欲地歪著扭著,那舒服勁兒真叫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