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月蘭
情感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英語的教學。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在參與英語活動中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相反,消極的情感態(tài)度則給英語教與學帶來負面的影響。新課標首次把情感態(tài)度列為重要的課程目標之一,這充分體現(xiàn)了情感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如何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情感的積極作用,讓情感貫穿英語課堂。這是英語課程目標留給我們的思考。筆者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以及情感教學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相互聯(lián)系的方面。
一、引發(fā)興趣、發(fā)展興趣,讓學生“樂學”“想學”
人的興趣發(fā)展過程可以劃分為有趣、樂趣和志趣三個階段。在教學中,我們要之一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樂學”;更要努力提高興趣水平,使之發(fā)展為穩(wěn)定的志趣,讓學生“想學”具體做法如下:
1.以“注意”為切入點來引發(fā)興趣。在興趣的形成與發(fā)展中,注意是“先導”。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能否引起學生的注意就顯得非常關鍵了,尤其是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導入部分。因為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猶如樂曲的“引子”起著引起注意的作用。例如:構(gòu)成懸念的猜測導入法:借助具體實物、聲像的直觀導入法;還有情緒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等都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迅速地讓學生對教師的指令產(chǎn)生直接興趣。
2.以“需要”為根本,“實踐”為手段,穩(wěn)定興趣。只有滿足需要才能產(chǎn)生興趣。
3.結(jié)合正確的人生觀和崇高的理想來發(fā)展興趣。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并非旨在把學生的學習變成“游玩”,應該讓它扎根于正確人生觀的沃土之中,讓學生認識到人生是美好的,但卻充滿著艱難與曲折,必須具有堅強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才能嘗到勝利的喜悅。同時也要與他們的理想、目標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逐步認識學習英語是艱苦的,但這是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重要工具,掌握這個工具后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即學好英語是自身發(fā)展和適應未來的需要。這就從內(nèi)心深處喚起學生學好英語。
二、體驗成功、磨練意志,讓學生“敢學”、“能學”
多讓學生體驗成功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學生會感到“安全”,在這種安全的環(huán)境中,他們“感學”;多讓學生體驗成功,還可以磨練學生的意志,有了堅強的意志,他們“能學”。如何讓學生“敢學”呢?
第一,關注“后進生”,多關心“后進生”。教育心理學認為,“后進生”同樣有進取心。有時教師一句鼓勵的話,一聲由衷的稱贊,甚至于一個默許的眼神,都能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重拾自信,迎頭追趕。所以,教師要不斷地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等信息。在這些信息的驅(qū)動下,他們會更勇敢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并在參與中體驗成功,在成功中追求更大的成功。
第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克服消極的情感。良好的師生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平常的一言一行之中。比如:多跟他們拉拉家常,談談眼下時尚的話題,談他們喜歡的人和事,贊揚他們的長處;把報刊、雜志、電視上的一些既有趣又有教育意義額東西講給他們聽;把自己學生時代的感受和好的學習方法介紹給他們。諸如此類的這些看似與教學無關緊要的事,都是融洽師生情感的“妙方”。師生關系融洽了,我們就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并及時發(fā)現(xiàn)和疏導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上的障礙,這樣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就能很好地去的語言學習上的成功。
第三,多給與肯定性的評價,發(fā)展積極地情感。“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蓋樂·伯令鈉)。另外“皮格馬利翁效應”及課堂教學實踐也深刻表明,教師的肯定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的進步,成績的提高起到較好的激勵作用。所以,在實際的評價中我們一定要多給學生“拇指”(表揚),爭取不給學生“食指”(責備)如:課堂上,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如果不完全正確,同樣加以肯定和鼓勵:“Thats almost correct.”;“Better than last time.”“This first part of your answer is right, but…”如果回答錯誤,也不能完全否定他們的答案,更不責罵、挖苦、諷刺,而是盡可能挖掘他們的閃光點:“You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No, it s not the right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but its also very important. Thank you!”。經(jīng)常保持這樣的評價,相信多數(shù)學生都會具有成功的體驗,在成功的體驗中,他們真的“感學”、“能學”。
三、培養(yǎng)合作意識,讓學生“互學”
學生的合作主要是指學習上的合作,稱為“小組合作學習”或“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由于效果顯著,被西方各國譽為:“近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我們要講究科學性和原則性,靈活地加以指導,才能讓學生主動地“互學”。
首先,教師要為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寬松和和諧的合作氛圍。為了確保學生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教師要采取一些有助于營造合作氛圍的措施。如: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不讓學生有畏懼心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個性特點,不隨意否定學生的言行等。
其次,小組合作中要充分落實各組員的責任。在農(nóng)村實行“分田到戶”促進了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我們搞合作學習小組也不例外,應把具體責任分配給具體成員,更利于小組的合作交流。一般而言,每個小組必須選出五個角色,有小組成員輪流擔任。他們是:召集人、記錄人、計時員、噪聲控制員、匯報人。有了以上五位得力助手,合作學習就容易取得預期的效果。
另外,合作學習要與學生自主學習結(jié)合起來。因為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才會有與人合作的需要和可能,才會有對知識的進一步探究,才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互學”
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和反饋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與共鳴的過程。讓學生在語言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陶冶,教師設法把對學生的“慈愛”轉(zhuǎn)變?yōu)閷W生對語言的“熱愛”與“需求”,促使其產(chǎn)生求知動機主動參與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這就是情感的力量。
總之,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人的情感潛能,掌握一定的實施情感的策略,讓情感貫穿于英語課堂,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才會不斷提高。才有望為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發(fā)展、以及健全的人格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