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任
釣魚島是中國的,日本在南京制造了大屠殺,日本731部隊拿中國人做人體實驗…… 這些事實,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是毋庸置疑的。值得注意的是,首次發(fā)掘并公開這些事實的是日本人,是日本研究者。
戰(zhàn)前和戰(zhàn)時的日本,有一個詞叫“非國民”——對照中文的“漢奸”一詞,“非國民”可翻譯成“日奸”,它被用于稱呼那些在日本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時期不支持甚至反對窮兵黷武擴張政策的日本人。這些日本研究者,在當時正是被冠以“非國民”稱呼的主要人群。
常石敬一、森村誠一:讓731魔鬼暴露于陽光下
1943年出生的常石敬一教授是當時知道731部隊的少數(shù)人之一。1966年,他從東京都立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yè)后,在長崎大學從事研究和教學。
在調查化學生化武器的歷史和現(xiàn)狀時,常石敬一無意中發(fā)現(xiàn),舊日本軍在這些領域實際上處于尖端地位。他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各總軍(舊日本軍的一種編制,位置在方面軍之上,像關東軍就是一支總軍)基本上都有專門研究化學生化武器的機構,其中以關東軍最為發(fā)達,而且他們的研究手法也是最慘無人道的。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是,當年那些罪犯在美國人的庇護下不但沒有受到任何追究和處罰,反而都成了日本醫(yī)學界和制藥界的權威人士。
常石敬一下決心要揭露這些人。1981年,當時還只是長崎大學講師的常石敬一出版了《消失的細菌部隊》一書,揭露了731部隊的存在。但長崎大學沒什么影響力,加上常石敬一是不知名的講師,也找不到有名的出版社來出版這本書,最后是一家?guī)缀鯚o人所知的海鳴社出版了這本書。由于沒有什么宣傳,這部本應引起轟動的著作乏人問津。
這時,常石敬一才開始思考如何讓731部隊的罪行廣為傳播的技術問題。常石敬一承認自己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在文筆上無法吸引讀者,要揭露731部隊的罪惡,需要更有名的出版社、更有效的宣傳,還需要文筆更好、讀者更加喜歡的作者。
常石敬一找到了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森村誠一自費花了近2000萬日元用于采訪調查,不但采訪日本老兵,還遠赴中國、美國進行調查。1985年,森村誠一的著作 《惡魔的饗宴》由光文社出版發(fā)行。書中不但詳述了惡魔集團731部隊的由來、編制和罪惡的研究項目,還把整個日軍從事生物戰(zhàn)、細菌戰(zhàn)和化學戰(zhàn)的研究機構梳理得清清楚楚,惡魔部隊731由此開始廣為人知。
井上清:“歸還”釣魚島的日本人
今天,釣魚島再度成為中日關系的熱點,但很少有人知道,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最有力的證據(jù),幾乎全部來自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教授的研究成果。
井上清,1913年生于日本四國島的高知縣,1936年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國史科。作為日本近代史專家,他于戰(zhàn)前就開始研究日本近代史。
井上清教授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日本人對釣魚島所使用的名稱“尖閣列島”,是于1900年由沖繩縣師范學校的教師黑巖桓命名的。這引起了井上清教授的研究興趣: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釣魚島就很有可能是日本趁甲午戰(zhàn)爭之后清朝處于混亂時從中國搶來的,這樣,根據(jù)日本在1945年接受的《波茨坦公告》,該島就應該無條件地歸還中國才對,怎么倒在20世紀70年代又引發(fā)了領土爭端?這是不是“日本軍國主義再起”的一種跡象呢?
抱著對軍國主義復活的疑慮,井上清教授開始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在1972年2月號的《歷史研究》月刊上,井上清發(fā)表了《釣魚列島(“尖閣列島”)等島嶼是中國領土》的文章,這是他關于釣魚島屬于中國的第一次公開論述。同期的《日中文化交流》刊載了同文的略述版本。
當年5月4日,《人民日報》以新華社電訊的方式在頭版發(fā)表了《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發(fā)表文章,釣魚列島(“尖閣列島”)等島嶼是中國領土》,全文翻譯了《日中文化交流》雜志上井上清教授的文章。從此,井上清教授提出來的論據(jù)就成了海峽兩岸的共同論據(jù)。
本多勝一、洞富雄:讓南京大屠殺進入集體記憶
在日本各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包括在中日兩國都認為是右翼歷史觀的扶桑社版教科書,也不敢不提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進入日本歷史成為國民普遍共識,離不開本多勝一和洞富雄等人的貢獻。
因為東京審判,南京大屠殺在日本廣為人知,但它只是一個模糊的整體印象,其殘酷的手段和中國軍民遇難人數(shù)規(guī)模則不為日本大眾詳知。
南京大屠殺成為日本國民的歷史記憶,首先當歸功于《朝日新聞》記者本多勝一。1971年,本多勝一獲中國政府許可,踏上了調查侵華日軍戰(zhàn)爭罪行的采訪之旅。他涉及南京大屠殺的采訪報道以連載方式在發(fā)行量近千萬份的《朝日新聞》刊出,時間從當年11月4日到11月16日,共計10篇。本多勝一的采訪結束后,報道集以《中國之旅》為書名公開發(fā)行。這部單行本在此后10年中重印了26次,成為罕見的長期暢銷書。
本多勝一的報道自然引起了右翼分子的不滿,右翼分子組織專家學者批駁本多勝一。當時他們還只是否認“30萬人”這個數(shù)字及部分事實,沒有否定南京大屠殺本身。
而認為“南京大屠殺就是中國人捏造的謊言”的觀點,是最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這時,與日本史學界右翼分子論戰(zhàn)的主力,由本多勝一變成了時任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教授的歷史學家洞富雄。洞富雄教授重新審定了相關證據(jù)和資料,出版了《南京大屠殺》一書。在遇難人數(shù)上略作讓步,提出“不少于20萬人”。
(殷欣奎薦自2013年4月15日《文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