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反叛到皈依

      2013-04-29 20:51:55何虹震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3年7期
      關鍵詞:破壞性病態(tài)

      摘 要:《智血》是美國作家奧康納的長篇小說,小說情節(jié)古怪,風格陰冷,充斥著哥特式的恐怖。小說從開篇就通過人物對白和行為描寫塑造出了男主人公黑茲爾的怪誕性格,其身上透露出強烈的破壞性與侵犯性,讓人窒息。黑茲爾經(jīng)歷了從反叛宗教到皈依宗教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用人類的病態(tài)與破壞性心理去充分詮釋。本文從該角度出發(fā),來探究黑茲爾從反叛到皈依的整個心路歷程。

      關鍵詞:《智血》 黑茲爾 病態(tài) 破壞性

      《智血》是美國作家奧康納的長篇小說處女作,自問世以后便以其荒誕的人物和古怪的情節(jié)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堪稱一部融神秘宗教與黑暗暴力一體的杰作。小說以虛構(gòu)的托金漢姆市為背景,講述了男主人公黑茲爾對于耶穌從反叛到皈依的整個故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出身的黑茲爾從小就希望長大后成為一名牧師,然而在成長過程中,他的信仰發(fā)生了動搖。復員后,他離開家鄉(xiāng),來到托金漢姆市,嫖妓,傷人,公然宣稱不信耶穌,試圖建立一個“沒有耶穌的新教”,他到處宣講自己的新教,甚至最后殺人。但是在這一切之后,黑茲爾決定又重新回到耶穌身邊,他弄瞎雙眼,在自己身上綁上鐵絲,鞋子里面放滿小石子。他每天獨自出去散步,不停折磨自己,直到最后死去。從整篇小說著眼,不難看出,黑茲爾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的成長環(huán)境與經(jīng)歷對他的人生和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本文正是通過對黑茲爾這些經(jīng)歷以及行為的細致分析,試圖從病態(tài)與破壞心理分析這樣的一個角度評析奧康納的作品。

      黑茲爾從小就跟著爺爺四處傳教布道,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爺爺一樣成為一名傳教士。然而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讓他的這種信仰產(chǎn)生了強烈的動搖。小說中這樣描寫道黑茲爾的爺爺:“他爺爺是個巡回傳教士,一個脾氣暴躁的倔老頭。當年穿梭于三個區(qū)縣之間,雖然滿腦子裝著耶穌,卻渾身帶刺,到處得罪人?!雹俨浑y看出,黑茲爾的爺爺,是個具有侵犯和破壞性的人,這種性格,必然深深影響了黑茲爾。

      和爺爺一起傳教過程中發(fā)生的事情導致了黑茲爾對上帝的畏懼以及懷疑,成了黑茲爾放棄當傳教士的一個主要原因。黑茲爾和爺爺一起去布道,爺爺站在車頂居高臨下對著大家嚷嚷,宣揚大家都是有罪的,耶穌為了拯救大家的靈魂而死,耶穌為了拯救每一個人寧愿死上千百回。而這個時候,黑茲爾的爺爺也總會指著黑茲爾說道:“你們知不知道,甚至就為了那邊那個小鬼——就是站在那兒的那個卑微的邪惡、不動腦筋、兩只臟兮兮的爪子緊握又松開的那個,耶穌也寧愿為了不讓他喪失靈魂而去死上千百回!”從這些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第一,年幼的黑茲爾一直想成為傳教士,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罪,而耶穌為拯救他寧愿自己去死。在《人類的破壞性》一書中有這樣的觀點:“人被生而具有的逃走沖動所驅(qū)使”②,人們在面臨任何有威脅的事情的時候,想到的第一件事情總是逃走。年幼的黑茲爾對于自己有罪的這樣的思想有著深深的恐懼。他無法接受目前的狀況,他也不想承認自己有罪。所以一個想法也就在他心底扎下了根:“躲開耶穌就是避開罪惡?!边@也注定了黑茲爾之后會拋棄自己的信仰。而且,祖父這些行為也讓黑茲爾產(chǎn)生了深深的焦慮,“為什么我有罪”,年幼的黑茲爾一直糾結(jié)于這個問題。而在《我們時代的病態(tài)人格》一書中也指出:“逃避焦慮的第二種方式是否認它的存在”③,黑茲爾正是想通過否認耶穌的存在讓自己逃避焦慮。所以當黑茲爾到達托金漢姆市之后就試圖創(chuàng)立一個“沒有耶穌的新教”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第二,祖父讓黑茲爾成為一名傳教士的夢想破滅了,可以說,他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在此條件下挫折的定義為:“欲望或希望遭到否決——布斯稱它為‘剝奪?!雹芎谄潬柕脑竿獾搅爽F(xiàn)實的剝奪。而從行為主義的觀點來講:“挫折的存在常常導致某種侵犯的行為?!薄按煺壑皇乔址感袨榈那疤嶂?。”⑤從這點可以看出,挫折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侵犯行為的。“同樣的挫折在不同的境況下發(fā)生,心理上的意義便完全不同?!雹薅谄潬栐谠馐苓@種挫折的時候,周圍的境況令他十分不安:祖父對他反感,也沒有他人的關愛。所以不難看出,這個挫折對黑茲爾來說是如此強烈,勢必會造就他日后性格中較強的侵犯性,為日后的一系列侵犯性行為埋下了伏筆。

      十八歲那年,黑茲爾應征入伍,在部隊里面呆了四年。這四年發(fā)生的事情讓黑茲爾本來就已經(jīng)開始動搖的信仰徹底地崩塌了。在部隊,時常會有人邀黑茲爾去干一些諸如嫖妓之類的罪惡勾當,但他總是拒絕。因為他仍舊認為自己將來還是要回去當傳教士的,他絕不能讓自己的靈魂遭到玷污。他相信自己的靈魂是干凈的,一定會受到上帝的庇佑。他鄙視那些干著嫖妓之類罪惡勾當?shù)膽?zhàn)友,他堅信他們是罪惡的,一定會受到上帝的懲罰。事實卻并非如此,黑茲爾在戰(zhàn)斗中負傷了;而那些干著罪惡勾當?shù)膽?zhàn)友,也沒有受到上帝的懲罰。

      服役期間,黑茲爾的包袱里面有兩樣東西:一本他媽媽給他留下的黑皮《圣經(jīng)》,一副他媽媽閱讀《圣經(jīng)》時候所佩戴的眼鏡。黑茲爾每次閱讀《圣經(jīng)》的時候總會戴上他母親留給他的那副眼鏡。毫無疑問,黑茲爾的母親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信仰上帝,信仰耶穌。而黑茲爾的這些舉止,也充分體現(xiàn)著對母親的愛??上У氖窃谒鶜q那年,母親就去世了。他參加了母親的葬禮,感覺到棺材里面的母親有一種不安而警惕的表情。小說中寫道:“看樣子她死得并不心甘,似乎想跳起來,推開棺蓋,從里面飛出來,再好好地活下去”。黑茲爾認為母親這樣虔誠的基督教徒,應該是得到上帝的救贖的,不會這樣早早就死去。就算死去了,在蓋上棺材蓋的這一刻母親也應該會復活的。而且小說中還提到,黑茲爾在睡夢里夢見了母親,說她像只可怕的大蝙蝠一樣想從黑暗里面往外跳。

      這一切都讓黑茲爾更加對上帝產(chǎn)生了懷疑,讓他受到了更大的挫折。在卡倫·荷妮的《神經(jīng)癥與人的成長》一書中提到:“對于病態(tài)要求來說,最有興趣的基礎可能是‘公正了。因為我信仰上帝,因為我總是在工作,或者因為我是一個好公民,因此必須事事對我公平,不利的事情不能發(fā)生在我的身上,一切事情都得順我的心。應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這種傾向出現(xiàn)在病人身上,通常他會指出,他的公平感也延及到他人,也就是說,如果不公平加諸他人的頭上,他也感到憤怒異常?!雹咝≌f中的黑茲爾正是如此,他對于公正有著病態(tài)的要求,對于上帝的不公平感到了憤怒。他潔身自好,沒有做過任何不道德事情,但戰(zhàn)爭中他仍舊負傷了,沒有得到上帝的庇佑;他的母親也是如此,虔誠地信仰上帝,卻沒能活得太久。另外,讓黑茲爾感到憤怒的是他那些干著罪惡勾當?shù)膽?zhàn)友,上帝并沒有懲罰

      他們。

      我們已經(jīng)提到過黑茲爾小時候所受到的挫折。而現(xiàn)今的事情,黑茲爾算是遇到了一次更大的挫折。⑧黑茲爾感受到的這種挫折是建立在不公平上的,他的這種挫折感是憤怒的,是將產(chǎn)生侵犯性的。在這種環(huán)境下,黑茲爾已經(jīng)出離的憤怒,性格里面也開始進一步滋生侵犯性和敵意,于是他開始拋棄自己的信仰,開始了對耶穌的背離。在退伍后,他乘著火車將去往托金漢姆市,企圖創(chuàng)造一個“沒有基督的基督教”。

      黑茲爾退伍后來到了托金漢姆市,在那里他第一次嫖妓,并且遇到了一對傳教的父女——假裝盲人的阿薩·霍克斯和小女兒莉莉·霍克斯。他追求莉莉,后又將她拋棄。他四處傳播一個“沒有基督的基督教”。但他卻遭人假冒和利用,他最終選擇了將那人殺死。托金漢姆市是該小說的主要舞臺,下面我們來一一解析在這里發(fā)生的關于黑茲爾的一切。

      到達托金漢姆市的第一天晚上,黑茲爾第一次去嫖妓,這也是他第一次和女人同房。他一直潔身自好,一直信仰耶穌,雖然之前發(fā)生的事情讓他從心里面拋棄了耶穌,但是他并沒有做出任何實際的行動。在嫖妓之前黑茲爾為了給自己壯膽,給自己一些安慰,他還故意提高了嗓門說道:“我想讓你明白的是,我不是他媽的什么傳教士?!焙翢o疑問,這里可以看出黑茲爾對于自己這樣的行為仍舊有些焦慮和不安,并且急于背離耶穌。另外,小說中還提到了一件事情,黑茲爾十歲的時候和他父親去看雜耍表演,父親把黑茲爾扔在一邊,而自己偷偷地去看色情表演,黑茲爾懷著好奇心也偷偷地跟著進去了。在看到那一切之后,由于對耶穌的信仰,黑茲爾恐懼了,他嚇得趕緊逃離了現(xiàn)場,直到第二天他仍舊具有負疚感。他穿著自己最喜歡的鞋子,往里面放入小石頭和破瓦片然后走上一英里。他想以這種方式取得耶穌的原諒,并且渴求耶穌對他更多的懲罰。在《圣經(jīng)》舊約中的《出埃及記》里面,上帝給摩西及世人留下了十誡,其中一條就是:“不可奸淫?!雹峥梢娂橐飳τ谛叛鲆d的人來說是一個多嚴重的罪行。小時候的經(jīng)歷給黑茲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女人,對于嫖妓,他焦慮、不安、恐懼,他害怕這種行為會受到上帝的懲罰。而此時的黑茲爾急需戰(zhàn)勝這種恐懼,實踐這種行為,才能讓自己從實質(zhì)的行為上徹底完成對耶穌的背離。侵犯性中有一種叫做“自我肯定侵犯”的侵犯行為。“有侵犯性”一詞可這樣定義:“移向一個目標,而沒有過分的猶豫或恐懼?!雹?“自我肯定侵犯”其實也就是用侵犯行為去戰(zhàn)勝自身的猶豫和恐懼,完成對自己的肯定。黑茲爾通過嫖妓這樣的一個侵犯的行為,違反了“十誡”,開始用真正的實際行動宣告對耶穌的背離,戰(zhàn)勝了自己內(nèi)心對于耶穌、對于罪惡的猶豫和恐懼,完成了對自我的肯定。

      隨后,黑茲爾開始了對盲人傳教士女兒莉莉的追求。這算是他第二次肯定性侵犯行為。他追求莉莉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他想,那盲人傳教士看到女兒被自己毀了的時候,就會明白自己說要宣揚沒有基督的教派是當真的了”。

      第二個原因是他已經(jīng)開始討厭那個叫瓦特斯太太的妓女,“他對瓦特斯太太已經(jīng)厭倦,他希望身邊有個自己可以施加教誨的人”。黑茲爾由于之前沒有性經(jīng)驗,在第一次和瓦特斯太太同房的時候,并沒有讓她滿意,瓦特斯太太也嘲諷過黑茲爾,這讓黑茲爾感到沮喪和焦慮。這也牽扯到了我們開始所說的人類面對焦慮首先選擇逃避的概念?!爸饔^上感覺到的性欲(包括相應的生理表現(xiàn)),往往不是來自性的熱情,而是來自自戀,虐待癥,被虐待癥,對權力的渴望,甚至來自焦慮,孤寂和倦怠?!眥11}黑茲爾其實是一個有些自戀的人,因為任何對他稍加有侵犯行為的人都會讓他異常惱怒。而黑茲爾想要追求莉莉,并不是他主觀性欲的表現(xiàn),是他想證明自己有吸引力,希望用追求到莉莉這樣的成功來完成自我肯定。

      第三個原因:“值得慶幸的是,這盲人的女兒既然是如此的其貌不揚,想必也一定是天真未鑿的了?!焙谄潬栒J為莉莉一定是一個處女,從解剖學和生理學上來說有這樣一個觀點:“雄性動物的性功能需要他有能力穿破雌性動物的處女膜,他不可以被懼怕、猶豫所嚇阻。”{12}毫無疑問,這也依舊是他自我肯定侵犯的表現(xiàn)。另外,印度、南美印第安人、澳大利亞的一些傳說中都表現(xiàn)出了男人對和女人同房尤其是和處女同房的恐懼,印度和南美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中描寫到女人的陰道里長著牙齒,而男人如果和她們交配陰莖會被咬斷。澳大利亞的傳說中則提到女人的陰道里面烈火熊熊,男人和她們同房會因為下體被燒焦而死去。相信這些都是為什么小說中會特別提到黑茲爾會去猜想并且肯定莉莉是處女的原因。他認為如果能夠追求到莉莉,和她同房的話,更能夠加強對自己的肯定,用這種肯定性的侵犯行為,戰(zhàn)勝自己對目前周遭一切的恐懼、猶豫和焦慮,用對信仰、道德的褻瀆去證明并沒有耶穌的存在來消除自己的恐懼。

      在托金漢姆市,黑茲爾在大街上近乎神經(jīng)質(zhì)般地向過往的人群宣揚他自己創(chuàng)造的“沒有基督的基督

      教”。然而就在他傳教的過程中,有一個叫索拉斯的人模仿他的教義、外形著裝和極具說服力的表演型傳教方式。黑茲爾是個偏執(zhí)有些自戀的人,他不喜歡有人和他相像,也不喜歡有人詆毀、攻擊他,這讓他感到憤怒和侮辱。他的這種人格特點應該是受到了他祖父的影響。他的祖父十分暴躁、易怒,充滿攻擊性,而且十分反感他,而原因是因為黑茲爾和他長得一模一樣,他覺得這簡直是對他的一種侮辱。戴維·邁爾斯在其《社會心理學》一書里面提道:“厭惡情境可以激起人們敵對性的認知、敵對情緒和喚醒狀態(tài),繼而引發(fā)攻擊行為。這樣的反應使我們更容易將他人意圖理解成惡意的,并報之以攻擊?!眥13}“挫敗、酷熱或者侮辱性的情境都會提高我們的喚醒水平。這種情況一旦發(fā)生,喚醒狀態(tài)就會與敵對的想法和情緒一起,促成攻擊行為?!眥14}此時的黑茲爾也正是如此,由于受到侮辱性的刺激喚醒了自己的憤怒。他厭惡模仿他的那個人,認為對方的行為是惡意的。在這種情況下,不難想象黑茲爾是極具侵犯和破壞性的,他對索拉斯只能報之以攻擊了。

      黑茲爾最終將索拉斯殺死,上面提到的是將此人殺死的最直接原因,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一些心理因素上的原因。在自然界中,人類是少有的會屠殺自己同類的一種物種。但是讓人奇怪的是,當人類在屠殺同類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會在意識里面將同類當作是同類,因為屠殺同類會讓他們有一種深深的罪惡感,這也是幾乎所有地球上的生物的屠殺禁忌。“凡不屬于他們?nèi)后w的人,他們往往不當作人,而當作是‘東西,他們不把這‘陌生人當作自己的一類。”{15}我們可以了解到人對敵人有仇恨,要對敵人進行屠殺的時候,前提條件是會將敵人當作不是同類。黑茲爾在殺掉索拉斯之后,他說有兩種人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一是不老實的人,一是假扮他人的人?!绷硗膺€有一點,之前黑茲爾也對索拉斯講過,“你不老實”,“你明明是信耶穌的”。這些跡象表明,黑茲爾認為這個假扮他的人和他不是同一類的人,黑茲爾認為自己誠實,背叛耶穌。而索拉斯,不老實,內(nèi)心里面還信奉耶穌。所以,當他在殺這個他認為不是同類的人的時候,他沒有猶豫。

      另外,黑茲爾殺人的這個舉動也是他復仇破壞性的表現(xiàn)。在黑茲爾的人生軌跡里面,挫折、憤怒、不公平這三樣情緒始終縈繞在他心中?!爱斠粋€人自己或他所認同的團體中的分子受到強烈而不公平的傷害時,復仇的破壞性便自發(fā)地傷害起來。”{16}前面我們已經(jīng)提到了黑茲爾這種對于公平的病態(tài)要求,這來自他自己、他的戰(zhàn)友、他的母親。那個時候,對于這種不公平待遇的復仇的破壞性已經(jīng)在黑茲爾的心中開始生根發(fā)芽。而此時,索拉斯這個人也讓黑茲爾深深地感到不公平、憤怒、厭惡,他認為索拉斯明明是信奉耶穌的,卻滿口胡言,而耶穌并沒有懲罰這個人,相反,這個人還因此賺取了一筆財富。這個時候,將此人殺死的舉動就成了黑茲爾的一個宣泄口,長久以來被不公平對待而產(chǎn)生的“復仇的破壞性”的一個宣泄口。這個殺人的舉動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沖動的。

      在將索拉斯殺死之后,黑茲爾弄瞎了自己的雙眼,在身上綁上鐵絲,鞋子里放滿小石子。他希望通過這種苦行的生活方式為自己贖罪,以求得到耶穌的寬恕,得到耶穌的庇佑。其實自始至終黑茲爾都沒有真正意義上離開過耶穌,對于耶穌的信仰其實早就在他年幼的心底扎根。如果他否認耶穌的存在,他還需要去背離耶穌嗎?現(xiàn)在也一樣,如果他否認耶穌的存在,認為自己已經(jīng)背離了耶穌,他還需要用這種方式贖罪嗎?在小說的開篇,黑茲爾在火車上的時候已經(jīng)告訴別人他不相信耶穌了,可是當他在狹小的火車臥鋪空間里面睡去然后做噩夢醒來的時候他的嘴里卻還仍舊念著:“耶穌啊,”“耶穌。”所以,黑茲爾對于耶穌的信仰在潛意識里面一直沒有變過,只是黑茲爾自己并沒有意識到?!叭说恼Q生,使他產(chǎn)生了存在的分裂,他必須在自己之內(nèi)重建合一,并且重建自己與自然界、與人類世界的合一,否則他沒辦法忍受那存在的分裂。但重建合一狀態(tài),有許多不同的方式。”{17}人其實有一種存在的焦慮,只有通過合一狀態(tài)才能消除這種焦慮、這種痛苦健康、正常地生活下去。要達到這種合一狀態(tài),有很多種方式,性、藥品、狂歡、攻擊破壞,但是這些方式都或多或少是具有破壞性,會傷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要達到合一而不給他人或自己帶來危害就只有一個途徑——宗教。“人要想達到合一,解除分裂,不能用悲劇性的辦法,而必須充分地發(fā)展人的愛與理性。道教、佛教、先知們的猶太教,福音書中的基督教,盡管彼此有很大的不同,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以充分地成為人類(而不是退回到動物的存在狀態(tài))來達到合一的體驗——人與自己的合一——人與自然的合一,人與人的合一?!眥18}黑茲爾也正是如此,他其實一直癡迷于宗教,對宗教如此狂熱。他和其他很多人一樣在本能上真正地需要宗教,所以他必須在實際行動上讓自己真正皈依于耶穌,他從心底需要這種慰藉。

      杜布金斯基有過這樣的看法,他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以為自己是自由的,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雖然是喜悅的,但是這種喜悅卻是可怕的、焦慮的,因為這摻雜著責任感。而卡倫·荷妮則有過進一步的觀點:一個追求理想化的自我的人,人類的現(xiàn)實會始終不斷地干擾人成為那個理想型的自我。因此人會憎恨現(xiàn)實,也更會憎恨自己??梢韵氲剑谄潬柶鋵嵤亲院薜?,他沒有成為他自己理想的那個人。他從小想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虔誠地信奉耶穌,虔誠地去傳教布道。可是,現(xiàn)實太殘酷,挫折和他自認為的不公平,沒有讓他成為一個虔誠的信徒、一個傳教士。所以,當黑茲爾覺得想要真正皈依耶穌的時候,他的這種自恨的情緒有多嚴重?!白院拮罱K會達到純粹或直接的自摧行為或沖動的自摧意圖?!眥19}黑茲爾的自恨就正是如此,于是黑茲爾弄瞎雙眼,開始過上苦行一般的生活,然后直到那近乎自殺的死亡。終極化的自恨也終于找到了一個宣泄的出口。

      小說最后以黑茲爾的死亡而結(jié)束,從對耶穌的背離到最后的皈依,他終于達成了“合一”,他心安了,所有的焦慮、憤怒、恐懼終于都消失了,隨著他的死亡,他得到了終極的解脫,安詳?shù)厮ァ:翢o疑問,奧康納的《智血》直到現(xiàn)在仍舊是一部極具研究價值的小說?;恼Q的情節(jié)、怪誕的人物與獨特的風格都讓這部小說值得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研究,相信也正是這樣,造就了這部小說經(jīng)久不衰的獨特魅力。

      ① 弗蘭納里·奧康納:《智血》,蔡亦默譯,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

      ②④⑤⑥⑩{11}{12}{15}{16}{17}{18} E·弗洛姆:《人類的破壞性剖析》,孟禪森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頁,第92頁,第91頁,第93頁,第236頁,第99頁,第236頁,155頁,第336頁,第289頁,第290頁。

      ③ 卡倫·荷妮:《我們時代的病態(tài)人格》,陳收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33頁。

      ⑦⑧{19} 卡倫·荷妮:《神經(jīng)癥與人的成長》,陳收,甘霞等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47頁,第49頁,第139頁。

      ⑨ 《圣經(jīng)》,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第72頁。

      {13}{14} 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侯玉波,樂國安等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頁,第290頁。

      參考文獻:

      [1] 弗蘭納里·奧康納.智血[M].蔡亦默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2] E·弗洛姆.人類的破壞性剖析[M].孟禪森譯.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3] 卡倫·荷妮.我們時代的病態(tài)人格[M].陳收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

      [4] 卡倫·荷妮.神經(jīng)癥與人的成長[M].陳收,甘霞等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

      [5] 圣經(jīng)[M].南京: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

      [6] 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M].侯玉波,樂國安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作 者:何虹震,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2012級文藝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理論。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歡
      破壞性病態(tài)
      破壞性“殺手”——龍卷風
      病態(tài)肥胖對門診全關節(jié)置換術一夜留院和早期并發(fā)癥的影響
      病態(tài)肥胖對門診關節(jié)置換術留夜觀察和早期并發(fā)癥的影響
      二維邊值問題九點差分方程的病態(tài)因子與通用預條件子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莊子解》對“社會病態(tài)”的氣論診療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46
      The histo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筑起堤壩,攔住洪水
      對手機植入破壞性程序并非法謀利的行為定性
      心理的病態(tài)
      晚晴(2014年2期)2014-02-20 16:15:30
      文學道德的病態(tài)表現(xiàn)與選擇改變
      西南學林(2011年0期)2011-11-12 13:05:36
      肇源县| 浏阳市| 达州市| 博湖县| 五原县| 白城市| 拉萨市| 宜兰县| 汶上县| 靖州| 华安县| 博罗县| 宣恩县| 娄底市| 南阳市| 隆德县| 门源| 垦利县| 洪雅县| 海晏县| 鄂伦春自治旗| 沅陵县| 长武县| 九龙坡区| 那坡县| 旺苍县| 清涧县| 昌吉市| 抚顺市| 崇明县| 嫩江县| 宁夏| 翁源县| 登封市| 湖南省| 调兵山市| 馆陶县| 金昌市| 嘉禾县| 乡宁县|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