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瑚
也許你見過很多成功人士,他們飽讀詩書、身懷絕技,但是你見過因為玩而成功的嗎?寧夏靈武市東塔回民小學的科技老師李軍就是因為玩而在科技教學方面玩出大名堂的。
在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上,他指導的作品“硬幣快速計數(shù)及包裝器”一舉奪得了小學組一等獎。
當問及獲獎感受時,他仍然激動不已:“當宣布獲獎名單時,那一刻真讓人高興。這是對我這幾年組織科普興趣小組成績的肯定,更是鼓勵?!?/p>
每個人都曾經(jīng)寫過一篇作文——《我的理想》,李軍正是因為初中時寫的《我的理想是老師》這篇作文而堅定地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
1997年,他走出寧夏吳忠?guī)煼兜拇箝T來到偏遠的農(nóng)村擔任數(shù)學老師,3年后,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他被調(diào)到了東塔回民小學。
那時,他在學校認真地教學生解答每一道數(shù)學題,而回到家后,他就搖身一變成了一名“改裝大師”,時不時地就把家里的小東西改裝一下。
一天,家里的大燈壞了,8根燈管一下子燒壞了4根。燈管不節(jié)能而且不耐用,能不能將燈管換成燈泡呢?李軍想到這,就馬上自己動手開始改裝。他花了4個小時對原來的電路進行重新組合,還把燈管換成了節(jié)能燈泡。另外,他用了兩年多時間把舊自行車改裝成了電動自行車。
李老師的這些創(chuàng)意之舉讓他成為了學校的風云人物,也讓他從此邁上了科教之旅。
2006年,學校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立了根雕、燙畫、風箏制作等活動興趣小組,李軍擔任興趣小組指導老師,引導學生們進行奇思妙想,和他們一起“天馬行空”,很多新奇的發(fā)明作品也因此誕生,如能變大小的病床、用可樂瓶制作的安全用煤防風器……
每年4月初,靈武市都會舉行風箏比賽,各種各樣的風箏翱翔在天空中展示自己的美麗。比賽主要是對風箏輪廓設計、制作過程、圖形設計、涂色、支架進行評比,而且參賽者還必須進行放飛試驗。
李老師帶領(lǐng)活動興趣小組開展了許多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參加風箏比賽。這好玩的比賽,不僅讓學生們學到很多知識,還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科技創(chuàng)作熱情。
記得第一次帶領(lǐng)學生們參加風箏比賽時,從來沒有做過風箏的他買了一本風箏制作的輔導書,下班回家后自己削竹條、量尺寸、綁扎風箏骨架……終于學會了做風箏,可要想捧回大獎,還遠遠不夠。
為了小組的風箏能讓大家眼前一亮,李軍一狠心就花了4個多月的工資請來了一個好幫手——電腦。在當時,能做出這樣壯舉的小學老師恐怕只有他了。在李老師和4名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用來參加風箏比賽的作品——硬翅風箏半個月后就面世了。
他們迫不及待地試飛風箏,可由于長方體風箏的選材不好,兩邊不平衡,風箏飛起后直往下撞。這怎么回事呢?李老師多次請教“好幫手”,和學生們對風箏進行了多次改進設計:選用幾根又細又直的竹條做支架,又在風箏尾翼加了金黃色的飄帶。終于,這個硬翅風箏飛起來了,他們憑借這個作品獲得了風箏比賽集體一等獎。
之后,每年風箏比賽,李軍帶領(lǐng)的小團隊都獲得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獎項:2008年至2011年獲得過集體一、二等獎,2011年和2012年分別獲得了三等獎。
2009年,東塔回民小學開始普及科普教育,將活動興趣小組改為科普小組,科普小組又細分為風箏制作、根雕、燙畫、發(fā)明制作組。
科普小組與文化課堂不同,小組活動的主題就是玩,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一邊玩樂一邊做發(fā)明。
可別小看這些科普小組,在李軍的帶領(lǐng)下,小組隊伍不斷壯大,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170多人,占學校人數(shù)的40%,學生們的創(chuàng)意點子越來越豐富,發(fā)明創(chuàng)新作品層出不窮,他們還玩出了大獎呢。
學生紀夢月覺得清點硬幣數(shù)非常麻煩,看著一大堆壹角、五角、壹圓的硬幣就頭疼。
一天,她在玩豆子的時候,看見奶奶用篩子篩豆子,一顆顆豆粒從篩眼中滾落下去,比豆粒大的豆莢被隔在了篩中。于是,她想到發(fā)明一種像篩子樣的東西把不同的硬幣區(qū)分開來。
開始,她制作的硬幣分幣器只能篩選一種硬幣。之后,在李老師的指導下,她將硬幣分幣器分成兩層,這樣就能篩選多種硬幣了。由于分幣器做得很粗糙,無法把邊緣磨光,硬幣也不能很快分開,她選用了可以磨光的鋁塑板這一材料。而且她又制作了盛幣器用來裝硬幣。經(jīng)過反復實踐,硬幣快速計數(shù)及包裝器終于做成了。
在第27屆全國青少年創(chuàng)新大賽上,“硬幣快速計數(shù)及包裝器”作品獲得了小學組一等獎。
如今,學校有100多平米大的制作室和作品展室,購置了學生車床、銑床、臺鉆等制作設備,進一步推動了科普小組活動的開展。
“每次和這些學生探討問題時,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感到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崩钴娎蠋熑娜獾貫榭平坦ぷ鞣瞰I自己,十年如一日。他的那份熱情、那份信心感染了我們,相信他定能帶領(lǐng)著他的科普小組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賽道上跑得更快、跑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