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上回答問題時的生動比喻,迷倒了中外記者。但把這些獨具漢語韻味的語言,很自然地翻譯成英語,對于任何翻譯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而當時任總理翻譯的孫寧,流利精準地將其譯成英文,令人拍案叫絕。
勤奮小子,17歲就能審校英語書
外表老成的孫寧,1981年出生在南京。1993年考取南京外國語學校。讀高中時他是班上的班長,學習非常優(yōu)秀,尤其是英語。南外一個班40多人,說起孫寧,他的英語老師王前榮最深的記憶是他對學習的鉆研精神。下課時,總看到他捧著英文報紙仔細研讀。王老師說:“孫寧跟字典特別較勁。以前我們教英語的時候,有些英語知識比較‘偏,老師也經(jīng)常需要翻好幾本字典。他看老師翻字典,就知道是新的知識點,所以經(jīng)常追著老師,一直要找到知識點的原始出處,是個非常較真的學生?!?/p>
孫寧曾獲得全國英語能力大賽全國一等獎,中澳英語能力競賽兩次特等獎,還去了澳洲領獎。這些,都是勤奮換來的。
南外的學生都是英語高手,但孫寧是最拔尖的。他17歲時,就干了一件轟動全校、令學哥學姐們驚羨異常的事。當時,英語名師、副校長董正璟事務非常多,有一次,一個出版社請他幫忙統(tǒng)籌審校一本約20萬字的英文短篇小說選的中文翻譯稿。當時這位副校長對孫寧印象不錯,所以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叫他過來幫忙。
“無論校對、統(tǒng)稿都做得很棒,當時編輯都夸,孫寧文采非常好。”后來,17歲的孫寧,名字就印在了這本書上。有一次董正璟和孫寧閑聊時問他,將來怎么打算?沒想到孫寧竟非常認真地回答,要上北京外國語大學,為國家的外交事業(yè)做貢獻。董正璟說,當時那個17歲少年說起理想時堅定的模樣,至今還留在他腦海里。后來,孫寧在自己的總結中也提到,畢業(yè)后選擇翻譯這個職業(yè),可能也和高中時代的這一經(jīng)歷有關。
1999年,憑借出色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zhì),孫寧被保送進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口譯專業(yè)。
給總理當翻譯,頗受賞識
在北外讀書時,孫寧在一次全國性的英語演講比賽中表現(xiàn)極為出色。當時孫寧無論是純正的英式發(fā)音,還是對句義按國際外交標準呈現(xiàn),甚至是臨場突發(fā)情況的應對,都顯示出超于閱歷的從容。此事引起外交部的關注,離畢業(yè)還有一個多月,孫寧就作為“種子選手”被選拔進入外交部工作。圈內(nèi)人都知道,外交部翻譯室被譽為“中國翻譯的國家隊”,想進入這里工作是非常難的,要經(jīng)過層層考核。孫寧最大的特點是知識面廣、中英文都很強、性格很沉穩(wěn)。無論從能力、性格還是外形,他都很適合做翻譯,因此得到有關領導的賞識。
2003年8月,孫寧進入外交部從事翻譯工作,次年9月公派赴英國留學。學習結束回國后,孫寧在翻譯室工作,其間主要為楊潔篪外長擔任翻譯。由于孫寧的工作能力很出色,做人也很低調(diào),頗受好評,還曾獲得“外交部優(yōu)秀青年”稱號。因此領導活動的翻譯工作會比較放心讓他承擔。孫寧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了豐富的上會經(jīng)驗,分別于2009、2010、2011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二、三、四次會議上為發(fā)言人李肇星擔任翻譯。
2013年3月17日上午,中國新任總理李克強的首次記者見面會在人民大會堂的金色大廳內(nèi)舉行。這位新總理的首次亮相與機智問答引發(fā)了一片熱議?!昂捌粕ぷ硬蝗缢﹂_膀子”“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觸及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頻頻妙語迷倒了中外記者,這種“中國式大白話”更是讓民眾拍手叫好。然而與此同時,也相對苦了當時的現(xiàn)場翻譯。把這些獨具漢語韻味語言,很自然地翻譯成英語,對于任何翻譯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因為李總理特別喜歡“打比方”。
在這么多比喻中,最難翻譯的應該是那句“(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彼時的孫寧很巧妙地借用了英語“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的習慣說法,很自然,外國人一下子就能聽懂了,這應該是本次記者招待會上最出彩的翻譯之一。一些專業(yè)的翻譯人士聽后,不禁拍案叫絕。
最有趣的是,孫寧每次翻譯完總理的回答后,都會幫李克強禮貌性地補充一句:“Thank you!”。這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也彰顯著他的彬彬有禮,紳士風度。
李克強深知百姓,懂百姓話語,又有著國際視野。很多人不知道,他能說一口流利英文并常年堅持閱讀英文原著。李總理在答問時,提到他平時會閱讀國外媒體報道。還時不時面帶微笑,側(cè)耳傾聽翻譯的表述。在一次翻譯講完后,李克強側(cè)頭笑道:“你代我把Thank you給說完了?!睂O寧和很多記者都被總理的幽默逗得忍俊不禁。
“高翻”是這樣“煉”成的
曾經(jīng)擔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的過家鼎大使(曾擔任中國駐馬耳他和葡萄牙大使)專門負責挑選和培養(yǎng)翻譯。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那天上午,李克強記者招待會剛開始,鏡頭晃過翻譯的面孔,過家鼎就認出了他,孫寧是翻譯室年輕一代翻譯中非常優(yōu)秀的。
過家鼎告訴筆者,能夠上兩會的翻譯,都是從翻譯室所有翻譯中挑選最頂尖的,他們的水平一定要達到“完整、準確、通順、易懂”。過家鼎透露說,不要看上兩會的翻譯都很年輕,他們至少都是有著十幾年的翻譯經(jīng)驗的“老人”了。有著深厚的翻譯功底和豐富的實踐,才有資格為國家領導人做翻譯。
在公眾眼里,從翻譯室走出來的高級翻譯都很“神通”, 能夠最終到兩會臨陣翻譯,有傳聞都是經(jīng)過了“魔鬼訓練”。不過,過家鼎給筆者辟謠說:“太夸張啦,哪有這么恐怖。”至于如何培養(yǎng),他說:“除非跟隨領導出訪,翻譯室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就是打開電視或收音機,看CNN等這些外媒,大家要一邊聽新聞,一邊把里面的信息完整準確地復述或者翻譯出來?!贝蠹易谝黄穑喠髂罡遄?,剩下的人記錄、翻譯,然后互相評論,哪里漏了,哪個翻譯得不好,應該怎么翻譯。過硬的功夫,就是靠這樣長年累月不??嗑毝伞?/p>
孫寧說,翻譯是有一定技巧的,為了提高速度,部分內(nèi)容會用一些符號來代替?!氨热纭捻椈驹瓌t可以用‘四字來代替,‘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以用‘和字外面加一個圈來代替。”除此之外,領導人發(fā)言的時候,你不可能讓他停下來,即使是連續(xù)10分鐘的講話,也得盡可能全部翻譯出來。因此,記筆記是翻譯的一個工作重點,這就需要不斷地練習臂力。
外界很少了解的是,每年兩會前,翻譯們會提前一個月左右接到通知,誰為外長做翻譯,誰為總理做翻譯等等,孫寧說從那時起,接到任務的翻譯就進入“沖刺階段”。不過這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而是有一個團隊在一起準備。以總理的記者會為例,大量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對兩會熱點問題的調(diào)研,琢磨記者們會提出什么問題,猜測可能會用到的成語典故和詩詞等。由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像古詩詞等這些獨具漢語韻味的語言都很難譯,翻譯室會商量一下看怎么翻譯。
總而言之,就是平時多做這方面的積累,不然現(xiàn)場那么短的時間里,根本來不及應變。孫寧說:“翻譯成語典故等,最難的不光是將其翻譯成英文,你還要聽懂總理在說什么。你連總理在念什么詩,表達了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怎么翻呢?”不要多、不要少、不要花哨、不要深奧,要讓大家都聽得懂。這是一些基本的翻譯要求。最有趣的是,“大戰(zhàn)”前,他們還要模擬召開記者會,不上場的同事充當陪練,設計出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此外,也還會進行“彩排走場”。
孫寧介紹自己在外交部的工作狀態(tài)時說:“有點上學時的感覺”?!懊刻煲茉缙鸫玻燘BC(英國廣播公司)、VOA(美國之音)等充實自己。晚上回去要做功課,總結、回顧當天翻譯的東西。有時候剛下飛機,時差還沒倒過來,就被叫去,一翻譯就是好幾個小時,回來后全身酸痛,疲憊不堪,感覺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頓。”不過,孫寧也體會到其中的成就感,“尤其是給領導人當翻譯,他們是我非常敬重的人,我覺得這是件非常幸福的事?!?/p>
就在孫寧給李克強總理當翻譯一個月后,2013年3月下旬,習近平離開首訪地俄羅斯開始非洲之旅,接連訪問坦桑尼亞和南非。由于兩國的通用語言是英語,這次習總的英文隨行翻譯仍是孫寧。能接連給主席和總理做翻譯,這位80后帥哥一時走紅網(wǎng)絡,受到很多人的熱捧。不少網(wǎng)友更是驚嘆:追星就要追這樣的星!
同以前伴隨領導人的那個略顯內(nèi)向的大男孩相比,如今的孫寧渾身散發(fā)出更加成熟、自信的光芒,儼然已經(jīng)成為青年偶像的他,對于自己的突然走紅也顯得很是淡然:“這不過是我的本職工作而已。用一句古話來說就是:‘無他,唯手熟耳!”
鏈接:
外交部翻譯室的工作內(nèi)容
中國外交部翻譯室主要負責重要外交文件,文書的英、法文筆譯,與外交部安排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其他重要外事活動的英、法文口譯;承擔外交部組織的國際會議的同聲傳譯;培訓英、法文高級譯員。翻譯室是一支非常年輕的團隊,全室平均年齡只有30歲左右,約80%的干部年齡在35歲以下。同時,翻譯室還是一支以女同志為主力軍的隊伍,女干部占全室總?cè)藬?shù)的大約70%。
翻譯室的選才標準
翻譯室的干部來源大多為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yè)生。早在建國初期,周恩來總理就提出外事干部要“站穩(wěn)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yè)務,嚴守紀律”,這十六字方針同樣是外交翻譯工作的指導方針。具體到外交翻譯人員的素質(zhì)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忠誠可靠的政治素質(zhì)和扎實的政策理論功底。其次是業(yè)務素質(zhì)。外交翻譯需要有扎實的中外文語言基礎,廣博的知識面,過硬的翻譯技巧,心理素質(zhì)穩(wěn)定,反應快。三是綜合素質(zhì)。一個好的外交翻譯不僅要有很強的文字翻譯功底,還要有綜合分析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辦事能力,必要時既能提煉翻譯要點,又能兼任記錄、簡報乃至禮賓工作,真正做到一專多能。
外交部隔幾年都去全國一些重點外語院校挑選后備人才,一般是系里前三名的,接著到外交部培訓,培訓一段時間后考試,再淘汰掉一批,最后剩下的只有三五個人。進入外交部后,還得繼續(xù)學習和鍛煉2~3年左右才會上正式場合做翻譯,前三年主要是學習、熟悉業(yè)務,派遣到聯(lián)合國或歐盟等機構進行進修,了解國際會議等的翻譯等。
從外交部翻譯室走出的人才
外交部的翻譯榮譽高于收入,其實憑他們的能力出去工作比在外交部拿的多不少,很多人沒有這樣做。從翻譯室走出的許多翻譯后來都成為了出色的外交官,比如原來翻譯室的日語翻譯唐家璇,原英語翻譯楊潔箎等。2011年因在兩會記者會現(xiàn)場流利地翻譯溫總理引用的古詩詞,坐在總理身邊的張璐受到眾人追捧,走紅網(wǎng)絡,其微博點擊排名甚至超過劉翔。從翻譯室成長起來的還有張建敏、付莉華、朱彤、雷寧、秦敏、周景興、戴慶利、費勝潮等一批年輕知名的翻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