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仁榮
摘 要:“贏”由五個漢字組成:亡、口、月、貝、凡,包含著贏家必備的五種素質。同時,這五個漢字也蘊含了語文老師要想功應該具備的五種能力。
關鍵詞:創(chuàng)新;口才;修身;專業(yè)技能;淡泊
贏,是一種超越和進步,一個人要想贏,他首先必須具有贏的意愿,要有追求進步,超越自我的理念。作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更要有贏的思想,要力爭成為有思想、有內涵、有素養(yǎng)、有追求、有魅力的老師。語文學科教學影響深遠,延伸到學生精神的各個領域,甚至關系到學生終身的生活質量。那該如何修煉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呢?筆者認為,中學語文老師必須具備五種能力,五項俱全,“贏”也就必然。
“贏”由五個漢字組成:亡、口、月、貝、凡,包含著贏家必備的五種素質。在語文老師身上,這五個漢字也蘊含了五種應該具備的能力。亡,不想滅亡,只有創(chuàng)新;口,能說會道,成就口才;月,自我修煉,言傳身教;貝,專業(yè)技能,資本無限;凡,淡泊寧靜,寧靜致遠。筆者認為,亡、口、月、貝、凡,五種能力,五項俱全,必然成“贏”,這也很好地詮釋了一個優(yōu)秀語文老師的煉成之道。
一、亡:不想滅亡,只有創(chuàng)新,練就教學能力
“贏”字的組成要素一是“亡”。亡:本義是死亡,可引申為危機意識。世上萬物無時無刻不處于變化之中,危機意識讓我們不但要預知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危機,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進取,否則就會故步自封,面臨不進則退的危險。因此,與“亡”對應的教學能力是創(chuàng)新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建設高中語文新課程,應根據(jù)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但在新課改浪潮的猛烈沖擊下,語文教育卻面臨了許多的尷尬和困惑。曾幾何時,報紙媒體甚至“口誅筆伐”,認為語文教育只有框框,沒有靈性;只有基礎,沒有文化;只有形式,沒有內容……這是因為我們骨子里面沒有真正的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語文老師本身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培養(yǎng)出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新時期的語文老師必須緊跟時代,扣緊新課改要求,銳意進取,教材靈活處理,教法推陳出新,才能做一個創(chuàng)新型的語文老師。
在《論語》的教學中,筆者就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的嘗試。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和“選修”教材都安排了國學經典《論語》,由于時代久遠,學生在文字理解上尚存在一定難度,更不用說深刻理解其中內涵了,很多學生是“敬卻畏之”。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論語》的興趣和效率,筆者把《論語》教學當成一個整體教學,縱觀全局,分散教學,形式靈活。高一時引導學生以競賽的形式讀《論語》。
1.利用課前三分鐘,人人登臺講《論語》,背誦出要講的內容,再釋詞,講解內涵,最后聯(lián)系實際談談這則《論語》的生活啟示。為了演講好這三分鐘,同學們組成了學習小組,精選語段,積極“備教”,交流心得,他們樂此不疲,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真誠的掌聲。為此,我在班級一角還設置了榜單,進行評比,激發(fā)學生的熱情。
2.鼓勵學生積累名句,背誦名句,張貼“《論語》名句背誦記錄表”,誰填寫得多誰就是勝利者。這種有所創(chuàng)新的背誦方式,遠遠超過了直接布置任務背誦的效果。到了高二的《論語》選修課,通過高一的積累,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興趣基礎,我就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閱讀,做好讀書筆記,圈點批注,然后充分發(fā)揮學生“寫”的功能。如,寫感悟,哪怕是只言片語,只要寫出心中的共鳴點;寫片段賞析,找出精彩之處細細品味;仿寫,仿出韻味,仿出手法;最后,鼓勵學生反思、提煉、綜合,深入剖析,習作成篇。老師選出佳作,展示成果,推薦刊登,讓學生的思想和認識得到不斷地發(fā)展和進步。正是這樣靈活多變,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論語》從“敬而畏之”變成了“敬而愛之”??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根據(jù)教材的不同風格和特點,制訂出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法,一定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不但可以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愛上語文,在快樂中學習語文。
二、口:能說會道,成就口才,培養(yǎng)語言能力
“贏”字的組成要素二是“口”???,本義:嘴。引申為口才。對于語文老師來說,與口對應的能力就是能說會道,需處理好教學語言運用的藝術。十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充分認識到,教學語言的運用如何,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爸緹o言不形”,教師的工作離不開口頭講授。好的教學語言,有時像汩汩流淌的泉水,滋潤著學生求知的心田;有時像大海澎湃的波濤,激蕩著學生渴求的心靈。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必須掌握一定的語言教學藝術。
1.教學語言的清晰洪亮應排在第一位。課堂上,纖弱的聲音缺乏鼓動性,學生聽得吃力,易疲勞走神。而你的聲音越洪亮、越清晰,就越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授課效果。但這種清晰洪亮并不等于大聲嚷、高聲吼。我們要科學有度地把握好自己的聲音,多體會,多琢磨,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以追求聲音的最佳效果。
2.打造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語文課堂。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聲調的運用之所以具有意義,倒不僅僅是為了嘹亮地談吐,而是為了更準確地、生動地、有力地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本徒虒W來看,教學內容有深有淺,有主有次,思想感情有濃有淡,有強有弱,這就決定了你的教學語言應抑揚頓挫,富于變化,喜怒哀樂,各有其音。如,“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要讀出王熙鳳的爽朗、潑辣;如,祥林嫂在講述兒子阿毛在雪天被深山里的野獸吞噬的故事時,要講出心里沉重的悲傷之情;“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边@時我們就要讀出桑地亞哥這個硬漢堅定勇敢的語氣……如此注重教學語言中語調語氣的變化,不僅是學生的要求,更是老師表達思想感情的要求,從而使語文課堂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使知識的傳授取得最佳
效果。
3.言簡意賅的教學語言。恩格斯說過:“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而這是冗長的論述絕對做不到的?!苯虒W語言必須要干凈利落,體現(xiàn)其精煉性,加一句嫌多,減一句太少。只有這樣才能言之有物,絲絲入扣,豐富課堂信息量,學生愛聽、愛學,受益匪淺。
因此,處理好課堂上的語言細節(jié),是語文老師課堂走向成功的階梯。
三、月:自我修煉,言傳身教,塑造為師形象
“贏”字的組成要素三是“月”。月:本義:作為偏旁的“月”字97%都是指身體,引申為健康與修身。遠古時期,贏主要靠強健的身體,但隨著文明的進步,一個人要想贏,不但要強身,更需要修身,注重自我修煉。語文老師更需要修煉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但做好言傳,更要重視身教。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際交往中的實際效果,只有約百分之二十由語言決定,而另外約百分之八十則是由人的舉止、動作、姿勢、體態(tài)等決定。儀態(tài)是一個人知識、閱歷、文化和教養(yǎng)的集合。因此,語文老師能否修煉好自己的言行,表現(xiàn)出自己優(yōu)雅的儀態(tài),展示出自己良好的教養(yǎng)和美的風度,也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怎樣站、怎樣坐、怎樣從桌子旁邊站起來。這一切對老師來說都是必要的。如果沒有這些技巧,他就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可見,教育家多么重視老師的一舉一動,老師行為一定要合乎禮儀規(guī)范,做一個舉止得體的老師。曾記得,上課時,我彎腰向學生問好,學生腰更低,問老師好的聲音更響亮;曾記得,我批改完作業(yè),總是分好組別,不弄亂、弄皺,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也是整齊有序,組別清晰;曾記得,面對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我總是耐心的圈點批注,學生面對作業(yè)中的錯誤,也是認真訂正,不敢馬虎;曾記得,老師范背《離騷》,讓學生迎難而上,激發(fā)了背誦經典的興趣和樂趣……這些點點滴滴,更讓我深刻意識到了,老師的真才實學雖然重要,但更不可忽視行為舉止的修養(yǎng)。一位舉止得體的老師,肯定也是一位治學嚴謹、修養(yǎng)良好的老師。
四、貝:專業(yè)技能,資本無限,提高專業(yè)能力
“贏”字的組成要素四是“貝”。貝:本義:貝殼——古代指貨幣,引申為用來交換價值的資本。廣義的資本可以理解為金錢、資源、專業(yè)技能。對于教育者來說,實現(xiàn)價值交換的資本主要就是專業(yè)技能。因此,與“貝”所對應的能力是:專業(yè)技術能力。
新課程標準所體現(xiàn)的新理念呼喚語文老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要使學校取得長足的發(fā)展,要使每一位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老師的專業(yè)技能必須得到發(fā)展。只有有了深厚的專業(yè)知識,高超的專業(yè)技能,語文老師才擁有了強大的交換價值的資本,才能使教學充滿生命力。
1.腹有詩書,豐富學識。曹勇軍老師在《從才學識德說語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一文中指出:“知識淵博,是語文老師專業(yè)化水平的絕對尺度和終身的職業(yè)追求。”語文老師要想能夠教給學生足夠的“水”,自己首先必須是“活水”,才能源源不斷的灌輸給學生。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必須學習,必須讀書,一個語文老師缺少經典閱讀的積累和底氣,就很難有專業(yè)力量去建立自己的專業(yè)自信,讀書學習不但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可以感染人的精神氣質。語文教師只有多讀書,才能豐富自身學識,才能擴大自己教書育人的資本。
2.反思成長,強化動力。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老師成長的共識:成長=經驗+反思。因此,從老師成長的角度看,反思教學是老師的一種自我學習,自我提高?!敖倘缓笾А保ㄟ^反思,我們會不斷的發(fā)現(xiàn)困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地提高自我修養(yǎng),促使自己拜師求教,以此來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實現(xiàn)自我。
在教授市級公開課《王何必曰利》時,我是這么反思的:對于自己的不足,我覺得主要有三點:①我在上課的時間安排上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討論時間,因此在結尾時有點倉促;②當老師給出一個問題時,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組織好答案,答題盡量準確到位;③“何必曰利”,孟子主要是針對“王”來說的,老師有必要花時間跟學生明確在孟子那個時代“不曰利”的主要對象。通過這次的反思以后,筆者在處理教材和掌控課堂上能夠以此為鑒,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葉瀾老師說:“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我想,名師暫且不說,但一定會在教學上取得長足的進步,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深度、會總結、會交流的成熟的老師。
五、凡:淡泊寧靜,寧靜致遠,造就學者風范
“贏”字的組成要素五是“凡”。凡:本義:凡的本義主要有兩層,其一,凡塵、凡間。其二,平凡、平常,引申為平常心。因此,要想真正的贏,更不能急功近利,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韓愈明確指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弊鳛橐幻蠋煾鼞撁鞔_自己的職責所在,做一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得之坦
然,失之泰然。切不可讓自己陷入物欲橫流的漩渦,滋長各種攀比之風,奢求更多的額外回報。如果這樣,那就是出賣了自己作為老師的靈魂,喪失了自己的人格追求,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平心而論,房子再大,一張床足矣;佳肴再多,一碗飯足矣;肚子再大,一瓢飲足矣。作為老師,就應該“知足常樂”,樂于奉獻,淡泊名利,志存高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教育,保持一顆平常心,定能寧靜致遠,成就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
綜上所述,從“贏”字入手,語文老師就應該是一個想贏、敢贏、有追求的老師;從“贏”字解剖立意上,語文教師就必須具備“亡、口、月、貝、凡”五種能力,保持一顆平常心,自我修身,加強專業(yè)技能,鍛煉口才,不斷創(chuàng)新,五項具備必成“贏”!贏之路,師之道,要贏就要拼,有拼才會贏,這樣一定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
參考文獻:
[1]張彬福.怎樣成為一名優(yōu)秀語文教師[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3.
[2]高飛,李廣順.優(yōu)秀教師站好三尺講臺的101個“細節(jié)”[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05.
[3]王福強.用心做教研:一線教師最需要的教研策略[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06.
[4]賈海龍.優(yōu)秀教師走向成功的101條“法則”[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05.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