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獨抒性靈”是創(chuàng)作的初衷。其中的“性靈”可以是作者的旨趣、愛好,也可以是某些大一點的情感感悟。因此,情真意切是任何一篇優(yōu)秀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是從現(xiàn)今許多學(xué)生的作文來看,他們要么片面地追求文采的華麗,要么追求議論的艱深晦澀,要么以一些玄妙的故事來吸引讀者,要么編幾個悲慘的事例來賺取眼淚,很少有人忠實地抒發(fā)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因此,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文章時,往往不知所措,更不能“感其所感、悟其所悟”。其實,這是寫作的大弊。那么,我們在日常的學(xué)生作文訓(xùn)練時,怎樣才能讓學(xué)生知道如何歷練自己的情感,并使文章充盈情思呢?通過近十年的語文作文教學(xué),我想一個人的情思醞釀、迸發(fā),無外乎需經(jīng)過以下三個階段:
一、清泉洗滌——“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
學(xué)生平時所承受的壓力太重,所受的影響也太多,許多時候,周圍的環(huán)境讓他們心靈疲憊,無法靜下心來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但是寫作畢竟是一件神圣、純凈、嚴肅的事,不應(yīng)存有絲毫雜念。這就像我們種花植草,如果是帶著某種欲望去做,往往就會導(dǎo)致花草的扭曲變形,失去自然美。故而,上寫作課或動筆之前,必須用“潺潺流水”洗滌自己的心靈,除去污垢與雜念,力爭使自己做到“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劉勰《文心雕龍·神思》),達到“靜、凈、空”,因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精騖八極,心游萬仞”(陸機《文賦》)。這和佛家、道教中的“只有心底靈空,方見一花一世界”、“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有異曲同工之妙??梢娨雽懞靡黄恼拢皩幝曥o氣、摒除雜念”應(yīng)為基礎(chǔ)。
二、情思騰涌——“大凡物不平則鳴”
韓愈曾說:“大凡物不平則鳴。”我們心中也有塊壘:或感動、或悲戚、或豁達、或隨分、或憤懣、或欣喜、或無奈……那么請不要忽視這些瞬間的情感,應(yīng)努力地將其抓住,并使自己時時停留在這種曼妙的世界中,再時常地回憶、品讀、思索這些留在心靈深處的痕跡。只要我們仔細地回味、想象,總能找到讓我們心靈為之顫動的東西。那么,請記錄下這個顫動的心靈瞬間,讓其成為永恒的美麗。如此,文章就會有了色彩,有了靈魂!
三、厚積薄發(f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記得有個廣告詞寫得很好:“比河更深的是海,比海更深的是人的心靈。”因為我們的心靈如海一般深沉、悠遠、睿智、理性。
培養(yǎng)學(xué)生深沉悠遠的情懷是我們寫作課上情感歷練的最后階段,也是把關(guān)階段。我們寫文章不是無關(guān)痛癢地呻吟、嘮叨,更不是簡單地重復(fù)或堆砌,也不是有了某種感情就可以去吶喊、狂吼、咆哮、咒罵,我們需要將即將表達的情感,在心中反復(fù)地咀嚼、反芻,揀其精要的留下,將粗俗、無關(guān)的拋棄。同時,還應(yīng)在腦中形成一個大致框架:怎么安排結(jié)構(gòu),怎樣選擇一種恰當?shù)谋磉_方式,怎樣準確地傳遞心中的思想。我們最終表達出的情感,千萬不能被自己的語言簡單化了、淺陋化了、甚至符號化了!一定不能忽視豐富情感和實際文字的相互協(xié)調(diào)!因為,寫文章不只是情感的簡單宣泄,而是一種審美、享受的過程!所以,面對激情滿懷,我們不僅要真情對待,更要理性取舍、小心呵護。否則,寫出的文章可能千瘡百孔、不堪入目!
當然,要達到以上三種寫作境界,絕非一日之功。平日里,我們要經(jīng)常提醒學(xué)生,注意觀察,留心變化,時刻滌蕩心靈,潛心感悟,精心積累,積淀情感以備日后的“博發(fā)”之機!
參考文獻
[1]劉 勰.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陸 機.文賦[M].南昌: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2003.
[3]余映潮.余映潮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責(zé)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