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物質財富充裕和幸福指數(shù)相對較低的悖論時代,人們衣食無憂卻不知幸福為何物。那么到底怎樣才能利用財富增加我們的幸福指數(shù)呢?答案就是尊重財富!這不僅包括創(chuàng)造財富,而且包括運用財富。
最近看到一篇報道,大意是一名沙特王子以誹謗為由起訴《福布斯》雜志,因為該雜志在年度富豪榜中說他的財富只有200億美元而不是近300億美元。聯(lián)想到社會上一些人對待財富的態(tài)度,筆者認為是時候倡導尊重財富了。
改革開放30余年,經(jīng)濟繁榮帶來的最顯而易見的成果就是個人、家庭、企業(yè)、社會的財富不斷充裕。然而,在對待財富的問題上,我們既沒有類似于西方的宗教信仰約束,也沒有良好的財富文化傳承,更缺乏健全的法律道德約束,進而致使類似于藏富、炫富、斗富、崇富等扭曲的財富觀應運而生。長此以往,不僅會使得社會道德淪亡,而且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因此,樹立起尊重財富的觀念,對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長足進步都有深遠意義。那么到底怎樣才算是尊重財富呢?
尊重財富既要重視物質財富,也要重視精神財富。過去,物質財富的豐富程度直接決定著社會與個人的富裕程度,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感受到除了物質財富的不可或缺之外,精神財富也必須得到滿足。富裕的概念必須重新定義。姑且將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比做經(jīng)濟學中的兩種商品,等富裕曲線比做經(jīng)濟學中的無差異曲線,進行一個類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兩者任其一極度匱乏時,兩者的組合點是沒法達到更高的等富裕曲線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富裕程度是無法進步的。只有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共同提升、同時滿足,個人與社會的富裕程度才能跨越到一個更高的等富裕曲線上,我們的富裕程度才能增加,生活水平才能更好。
尊重財富既要重視創(chuàng)造財富,也要重視運用財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在反思財富與幸福的關系,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物質財富充裕和幸福指數(shù)相對較低的悖論時代,人們衣食無憂卻不知幸福為何物。那么到底怎樣才能利用財富增加我們的幸福指數(shù)呢?答案就是尊重財富!這不僅包括創(chuàng)造財富,而且包括運用財富。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財富的創(chuàng)造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享受幸福的基礎,但是真正讓幸福感得到升華的是善用財富。這就是要“富而好禮”,要用不斷創(chuàng)造的財富來增加社會的福利水平,保障國家安全,增進人民自由??突l(fā)表的題為《財富的福音》的文章如今已成為公益事業(yè)的經(jīng)典,他表達了這樣一種信仰:社會的貧富不均是上帝定的,那些處于社會上層的人是憑才能和努力達到的,但是一旦擁有了財富和榮譽,就有責任為幫助不幸的“兄弟”和改善社會而做出貢獻,這也是上帝的旨意。
尊重財富既要重視個人財富,更要重視社會財富。我們的社會正在向市場經(jīng)濟轉型,與任何其他社會一樣,這一時期難免會出現(xiàn)浮躁和迅速致富的美好幻想,也就是在這種誘惑驅使下,不少人為了自身的蠅頭小利而喪失道德底線。官員瘋狂斂財、商人囤積居奇、廠家背信棄義等等,這些行為只會使得極個別人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但是其負外部性卻損害了整個社會?,F(xiàn)代意義上的尊重財富如果僅僅只是強調個人財富的充裕顯然不合時宜。財富本身就具有社會性,不可能是任何一個人創(chuàng)造的,它凝聚的是社會集體的力量。正確對待個人財富與社會財富的態(tài)度應該是:主張增加個人財富,也要增加社會財富,增加個人財富不得以犧牲社會財富為代價。而在面對個人財富與社會財富相矛盾時,要堅持以社會財富為主,甘愿放棄一些個人財富,因為從長遠看,社會財富的滿足才是對個人財富的最大保障。當然,這并不是說任何時候個人財富都要讓步于社會財富,正當、合理的個人財富必須予以尊重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