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平
【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宮頸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局限性和可行性。方法:對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3月接收的12例行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的患者的臨床診治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患者術后進行隨訪。結果:12例手術患者中,1例患者進行了宮頸錐切,2例患者進行了陰式宮頸次切除,9例行清掃盆腔淋巴結和陰道宮頸切除。手術前采取PMV(長春新堿+絲裂霉素+卡鉑)方案對患者實施新的輔助化療;手術后采用MPV方案對2例患者行補充化療;僅有1例患者在術后35個月出現了復發(fā);1例患者接受了輔助生育的診療,促排卵和取卵5枚,因為內膜較薄沒有做移植手術;到目前為止,12例患者中尚無受孕生產者。結論:保留早期宮頸癌患者的生育功能是安全的、可行的,特別是當腫瘤的直徑小于1.8cm時,效果較佳。為了降低復發(fā)的幾率,應該在手術前對是否存在陽性淋巴結、腫瘤大小、淋巴血管深部間質浸潤、和不良病理類型等影響復發(fā)的因素進行認真評估。
【關鍵詞】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可行性;局限性
目前宮頸癌在世界各地都有發(fā)生,是女性各種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癌瘤,每年新發(fā)現的宮頸癌患者超過50萬例[1]。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宮頸癌死亡率占總癌癥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由于女性的生之年齡在逐漸推遲,很多婦女在生育之前都進行了宮頸癌的廣泛而有效的篩查,使得宮頸癌在發(fā)病的早期就被診斷出來[2]。傳統(tǒng)的根治宮頸癌的手術大多無法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如今受到了挑戰(zhàn),而當前臨床研究的熱點則是圍繞著“既能治療腫瘤,又能保留住患者的正常生育功能”進行的[3]。本研究探討了我院接收的12例早期宮頸癌患者,保留他們生育功能的局限性和可行性。
1.材料和方法
1.1 臨床材料
對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3月接收的12例行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的患者的臨床診治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都有生育的要求,平均年齡是12~38歲;其中,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1例,已經生過孩子的3例,從未生育過的8例,他們以前均未有較為明顯的婦科病史;腫瘤直徑小于等于和大于1.8cm的患者各為2例、3例,臨床上分為IB1和IA1兩期,各有7例、5例;分為三種病理類型:鱗癌11例,宮頸胚胎性的橫紋肌瘤患者1例。
1.2診療方法
12例手術患者中,1例患者進行了宮頸錐切,2例患者進行了陰式宮頸次切除,9例行清掃盆腔淋巴結和陰道宮頸切除[4]。手術前采取PMV(長春新堿+絲裂霉素+卡鉑)方案對患者實施新的輔助化療;手術后采用MPV方案對2例患者行補充化療[5]。
2 結果
患者出院后進行隨訪,隨訪是時間是:在出院后的2年之內每3個月隨訪一次、2年-5年內每半年隨訪一次;隨訪的內容如下:婦科常規(guī)檢查、腫瘤標記物、盆腔超聲檢查等。僅有1例患者在術后35個月出現了復發(fā);1例患者接受了輔助生育的診療,促排卵和取卵5枚,因為內膜較薄沒有做移植手術;到目前為止,12例患者中尚無受孕生產。臨床資料見表1。
3 討論
3.1宮頸癌特點
對宮頸癌進行病理學研究,結合其生物學特性,發(fā)現宮頸癌有一下幾個較為重要的特點:①沿著主韌帶的平行方向常見宮旁浸潤。② 在主韌帶垂直方向的的擴散是晚期病變的特點之一,而少見于早期病變[2,3]。③不良預后以腫瘤體積和淋巴血管間隙浸潤為指標[1]。這些特點都為維持患者的生育功能、實行宮頸切除而保留子宮體的手術提供了重要依據。依據切除宮旁組織的范圍和手術的切入路的不同,可以將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分成幾類,目前較為公認的宮頸根治手術是RTV(經陰道宮頸廣泛切除術)[4,5]。
3.2影響病情復發(fā)的因素
①本資料僅有1例患者出現1例復發(fā)(1/12),其臨床特征是:IB1期、鱗癌(低分化)、腫瘤直徑是2.9cm,手術之前采用PMV(長春新堿+絲裂霉素+卡鉑)方案實施了介入化療[1]。手術后的病理特征是:宮頸出現低分化的鱗狀細胞癌,宮頸粘膜受到了嚴重影響,累及最深處已達管壁的三分之二層面;淋巴結未見癌,共35枚[3]。手術后,進行了PMV補充化療,28個月后發(fā)現子宮下段位置出現了腫瘤復發(fā)。腫瘤大小是復發(fā)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許多研究表明,腫瘤大小會嚴重影響到腫瘤的復發(fā)率,當腫瘤直徑大于1.8cm時,復發(fā)率會更高,應該按實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廣泛切除術,將會降低復發(fā)幾率[5]。
②LVSI (淋巴血管間隙侵潤)與患者病情的復發(fā)有著密切的關系,一些研究表明,只有5%的伴 LVSI患者在進行RVT手術后淋巴結呈現陽性,所以單純的淋巴血管間隙侵潤不足以成為患者保留其生育功能的禁忌。本研究中資料中,手術后的患者還沒有出現妊娠者,這可能與時間較短、患者數量較少有關,還可能是少部分患者還沒有妊娠的打算[4]。3/5的腫瘤患者是在手術后兩三年之內出現復發(fā),所以,要嚴格的進行隨訪,掌握好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患者在術后半年恢復期內做好避孕,半年后即可妊娠;妊娠困難的患者,經過全面不孕檢查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而有一部分患者確實需要一些助孕技術來輔助生育[3]。
綜上所述,經陰道宮頸廣泛切除術(RVT) 是治療早期宮頸癌患的手術中較為安全的手術方式[2]。經該手術治療后,患者的恢復情況較好,妊娠結果良好,特別是腫瘤的直徑小于1.8cm時,患者的死亡率和發(fā)病率都明顯降低;而對于一些風險較小的患者可以進行非根治性手術。與此同時,患者的不良不理類型、腫瘤的大小、陽性淋巴結是否存在等因素都會影響患者的術后復發(fā)情況,應盡量在手術前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認真評估[5]。腫瘤直徑較大的患者,可以在手術前借助新輔助化療方法,來擴大手術的指征,這種方法也使該部分患者保留住生育功能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 李琎,吳小華. 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腹式根治性宮頸切除術——一項潛在獲益人群的研究[J]. 中國癌癥雜志,2012,06:407-412.
[2] 陸安偉,王建三,李智,紀綱,汪俊濤,林群,秦娟. 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宮頸切除術6例臨床分析[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06:469-470.
[3] 姚遠洋,王悅,王建六,張震宇,孟元光,沈鏗,郭紅燕,李斌,吳玉梅,溫洪武,張毅,趙超,魏麗惠. 早期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療后腫瘤和妊娠結局的多中心研究[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01:4-7.
[4] 鄧君麗,王莉,高霞. 保留生育功能的經腹廣泛性宮頸切除術臨床探討[J]. 醫(yī)藥論壇雜志,2013,02:83-85.
[5] 莫筱蘭,沈惠青. 保留生育功能根治性宮頸切除術的手術配合[A]. 中華護理學會.中華護理學會第16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上冊)[C].中華護理學會:,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