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賓
至今想想這些兒時游戲,雖然苦澀,不乏其樂。在那個生活單調(diào)的童年時代里,正是這些簡單的游戲活動,讓我們充實,讓我們開心,讓我們一生難忘。
跑旱船、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這些民間傳統(tǒng)娛樂文藝節(jié)目,會在春節(jié)后到正月十五這一段時間紛紛登場,給過春節(jié)的人們帶來各種歡樂。我的兒時記憶里,這些節(jié)目豐富多彩,占據(jù)我大腦所有的空間,揮之不去,最令我難忘的當數(shù)兒時我們玩踩高蹺的游戲啦!
童年時代,生活拮據(jù),花錢的游戲根本玩不起。別說是擁有一樣像樣玩具,有時就連交學費也很困難,可是這樣也擋不住我們愛玩。沒有玩具,我們自己動手,其中做高蹺就是最簡單的啦!因為它不需要多少成本,而且是就地取材,木頭在我們農(nóng)村老家到處都是,至于制作的工具,在當時也是相當?shù)暮脤?,有時只需要給別人說幾句好話就可以。我家本族一個大爺會做木匠活,他手里什么樣的工具都有,我們的高蹺一般都是他做的。
我們兒時玩的高蹺分為長高蹺和短高蹺兩種,其實他們制作的原理都一樣,長高蹺有兩個扶手,利于初學的小朋友玩,短高蹺大約有半米,直接綁在兩條腿上,不用手扶就直接可以玩啦!
我至今還記得我大爺給我做高蹺的情景。他找來兩根和我身子一樣高的木料,兩塊手掌似的木板,再拿來鋸子、斧頭和鑿子,噼哩啪啦就做起來了。先將兩根長木料的樹皮去了,再在大頭那端二十至三十公分處劃了個記號,然后用鑿子在記號處鑿出一個小長方形的榫眼,后來才知道,這活很有講究,榫眼太大,高蹺柄容易在此處折斷;太小,腳踏板的榫頭也就得細小,那樣腳踏板的承受力就小了,體重稍重,就容易踏斷踏板。鑿好榫眼后,再拿過兩塊木板,用鋸子鋸出與榫眼一樣大小的榫頭,用刀修整一下,然后將榫頭敲進榫眼中,一定要牢固,若有縫隙,也得用木釘擠緊。這樣一副簡易的長高蹺就算做好了。
看著這副高蹺,我那個高興勁甭提了,抓起高蹺跑回家,飯也顧不上吃就開始玩起來。這高蹺并不好學,初學者主要是掌握平衡問題,如果一味的講究高而忽視平衡,你是玩不好的。我第一次借別人的高蹺玩時就是沒有注意這些,結(jié)果弄個嘴啃泥,摔得額頭上起個大青包,好長時間才下去。有了那次的教訓,以后我踩高蹺都非常的小心。今天,我有了自己的高蹺,一定把這踩高蹺的技術(shù)練到家。
沒有人的時候、吃過飯的空隙、有月亮的夜晚,我都會刻苦地練習踩高蹺,有時手上磨出一個個血泡,自己還是堅持練習,也不知道是著迷啦,還是貪玩。在那段時間里,有空就練習踩高蹺,慢慢的,我的水平提高了,我掌握了很多踩高蹺的技巧,有時還會在自家人面前表演一番,博得大家一笑。長高蹺練好后,我就會央求大爺再給我做一副短高蹺,因為短高蹺直接綁腿上,玩起來更方便。
春節(jié)一過,在我們農(nóng)村是最閑的時間,每年從初一到十五,農(nóng)村老家都會有很多民間娛樂節(jié)目。跑旱船、耍龍燈、舞獅子、跑竹馬等等,看著這些精彩的節(jié)目,我們小孩子高興起來就該玩自己的游戲啦!大家紛紛從家里拿出高蹺,一起到村頭的空地比賽高蹺。
高蹺游戲我們玩得最多的當數(shù)平地賽跑,這種游戲簡單易行,也不需要多大的場地,有時村中的街道就是我們的跑道。選一個出發(fā)點,喊出一二三開始后,大家踩著高蹺出發(fā)啦,也顧不上看兩邊的人和景,一個勁地向前沖去,有時幾個挨得近的小伙伴撞到一起,他們就會一起摔倒,這樣,當他們再爬起來重新比賽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走的很遠,他們無論如何也追趕不上我們。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我自己平時的刻苦練習,每次比賽總能取得勝利,最先到達終點,有時雖然累得汗流浹背,心是快樂的!
有時我們還會進行一些難度大的踩高蹺比賽,比如踩高蹺上、下坡,雪天障礙賽。這些比賽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上坡的時候身體要前傾,每走一步都很用力;下坡的時候身體后仰,讓身體和坡道保持一定的角度,控制好平衡,要不然容易摔倒;雪天障礙賽難度較大,有雪有水,有時還有冰,走起路來,力度不能太大,先試探著走,如果陷進泥水里,你是不容易出來的,有時弄不好會摔得全身濕漉漉的一身泥,回家還得挨大人的罵。為了比賽,我們?nèi)徊活欉@些,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疲勞,穿著自己的高蹺,玩耍在童年的歲月里。
至今想想這些兒時游戲,雖然苦澀,不乏其樂。在那個生活單調(diào)的童年時代里,正是這些簡單的游戲活動,讓我們充實,讓我們開心,讓我們一生難忘。
兒時的高蹺,踩出快樂的童年。
(編輯 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