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艷軍
【摘要】隨著國內經濟的發(fā)展和國際形勢的演變,我國在價值觀領域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盡快建立起價值觀體系。習近平提出中國夢的理想追求,這對于我國的價值觀構建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通過解構價值觀包含的內容,可以建立起三維四層的價值觀模型,并根據模型提出我國價值觀構建的路徑與策略。
【關鍵詞】中國夢 價值觀 解構 建構
引言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與發(fā)展,我國在經濟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可是與這些成績相伴而行的是我國精神層面缺失的相關問題,其中,價值觀的缺失就是重要問題之一。價值觀的缺失導致部分人缺乏精神寄托、沒有前進的方向,沒有夢想。我國目前面臨著一些新問題的挑戰(zhàn),比如社會階層流動問題,20世紀80年代社會層際之間的流動還是比較健康和正常的,可以通過參軍、考學實現社會階層的流動,而目前存在著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面臨巨大壓力等問題。正常的渠道不能實現社會流動,必然出現其他的方式來實現社會階層的流動,比較著名的就是“拼爹”。這類事件的出現和廣泛傳播,一方面是因為事件本身的典型性,同時也折射出長期以來的社會不公平現象。習近平適時提出了中國夢的理想。中國夢的核心在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一百多年來中國多少代人的夢想。
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層次較高,具有宏觀性特點,為了研究中國夢的具體化,北京市總工會委托北京科技大學開展了對全市職工價值觀及其思想狀況的課題研究。北京科技大學課題組根據以往的研究資料建立了以中國夢作為理想與目標的價值觀量表。在該量表中,中國夢主要是作為一種理想、目標而存在,同時課題組還設計了個人性目標和社會性目標的問題。
價值觀研究是中國夢的具體化。價值觀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到20世紀70年代,尤其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外學術界對價值觀問題十分關注,使其成為心理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等諸學科的重要研究領域。中國的價值學理論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很快,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的理論領域,其倍受學術界與理論界的關注。①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中國社會轉型的深入,中國關于價值觀的理論探討和調查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學科主要涉及哲學、教育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人類學。②
中國夢理想下的價值觀解構
針對以上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可以看出,必須加快建立起良好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中國夢就是重要的價值觀理想與目標。
價值觀結構的理論基礎。價值觀的理論基礎是討論為什么會存在價值觀,以及價值觀由什么決定的這些問題。本文認為,人類思維的一個結果就有產生不同的評判標準,這些面對客觀現實,并反映主客體之間相互關系的標準就是價值觀。價值觀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其符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馬克思哲學原理,也與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具有相似之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基本內容則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其中一二兩個層次大致對應于馬克思基本原理的經濟基礎,三四五層次相當于馬克思基本理論的上層建筑,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由低而高,逐漸推進,只有在滿足底層需要的基礎上,才能考慮更高層次的需要,這也與馬克思基本原理是相符的。
經濟基礎對價值觀的影響表現在,它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基礎,沒有相關經濟基礎的支撐,價值觀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反過來價值觀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如果沒有價值觀對經濟基礎的約束,就會造成資本對價值觀的分離。如果價值觀與經濟基礎相互分離,只是單純強調精神需求或者單純的強調經濟需求都會導致二者的分離,只是強調精神需求容易導致空想主義,單純的強調物質需要,又會導致拜物教,這些是價值觀的異化現象,對于社會的發(fā)展都是不利的。
價值觀的結構模型。確定價值觀的理論基礎之后,需要構建以中國夢作為理想與目標的價值觀模型。中國夢作為價值觀構建的理想和目標,對整個的價值觀體系具有引領作用,反過來整個的價值觀體系又對中國夢的實現具有支撐作用,二者具有互動關系。中國夢作為形而上的概念,需要具體化和實際化,本文中表述為個人目標和社會目標問題,另外設計了對人與世界的認識,作為價值觀的哲學基礎,為了保證價值觀和中國夢的實現,設計了規(guī)則內容,這是價值觀的四個層面。在哲學基礎方面,主要考慮的問題有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社會取向、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問題;在個人性目標方面,主要包括金錢物質取向、工作成績取向、榮譽地位取向、自身修為取向等;在社會性目標層面,主要內容有婚姻家庭方面的內容、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要求、對于國家的努力和貢獻等;規(guī)則內容主要包括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約束兩個方面。
價值觀是人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價值觀就是人觀,因此在結構模型中課題組還設計了價值觀的影響因素,主要包含三個維度,分別是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和精神生活。在設計量表時,自然條件具體化為年齡,經濟基礎包含三部分內容:工作單位性質、工作類型、收入狀況等。精神生活包括文化水平和政治地位。價值觀的影響因素和價值觀本身具有相互關系。
對于整個價值觀的結構模型,本文表述為三維四層的形式。模型本身的作用就是將中國夢作為整個價值觀的理想目標和追求方向,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歷史任務在人的價值觀上具體化。以中國夢為指引的價值觀模型可以用來分析價值觀的影響因素以及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具體來講就是,可以分析三維與四層之間的關系,三維如何來影響四層,四層又將如何作用于三維,以及三維之間和四層本身之間的相互關系,這對于價值觀的引導與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在該結構模型的指導下,筆者已經對北京市企業(yè)職工價值觀的現狀與趨勢進行了研究,收效甚好。在價值觀結構模型建立之后,如何實現在中國夢理想下的價值觀建構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價值觀建構的路徑及策略
第一,頂層設計與底層呼喚相結合?!笆濉币詠硖貏e是黨的十八次代表大會以來,頂層設計頻繁見諸報端和各種文獻之中。這說明頂層設計已經成為共識之一,那就是國家建設以及改革開放這些全局性戰(zhàn)略性問題需要頂層設計,同理,在價值觀建構的過程中,更是需要考慮頂層設計。但是在頂層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底層的民間呼喚,實現上下互動,信息雙向流動,不然就是閉門造車,自我設計價值觀,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價值觀是一種思想觀念,更需要考慮言行一致的問題,特別是在黨的理論問題上,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目前在我國價值觀領域存在部分言行不一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一些黨政官員、宣傳干部臺上臺下兩重天,說一套、做一套,宣傳一套、實踐一套,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具體的價值觀實踐當中,必須杜絕這些問題,這樣價值觀的建立才有可信性,才能讓人信服,也才有實踐價值。
第三,國際與國內相結合。價值觀的建構應該借鑒一些國外的優(yōu)秀成果,但是具體操作起來還是困難重重。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不敢借鑒,這涉及的是膽識的問題,二是不知道借鑒些什么內容,這說到底是對價值觀的研究是否深入的問題,在價值觀的建構過程中,應主動去研究國外的價值觀問題,為我所用,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歐盟等一些國家或地區(qū)的價值觀問題,這些國家和地區(qū)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
第四,將思想政治工作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針對資本對價值觀的異化問題,筆者做了一定范圍內的調查,調查反映出,當前大眾主要的困擾是收入、住房等實際問題。因此,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需要更多地投入人文關懷,將解決大眾實際問題與思想問題相結合。實際問題的改善對于思想政治工作開展能起到基礎性保障作用。如果不解決實際問題,只說不做,就會失去大眾的信任,甚至使矛盾激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一味地解決實際問題,不重視思想教育和素質培養(yǎng),只會滋生個別人的貪婪思想。因此,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大眾思想政治工作,從精神層面營造良好的氛圍;另一方面也要努力為大眾解決實際問題,為大眾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
【作者為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徐柏才,張?。骸坝蒙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年第2期。
②唐文清,張進輔:“中外價值觀研究述評”,《心理科學》,2008年第3期。
責編/豐家衛(wèi)(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