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寬廣的湖泊像大海一樣,藍色是它們的主色調。然而,在世界各地也有一些色彩斑斕的湖泊,它們那些絢麗的色彩是從何而來的呢?
玫瑰湖
在非洲塞內加爾的首都達喀爾東北部約40公里的地方,一個粉紅色的橢圓形湖泊寧靜地安臥在金色的沙漠之中。由于這個湖泊的水色像是粉色的玫瑰花,掀起的浪花更像是一片片的玫瑰花瓣,當地居民都稱它為“玫瑰湖”。
這個湖是咸水湖,而且它的含鹽量絲毫不亞于死海,所以湖水的浮力也很大,會出現人平躺在湖面上卻并不下沉的現象。在湖水里生活著數以億計的嗜極菌,它們喜歡吃鹽,在適當咸度的水中會迅速繁殖。玫瑰湖并非常年都呈現出玫瑰色,而只是在每年的12月到下一年1月的兩個月期間才會出現這種現象。這是因為這兩個月內湖水最咸,在無機鹽類礦物質的作用下,嗜極菌的體色轉變成粉紅色,從而染紅了整片湖水。
紅湖
在玻利維亞西南部海拔4278米的高原地帶,有一片紅白相間的成水湖,被當地人稱為“有顏色的湖”,又稱紅湖。從遠處向湖里望去,會看到大片的湖水呈現為紅色。但并非全紅,而是有部分湖水仍然是藍色。紅湖的紅色是由于湖中一些紅色的沉積物和藻類的映襯,再加上由于湖水中富含鈉、鎂、硼砂和石膏等物質,使一些浮游生物得到了很好的生長,所以使得整個湖水被染上了淡淡的紅色。更為奇妙的是,紅湖還是紅色火烈鳥的棲息地,湖中豐富的藻類正是火烈鳥喜歡的食物,而這也就是火烈鳥紅色羽毛中色素的重要來源。
三色湖
在印度尼西亞的佛羅勒斯島,有一座克里木圖火山。數百萬年前,在海拔1639米的火山山頂,逐漸形成了一個奇異的三色湖。其實它是由相鄰的三片湖泊組成,左湖湖水鮮紅,右湖湖水碧綠,后湖湖水淡青。它們都是火山湖,不同的湖色源于不同的火山噴發(fā)物。左湖的湖水中含有鐵礦物質,因此呈現出鮮紅色-,右湖和后湖的湖水中則含有硫黃,由于含量的不同,分別呈現出碧綠和淡青的顏色。
變色湖
澳大利亞南部有一個會變色的湖泊,它是一個形成于2.8萬年前的火山湖。湖中含有大量火山噴發(fā)時沉積下來的碳化鈣。每當冬季來臨,由于氣溫較低,碳化鈣沉到湖底并凝結成晶體,此時湖水呈黑色。當嚴寒過去,春末夏初來臨之際,氣溫變暖時,這些“沉睡”在湖底的碳化鈣便悄悄上升,從而使湖水的顏色由黑色變成了灰色。到了秋天,這些碳化鈣結晶幾乎全部浮在湖面上,由于反光的原因,把天空的蔚藍色映在了湖里,湖水就由灰色變成了藍色。因此人們將它稱作“變色湖”。
金光湖
在西太平洋上的帕勞群島中,有一個十分有名的水母湖。數萬年前,水母湖曾是大海的一部分。由于地殼運動,周圍的海床升高,逐漸將它與外海隔絕,形成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內陸成水湖。湖中大多數海洋生物都逐漸消亡了,只剩下一種低等的、靠少量微生物就可以生存的水母。由于沒有天敵捕殺它們,這些水母逐漸失去起防衛(wèi)作用的毒素,游客可以放心地和它們共游。這些無毒水母主要靠海藻分泌的營養(yǎng)素為生,體色呈現為黃色。在接近中午的時候,密密麻麻的黃色水母一起浮到水面上曬太陽,令整片湖面反射出金色的光芒,耀眼又壯觀。因此,這個水母湖又被稱為金光湖。
五彩湖
在四川的九寨溝景區(qū)有個五花海,又稱五彩湖,其中水色變幻多端。水面上,有的地方顯露出海藍色,有的地方呈現為翠綠色,有的地方輝映成橙黃色。這是因為湖底的石灰?guī)r層次高低不同,有深有淺,本身顏色有別;加之多年沉積的樹葉、有色礦物質和各種不同顏色的藻類的染色作用,在陽光照耀下,便組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卷。
彩色梯湖
在四川的黃龍溝中,有多個小湖組成了樓梯狀的湖泊群,清澈的湖水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樣子,有鵝黃、翠綠、淡紫、靛青、湖藍、粉紅等。而且隨著太陽照射角度的變換,水色時而蕩紅漾綠,時而瀉翠流金,時而泛青流黛,時而潑墨濡黃,真是奇妙無比。這就是聞名于世的“黃龍彩色梯湖”。原來,在這個湖的湖底有很多乳白色和米黃色的石灰?guī)r,多彩的水色就是這些巖石對陽光從不同角度進行反射和折射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