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
想讓孩子的人生不那么困難,就要不給他們制造特權。
在日本留學期間,我常到一些日本朋友家里做客,久而久之便發(fā)現(xiàn),很多日本家庭都沒有專門供孩子學習、讀書的書房,即便家里有書房的,也是給父母們專用的。剛開始,我并不理解日本家庭這種“不以孩子為先”的做法,直到后來,我聽了導師安藤先生對此所作的解釋才恍然大悟,并且非常贊同。
安藤稱,家里不給孩子專門的書房,恰恰是為了孩子好。首先,一家一般只有一個書房,給孩子了,父親下班后就只能在客廳里度過,因此很少能靜下來再看書或從事其它工作。再看看妻子正在廚房里忙碌著,完全沒工夫搭理自己,因此他們大都只能選擇窩在沙發(fā)上看看電視,打發(fā)無聊時間。長此以往便會形成一回到家里就看電視的惡習,甚至要一直看到深夜。老坐在電視機前,時間一長,人就會顯得很疲倦,甚至不愿多思考。這會讓孩子對父親的體諒和尊重感慢慢消失,孩子會覺得父親回到家里,只知道看電視,父親的權威在孩子心中便會跟著下降。
其次,給孩子一個專門的書房,父母們本以為孩子會在里面好好看書學習,但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情況都并非如此,很多孩子正好借用書房的庇護,關起門來,以學習為幌子,躲在里面偷偷玩電腦游戲,或者用手機跟朋友、同學短信聊天,還有不少在看一些跟學習根本無關的閑書,而這些父母則無法監(jiān)督。
再次,會助長孩子在家庭中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因為很多家長都會等到飯菜都擺到了桌子上后,才會叫書房里的孩子出來吃飯,這樣孩子便無法見證父母準備飯菜時的辛苦,不珍惜來之不易的飯菜,反而覺得自己最重要。
安藤還進一步對我解釋說,其實,以上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孩子一旦有了書房,則非常不便于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因為很多孩子吃完飯后便會立即說,我去書房看書了,也不會主動擔當起收拾餐桌、洗碗刷勺的勞動,把父母完全拋在腦后,然后沉浸在自我的小屋里,不愿意與父母多說話,時間一長便造成與父母之間的嚴重代溝。
“而把書房讓給父母,讓孩子沒有書房,情況則變得好很多!”安藤繼續(xù)解釋道——
第一,父親下班回家后可以先到書房里好好休息一會兒,調整好自我,這樣出來后,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的精神面貌就會更好。而且,父親可以完成一下尚未完成的工作,當孩子看到父親下班還在書房里看書、忙碌時,自然就會產生“爸爸真不容易,我要好好努力,不能讓他失望”的感覺。第二,孩子養(yǎng)成在客廳等公共空間里讀書、學習的習慣,非常有助于他們以后走向社會時,在任何公開的辦公環(huán)境里都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抱怨工作環(huán)境。最后則是非常利于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有利于家庭和諧、溫馨氣氛的建立。看似不以孩子為先,不替孩子著想,實則是處處在替孩子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