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華
【摘要】 采用列舉的辦法,普及孕期檢查知識。向孕媽媽介紹孕期檢查的項目、次數、時間,對常被人們忽視的唐氏綜合征篩查、妊娠糖尿病篩查、TORCH產前篩查作深度說明,同時推薦孕期可以自我監(jiān)測的3項內容,引導人們對孕期檢查的重視,幫助孕媽媽有計劃進行孕期檢查,有效防止具有嚴重遺傳病、智力障礙以及先天畸形胎兒等出生缺陷的發(fā)生。
【關鍵詞】 孕期普查;出生缺陷;預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3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309-02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公布我國出生缺陷總體發(fā)生水平,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病種至少有8000-10000種,我國出生缺陷總發(fā)生率約為5.6%。出生缺陷不但嚴重危害兒童生存和生活質量,影響家庭幸福和諧,也會造成巨大的潛在壽命損失和社會經濟負擔。為加強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及時進行產前檢查與診斷,是十分必要的。
1 孕期檢查16個項目
1.1 體格檢查 包括身高、體重、血壓、甲狀腺、乳房、骨盆、子宮底高度、胎心音、胎位、水腫與靜脈曲張等項目。
1.2 血常規(guī)檢查 判斷孕媽媽是否貧血,了解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小板有無異常,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
1.3 尿常規(guī)檢查 了解孕媽媽尿酮體、尿糖、尿蛋白指標。如有異常,往往是腎臟或尿路疾病的第一個指征,需及時治療。每位孕媽媽在懷孕期間都要進行大約9-13次尿常規(guī)檢查。
1.4 肝腎功能檢查 檢查孕媽媽有無肝炎、腎炎等疾病,如肝、腎功能不正常,懷孕時因肝臟、腎臟的負擔加重,會使原來的疾病“雪上加霜”。
1.5 血型檢測 一是了解有無特殊血型;二是檢測胎兒是否有發(fā)生溶血的可能;三是為孕媽媽分娩時發(fā)生異常作防備。
1.6 梅毒血清學試驗 進行螺旋體抗體血凝試驗(TPHA)和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如果出現陽性,則表明機體受到梅毒螺旋體感染,有導致新生兒先天梅毒的可能。
1.7 艾滋病的血清學檢查 正常孕媽媽艾滋病(HIV)抗體為陰性。如為陽性,則需及時診治,降低新生兒HIV病毒感染。
1.8 淋病的細菌學檢查 一般是取孕媽媽的宮頸管分泌物做淋菌培養(yǎng),結果如為陽性,說明有淋球菌的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可通過孕媽媽的產道傳染給新生兒。
1.9 乙型肝炎病毒學檢查 判斷孕媽媽是否攜帶乙肝病毒抗原和抗體。乙型肝炎發(fā)病率高,乙肝病毒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母嬰傳播的概率達到90%以上。
1.10 丙型肝炎病毒檢查 丙型肝炎病毒有“沉默殺手”之稱,75%丙型肝炎患者并無癥狀,僅25%患者有發(fā)熱、嘔吐、腹瀉等癥狀。丙型肝炎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1.11 唐氏綜合征產前篩查 在孕媽媽中查找出懷有先天愚型胎兒的高危個體,以進行其后的診斷性檢查。
1.12 TORCH綜合癥產前篩查 對孕媽媽在孕前、孕早期是否感染風疹病毒(RV)、弓形蟲(TOX)、巨細胞病毒(CMV)、單純皰疹病毒(HSV)進行篩查。如檢查結果為陽性,應結合孕周和其他檢查,決定是否繼續(xù)妊娠。
1.13 心電圖檢查 了解孕媽媽心臟負擔情況,如心電圖異常,需及時到內科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1.14 陰道分泌物檢查 判斷孕媽媽生殖系統有無炎癥,為炎癥的治療提供直接的依據。
1.15 超聲檢查 檢測胎兒宮內發(fā)育、存活狀況、是否多胎,以及葡萄胎、宮外孕等異常,鑒定是否畸形(如無腦兒、腦積水、腎積水、多囊腎短肢畸形、聯體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確定胎盤的分級、位置、羊水的多少、胎兒的位置和估計胎兒大小等。
1.16 妊娠糖尿病篩查 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懷孕時才出現高血糖的現象,這項篩查試驗一般在妊娠24-28周進行。
2 孕期檢查13次左右
從孕媽媽最后一次月經的第一天作為孕期的開始,到胎兒成熟后連同其附屬物排出母體外為止。整個孕期分為孕早期(12周以內)、孕中期(13周-28周)、孕晚期(28周以后)三個階段。
孕早期(檢查1次)。孕媽媽可以通過早孕試紙等測孕工具得知自己懷孕的消息,在孕12周左右,到醫(yī)院接受初次檢查,主要包括問診、身體檢查、尿液檢查、超聲檢查、第一孕期唐氏癥篩檢等。
孕中期(檢查4次)。每4周檢查1次;每次除例行檢查外,將根據孕周不同,進行唐氏綜合征篩檢、超聲波檢查、妊娠糖尿病和妊娠膽汁淤積癥的篩檢、梅毒血清試驗、艾滋病的血清學檢查、乙型肝炎病毒學檢查等。
孕晚期(檢查4+4次)。孕28周后,每兩周檢查1次;孕36周后,每周檢查1次。主要進行例行產檢、胎心監(jiān)測、四維彩超、乙肝五項、梅毒血清等檢查;若從受精日當天算起,超過294天仍未生產,則需進行過期妊娠檢查。
13次左右的產檢,可以讓醫(yī)師和孕媽媽了解整個孕期胎兒的變化,掌握母體及胎兒的狀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能夠得到及時發(fā)現,及時救治。
3 孕期自測的3個變化
3.1 測量體重 孕媽媽的體重包括自身體重、胎兒、胎盤和羊水的重量。初診體重的測量,可作為不同孕周體重增減的參考,判斷體重增加是否在正常范圍內,從而適時調整飲食,讓孕媽媽及胎兒都能夠獲得充分的營養(yǎng),并保證健康。超過這個增長速度比較大時,就應去醫(yī)院檢查診斷。
3.2 測量腹圍 孕16周開始,每周一次用皮尺(以厘米為單位)圍繞臍部水平一圈進行測量。懷孕20-24周時,腹圍增長最快;懷孕34周后,腹圍增長速度減慢。若腹圍增長過快時則應警惕羊水過多、雙胎等。當然,腹圍的大小,要受孕婦懷孕前腹圍的大小和體型的影響,應綜合分析。
3.3 計數胎動 大約在懷孕18-20周時,孕媽媽開始能夠感覺到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夜間尤為明顯,孕28-34周為胎動最頻繁時期,接近足月時略微減少。從懷孕28周開始至臨產,孕媽媽可在每天早、中、晚各計數胎動1小時,3次計數相加再乘以4,胎動在30次以上為正常。如果12小時內胎動次數少于10次或一段時間內胎動頻繁,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缺氧的危險信號。孕媽媽一旦發(fā)現胎動明顯減少或過頻,應立即就醫(yī),采取緊急措施,搶救胎兒。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R].北京:〔S.l.〕,2012:2-9.
[2] 戴淑真,車艷辭.健康孕產全程指導[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2:65-70,134-140,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