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希 廖碧珍
【摘要】闡釋勝任力本位教育的相關概念、內涵、實施過程及在護理本科教育中的應用狀況,分析國內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應用存在的問題,并探討解決對策,旨在深化對勝任力本位教育的認識,促進此模式的進一步應用和推廣,推動護理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護理教育;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真實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8-18-03
護理教育是一種為社會培養(yǎng)各層次護理人才的專業(yè)教育活動[1],是一種職業(yè)教育。美國護理聯(lián)盟于2004、2005年呼吁美國護理教育改革要具創(chuàng)新性, 要進行一場范式轉變, 并提出“勝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CBE)”可能成為護理教育的第四代范式[2-3]。CBE是與我國職業(yè)教育改革與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和方針相一致的、符合我國護理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教育理念和模式[4]。
文章闡釋了勝任力本位教育的相關概念、內涵、實施過程及在護理本科教育中的應用狀況,分析國內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應用存在的問題,并探討解決對策,旨在深化對勝任力本位教育的認識,促進此模式的進一步應用和推廣,推動護理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1相關概念和內涵
1.1 勝任力、核心勝任力及護理核心勝任力
1973年哈佛大學McClelland[5]教授指出勝任力是與工作績效相關的知識、技術、能力或動機,主張用勝任力評估代替?zhèn)鹘y(tǒng)績效測試,開創(chuàng)了勝任力研究的新時代。至此,西方國家掀起“勝任力運動”(Competency Movement)革命,90年代后“勝任力”概念引入我國并逐漸成為各領域研究熱點。
勝任力(Competency)又譯為勝任特征、能力、素質等,吳瑛[4]詳細闡釋了幾者的關系,認為勝任力能更好表達competency的內涵和外延。勝任力概念基于不同領域而不同,但具備共同特征[4]:與工作績效和崗位任務相關,包含動機、個性、態(tài)度、價值觀、技能、知識等內涵,據(jù)此能區(qū)分優(yōu)秀和一般員工。
核心勝任力(Core competency)是某專業(yè)從業(yè)人員必備的勝任力,代表本專業(yè)最核心特點和要求,具有普遍性、可遷移性、工具性的特點[4]。
護理核心勝任力(Nursing core competency)是新入職者成為一名優(yōu)秀護士必備的最基本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是護理人員進行學習、發(fā)展和有效工作的基礎[4],是護理專業(yè)的核心競爭力,是護理專業(yè)整體勝任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量源泉[6]。
1.2 勝任力本位教育和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
勝任力本位教育(CBE)是伴隨對勝任力認識深化的基礎上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教育模式,可理解為“基于勝任力的教育”、“以勝任力為導向的教育”。將CBE理念用于護理專業(yè)即形成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nursing education,CBNE),因其主要針對基礎護理教育關注的核心勝任力的培養(yǎng),所以又稱為護理核心勝任力本位教育,吳瑛指出其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是一種以護理核心勝任力為基礎、融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與提高素質為一體的整體化護理教育理念和模式[4]。
2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的實施過程
實施CBNE的基本步驟[7]包括: (1)核心勝任力的界定(2)設計勝任力本位課程和教學模式(3)勝任力的評價。
2.1 核心勝任力的界定
由于各國國情和護理發(fā)展水平不同,尚未形成國際統(tǒng)一的護理核心勝任力標準。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學會于1986年制定了“護理專業(yè)高等教育標準”,經過反復修訂確定批判性思維、評估、溝通、技術操作和臨床決策是護理本科生的應具備的核心勝任力[8]。國外學者研究確定了8項護士核心勝任力:評估和干預、溝通、批判性思維、人際交往、管理、領導、教學和知識綜合能力[9],得到國內外廣泛認可。吳瑛[10]等研究確定北京地區(qū)護士所需6個維度的核心勝任力:專業(yè)建設與發(fā)展、臨床護理、支持和人際溝通、醫(yī)學和護理知識應用、良好的個人特質、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2.2 設計勝任力本位課程和教學模式
用CBNE理念指導課程研究即形成護理勝任力本位課程。美國科羅拉多護理學院應用Lenburg[9]的C0PA模型(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研發(fā)的勝任力本位課程,被認為是系統(tǒng)的、全面的、富有潛力的教育體系[11]。吳瑛[4]認為在課程和教學設計上應遵循經驗原則、有用原則、反思原則、舉一反三原則、及時反饋和靈活原則。
2.2.1 目標(培養(yǎng)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設定
設計勝任力本位課程首先需將界定的核心勝任力轉變成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繼而指導課程目標和具體教學目標的編制。核心勝任力課程目標書寫形式一般為:“本課程結束之后,學習者應達到……”;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注意(1)目標要以學習者為中心(2)語言表達簡潔、精確、具可測量性(3)目標要與所界定的核心勝任力標準相一致[7]。
2.2.2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探索
在課程教材基礎上結合具體崗位任務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整合[12],專業(yè)課程內容體系的設計和教學大綱的編寫要突出護理、實用和循證特色,教學方法選擇上既要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也要使用適用于勝任力培養(yǎng)新教學方法[4]。護理學者們探索了如互動學習、合作教學、個案教學、實踐反思教學[13],模擬情景角色扮演、任務驅動、體驗式教學、問題-討論-指導式教學[12],高仿真情景模擬教學[14],項目驅動教學法[15],等教學方法用于勝任力本位課程教學改革。
2.3 勝任力的評價
關于勝任力的評價,COPA模型歸納了兩種評估體系:勝任力表現(xiàn)評估體系 (CPA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和勝任力表現(xiàn)測驗體系(CPE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examinations),前者用于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后者用于評價臨床教學效果[9]。國外學者認為基于勝任力的醫(yī)學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多層面的評價和反饋體系,評價的目的不在于考核學生成績、能力的差異,而是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勝任力的培養(yǎng);評價是持續(xù)和發(fā)展的過程,可同時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多種評價方法,其中尤其強調建立評價標準、在真實性臨床任務場景中評價、應用檔案袋評價方法等的重要性[16-17]。
3勝任力本位教育在國內護理本科教育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
3.1 應用現(xiàn)狀
首都醫(yī)科大護理學院于2005年開展了CBE研究,并在國內首次采用了此種教育模式進行課程改革[4] [7][10];第二軍醫(yī)大護理學院從教育系統(tǒng)觀、整體護理觀以及護理程序角度研究和構建了“蛛網式”整體勝任力標準框架模型[6],用于指導該校護理本科人才培養(yǎng)和課程改革。重慶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實施“以核心勝任力目標為本位,構建護理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的護理本科實驗教學改革[18],其他護理學院教育學者[12-15]也先后應用CBE進行護理課程教學改革。
3.2 存在問題
3.2.1 理論研究處于發(fā)展階段
業(yè)內對CBNE的相關概念、內涵和實施未達成共識,如對Core-competency翻譯術語是核心勝任力還是核心能力尚未統(tǒng)一,對核心勝任力的界定尚無統(tǒng)一標準,少有關于CBNE課程開發(fā)的深入研究等,理論研究處于發(fā)展階段,待進一步深入。
3.2.2 實踐研究和應用處于探索階段
礙于傳統(tǒng)知識本位教育影響,CBNE的實踐和應用多局限于教學方法改進[15],對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及臨床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應用等方面改革涉及很少,特別是尚未建立系統(tǒng)、科學的CBNE評價體系,僅提到在傳統(tǒng)考核方法上,還可采用包括檔案袋評價和真實性評價方法在內的多元評價[4]。
檔案袋評價作為CBE評價體系的一種工具,為醫(yī)學生勝任力培養(yǎng)提供了記錄和依據(jù)[16]。真實性評價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而提出的,既是評價方法又是評價理念[19]。通過讓學生完成一個真實性的任務,考察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實踐能力、問題解決、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種復雜能力的發(fā)展狀況[20]。它是針對學生的高級思維、反思、探究、信息搜集、互動協(xié)作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綜合能力的考核,同時評價任務也是學習任務,實現(xiàn)了“教與評”更好的耦合[21]。真實性評價運用于職業(yè)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未來工作所需的各項能力[22]。檔案袋和真實性評價用于CBNE課程的考核評價,國內尚無相關深入報道。
3.3 探討解決對策
以核心勝任力為基礎,融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與提高素質為一體的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是與我國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思想和方針相一致的,符合我國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理念和模式[4]。各護理院校要進一步重視對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的的理論研究和應用探索,以理論創(chuàng)新推動護理教育教學改革,以教學實踐深化理論研究。在理論研究和實踐中各護理院校要充分考慮我國護理專業(yè)發(fā)展和護理教育特點,加強業(yè)內溝通交流和合作,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積極發(fā)展該模式。同時,國家衛(wèi)生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好宏觀引導和調控,如適時規(guī)范定義、統(tǒng)一思想、給予政策性支持、采取措施進行CBE師資培訓等以推動該模式的應用推廣,最終促進護理本科生核心勝任力的培養(yǎng),使其成為為21世紀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安麗.護理教育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4.
[2]Anonymous.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a call to reform[J] .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 2004, 25(1):47~49.
[3]Pardue Karen T, Tagliareni M Elaine, Valiga Terry, Davison-Price Molly,Orehowsky Susan;Task Grouop on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Substantive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 shifting the emphasis from content coverage to student learning [J] .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05 , 26 (1) : 55 ~57.
[4]吳瑛.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0):435~439.
[5] 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 Am Psych,1973,28(1):1~14.
[6]曹梅娟,姜安麗.護理本科人才培養(yǎng)整體勝任力標準框架模型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36~538.
[7]趙戎蓉,吳瑛.護理核心勝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47~250.
[8]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 vision of baccalaureate and 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The next decade[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1999,15(1):59~65.
[9]Wai-Ching Leung. Competency based medical training : review [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2 , 325(7366) : 693~696.
[10]吳瑛,趙戎蓉;護士核心勝任力的界定研究[A];中華護理學會首屆全國護理學專業(yè)院(校)長論壇淪文集[C];2009年.
[11]Cowan DT;Norman I;Coopamah VP. Competence in nursing practice: A controversial concept--A focusedreview of literature [J] .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 2007,15(1):20-~26.
[12]盧玉仙,徐益榮,高薇,孫靜.基于護理核心勝任力的外科護理課程改革[J].護理學雜志,2011,26(6):57~59
[13]顏君,尤黎明,陳琪爾,,譚堅鈴,何紅.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0):445~447.
[14]蔡艷,孫靜.高仿真情景模擬教學在護理核心勝任力本位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9(10):55~56,66.
[15]洪芳芳,張萍萍,陳才,李運梅,趙嘉.核心勝任力本位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8):1651~1653.
[16]Elaine F Dannefer , Lindsey C Henson . The portfolio approach to competency - based assessment at the Cleveland Clinic Lerner College of Medicine . [J] . Academic medicine , 2007 , 82 (5) : 493 ~502.
[17]Holmboe, Eric S,Sherbino, Jonathan.The role of assessment in 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J] . Medical Teacher,2010,32(8):676~682.
[18]朱朝英,周建榮.護理學本科實驗教學改革實踐與發(fā)展思路[J].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3):269~271.
[19]俎媛媛.美國真實性學生評價及其啟示[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6):62~66.
[20]張繼璽.真實性評價:理論與實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2):23~27.
[21]楊海存,夏金星.真實性評價:一種開拓性的高職學生評價方式[J].職教通訊,2012(22):1~4.
[22]朱偉峰.能力本位導向下真實性評價模式的探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23(2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