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俊清
【摘 要】自危險駕駛罪的立法意見提出以來,人們對于危險駕駛罪的立法必要性及如何認定爭議頗多。首先,論證其立法必要性通過列舉“醉駕”、機動車“追逐競駛”近年案件比率,社會危害性,比較支持與反對的不同觀點,得出危險駕駛罪確有立法必要性的結論。其次,分析危險駕駛罪客觀方面:對“道路”、“醉駕”、“追逐競駛”等具體名詞做出具體界定。最后,論述危險駕駛罪與相關罪名的異同,以及與行政處罰的銜接,明確危險駕駛罪的認定。
【關鍵詞】危險駕駛罪;醉駕;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
一、概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機動車數(shù)量激增,危險駕駛行為屢禁不止,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嚴重隱患。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出臺了危險駕駛罪,將“醉駕”、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兩類危險駕駛行為上升至刑法規(guī)制的高度。選擇分析危險駕駛罪的認定是為了明確危險駕駛罪是否確有立法必要性,在實踐中是否符合司法成本與收益合理的原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系列問題,使危險駕駛罪在法理上更加明晰,在應用中更為合理。同時,危險駕駛行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與交通管理水平不相適應及“勸酒”風氣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完善危險駕駛罪的立法與明確其認定問題,會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福音,也是對行為人本身的一種保護,可以從源頭上減少甚至杜絕危險駕駛行為的出現(xiàn)。
國外關于危險駕駛罪的研究時間長,立法相對更成熟與完備。日本、俄羅斯、瑞典等許多國家對于醉酒的評價標準遠高于國內(nèi),對危險駕駛罪的懲處力度較重,且歸為該罪的危險駕駛行為種類更多、更詳盡。英美法系國家如美國某些州關于危險駕駛的立法:危險駕駛是指“魯莽、不計后果的駕駛機動車的精神狀態(tài)。通常來說,危險駕駛比大意駕駛、不當駕駛、疏忽駕駛等交通違規(guī)的性質(zhì)更為惡劣,通常被處以罰金、監(jiān)禁,和或暫扣或吊銷駕駛執(zhí)照?!逼渲斜容^有代表性的是阿拉巴馬州,無論是有意還是放任,無視他人的安全或者財產(chǎn)權利,以危險失察的方式駕駛機動車者,或者沒有適當?shù)年P注或者謹慎并以足以對他人人身或者財產(chǎn)權利構成危險的速度或者方式駕駛機動車者,將被指控為危險駕駛,被認定為危險駕駛者,若為初犯,將被處以90天以內(nèi)5天以上監(jiān)禁,或者500美元以下25美元的罰金??梢姂吞幜Χ戎?,而我國仍需不斷改進??陀^上來說,雖然我國對于危險駕駛罪問題的研究起步雖晚,但重視程度高,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所以研究進度快,正處于日益完善之中。
此選題的研究是通過正反對比、列舉數(shù)據(jù)、從理論到實踐等方法路線進行分析的。內(nèi)容的切入點是危險駕駛罪的立法必要性和客觀方面。即首先從危險駕駛罪在法理上的合理性著手,其次,由理論聯(lián)系實踐,談危險駕駛罪的認定。而在認定這一部分,并不就犯罪構成一概而談,重點分析客觀方面,細致全面地剖析行為方式中的每一個具體名詞的界定。再者,解決實際中罪名認定時易混淆模糊的相關罪名的區(qū)分與銜接。最后,從整個對危險駕駛行為的懲處體系上講危險駕駛罪與一般行政違法行為的銜接。文章的主要觀點為:支持了危險駕駛罪的立法必要性,闡述危險駕駛罪客觀方面行為的具體界定,分析危險駕駛罪與相關罪名及懲處措施的區(qū)分與銜接,構成了一個完整合理的懲處體系。
二、危險駕駛罪的立法必要性
在紛繁復雜快節(jié)奏的當代社會,機動車越來越成為人們代步工具的最優(yōu)選擇,然而機動車數(shù)量的與日俱增,道路的交通擁堵,隨之而來的是交通事故發(fā)生率逐年提高,造成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財產(chǎn)的巨大威脅。其中,酒后乃至醉酒駕車、飆車、吸毒后駕車、高度疲勞駕駛等一系列危險駕駛行為是導致多數(shù)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根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自2003年以來,我國年均查處超速行駛案件1900萬起,酒后駕駛案件100萬起。2009年1月至8月,酒后和醉酒駕車導致的交通事故為3206起,造成1302人死亡。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開展嚴厲整治酒后駕駛交通違法行動專項行動,3個月內(nèi),全國共查處酒后駕駛違法行為21.3萬起,其中醉酒駕駛3.2萬起。因酒后駕車引發(fā)交通事故1382起,死亡600人,受傷1573人。
由此可見,醉駕等危險駕駛行為正日益成為馬路“殺手”,迫切需要加以整治,對其中違法違規(guī)行為必須加以嚴懲。于是,理論界不少學者呼吁,在刑法中增設“危險駕駛罪”,防范這類行為的增多,讓無視道路交通安全,漠視生命者罰當其罪。i然而,危險駕駛行為是否應當上升到刑事處罰的高度,即是否應當入罪,社會各界有不同的聲音。
三、認定危險駕駛罪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危險駕駛罪立法后,對于該罪的理解與適用就成為我們當前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首先,必須了解危險駕駛罪的犯罪構成,危險駕駛罪的犯罪構成由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及客觀方面四個部分構成。
該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一切自然人,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無國籍人,均可構成本罪的主體,實踐中應主要是從事道路交通運輸?shù)娜藛T。
主觀方面由故意構成,包括直接的故意和間接的故意。除少數(shù)行為人對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持希望態(tài)度,屬于直接故意外,大多持放任態(tài)度,屬于間接故意。ii但是有的人認為醉駕構成的危險駕駛罪主觀方面是過于自信的過失,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在實踐中容易被混淆。那么,兩者如何區(qū)分呢?兩者在認識因素上,都認識到了危害結果可能發(fā)生,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不希望結果發(fā)生,由于主觀上以為憑借自身的能力、經(jīng)驗、技術等外部條件可以避免結果的發(fā)生。而間接故意行為人,雖然不希望結果發(fā)生,但也不排斥結果發(fā)生,對結果發(fā)生持放任的態(tài)度。所以,二者在心態(tài)上截然不同。危險駕駛罪的行為人作為機動車駕駛人員,明知駕駛行為的風險性,應盡到高度注意的義務,仍然放任自己處于醉酒狀態(tài),對可能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危險結果聽之任之,顯然屬于間接故意,而非過于自信的過失。
本罪侵犯的客體為復雜客體,包括交通運輸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即不僅侵犯了交通運輸?shù)恼V刃蚝桶踩瑫r也侵犯了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chǎn)的安全。這里的“交通運輸”主要指公路和城市機動車輛的交通運輸。這些交通運輸活動領域一旦發(fā)生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或者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就會危及公共安全,使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遭受巨大威脅。
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違反交通管理法規(guī),在道路上實施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或者醉酒駕駛的行為。
【參考文獻】
[1]趙秉志.醉駕入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6.
[2]朱興.我國刑法應增設危險駕駛罪[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