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英
胃病是健康的大敵之一。俗話說“十胃九病”,胃病的高發(fā)不僅是由于不良飲食習慣所致,一些胃病患者實際上是遭受了無妄之災,先是被傳染而未察覺,慢慢發(fā)展成了胃病,這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是禍首?,F(xiàn)代醫(yī)學告訴我們,要治愈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炎,關鍵要查出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一旦查出這一深藏于胃內的罪魁禍首,便可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案,集中“火力”打殲滅戰(zhàn)——根除幽門螺桿菌。
年齡越大,Hp感染率越高
幽門螺桿菌(Hp)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過50%以上,全球各地差異較大,發(fā)展中國家高于發(fā)達國家,經濟越落后、文化水平越低,Hp感染率越高。研究發(fā)現(xiàn),Hp感染率隨著年齡的增高而增高。Hp感染率隨年齡上升的模式有兩大類:
第一類為兒童期易感型,兒童期為感染率劇增期,每年以3%~10%甚至更高的速度急劇上升,至10歲,有40%~60%以上的人受感染,以后感染速度減慢。
第二類為感染均衡期,感染率隨年齡增加的速度在兒童和成年期基本一致,以每年0.5%~1%速度上升。有些地區(qū), 50歲以后感染率非但不進入平坦期,而且明顯增高,原因是這些人在兒童期受感染,把高感染率帶到50多歲。
另外,研究發(fā)現(xiàn),Hp感染后,還存在Hp不同菌株的重復感染,不同地區(qū)和不同人群感染率不同。
傳播途徑尚有爭議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多數研究認為,人是唯一傳染源,人-人傳播是唯一傳播途徑,至于究竟是通過糞-口、口-口、胃-口傳播,還是其他途徑傳播,尚有爭議。
(1)Hp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研究發(fā)現(xiàn),居住密度和感染率密切相關,密切接觸增加傳播機會。家庭成員感染多屬同種Hp亞群。
(2)糞-口傳播:胃黏膜上皮更新脫落快,寄居在胃黏膜上皮上的Hp會隨之脫落,通過胃腸道從糞便中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傳播感染,導致糞-口傳播。
(3)口-口傳播:胃上皮細胞脫落的Hp可存活在胃液中,通過胃食管反流可進入口腔,滯留在牙菌斑中,通過唾液傳播感染。研究報告發(fā)現(xiàn),在唾液、反流嘔吐物、牙菌斑中檢測可發(fā)現(xiàn)Hp。
(4)經寵物、昆蟲(如蒼蠅)傳播。
(5)醫(yī)源性傳播。
檢測方法3選1
要檢測胃內存在的幽門螺桿菌,一般常采用抽血采樣、胃鏡采樣和呼氣采樣3種方法。
1.抽血采樣檢測
即采用抽血的方法檢測血清中幽門螺桿菌的抗體水平。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后,人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使檢測結果呈現(xiàn)陽性。但是,感染后一般需要數月才呈陽性,若是感染初期做該項檢測,結果常常會出現(xiàn)假陰性,從而使患者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此外,幽門螺桿菌即使被根除,但該抗體下降緩慢,往往需要1~2年才能轉陰,這樣必然使治愈者長期背著“陽性”的黑鍋而接受多余的治療。
2.胃鏡采樣檢測
可在患者做胃鏡檢查時“搭車”采樣,在活檢采樣時一起做顯微鏡檢查,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桿菌。如果為陽性,即可確診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同時,為了給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有時還可加做細菌培養(yǎng)和藥物敏感試驗。胃鏡下采樣后還可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這種方法靈敏度較高,結果也比較可靠;也可做快速尿素酶檢測,該方法簡便快速。不過,若幽門螺桿菌呈灶性分布易導致漏診(漏診率達10%左右)。但憑借醫(yī)生豐富的操作經驗和正確采樣,可降低漏診率。
3.呼氣采樣檢測
該項檢查靈敏度高,檢出率和符合率也很高,患者無痛苦,是近年來最受人們歡迎的一種檢測方法。具體方法分為兩種: C14呼氣試驗和C13呼氣試驗。其中,前者費用較低(一般為120元),但由于該項檢查存在放射線危害,兒童、孕婦、哺乳婦女和年邁體弱者應慎用,對同一患者來說,也宜避免反復多次采用該種方法檢測;后者無放射性,對人體無損害,而且檢出率和符合率接近100%,各種年齡的患者都可采用,但價格稍高,其費用一般為200元。
C13呼氣試驗已被公認為目前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最佳方法。檢查前受檢者需空腹3個小時,在采樣過程中,受檢查者在半小時內服1顆膠囊,并先后呼3口氣留取樣本,就能十分準確地檢測出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最后提醒一點,全球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大多數人不發(fā)病,只有少數人發(fā)病,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有的人感染了,就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而有的人感染了不會發(fā)生臨床疾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可能與以下幾方面的因素有關:
(1)個體差異;
(2)環(huán)境差異;
(3)菌群差異;
(4)處在Hp感染過程中的不同階段。
因此,即便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也不必恐慌,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采取必要的正規(guī)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