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蔣家昆
摘 要:水稻機插秧易倒伏是機插秧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探索不同密度條件下,用適宜濃度二甲四氯處理,能增加抗倒伏強度。筆者特進行了機播雜交中稻移栽密度與化控技術研究。初步證明在不同移栽密度下,二甲四氯具有降低基部節(jié)間長度,增加寬度,具有抗倒伏作用,以200mL/667㎡藥劑處理穗總粒數最多、產量最高。
關鍵詞:機插;雜交中稻;移栽密度;化控
中圖分類號 S511.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9-151-02
水稻機械化育苗插秧技術是解決水稻全程機械化問題的關鍵技術,是水稻生產增產增效的關鍵技術措施。近年來水稻機插秧面積不斷擴大,為探索機插秧密度與倒伏關系,我們開展了機插雜交中稻移栽密度與化控技術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Y兩優(yōu)1號,20%二甲四氯。
1.2 試驗方法 設密度(A)和二甲四氯用量(B)二因子試驗,密度設A130cm×12cm、A230cm×16cm、A330cm×21cm三個水平,二甲四氯用量設B1200mL/667、B2250mL/667、B3300mL/667、B4350mL/667四個水平,于移栽后20d噴施。隨機排列,三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m2,小區(qū)四周設保護行。5月18日播種,5月22日出苗,6月14移栽,秧齡22d,每穴3苗左右。大田/667㎡施基肥:純N4.6kg,P2O5 6kg,K2O5.0kg;返青肥施純N2.3kg/667m2,移栽后35d施純N2.3kg/667m2,K2O4.0kg/667m2,抽穗前30d施純N1.61kg/667m2,抽穗前18d施純N4.6kg/667m2,K2O4.0kg/667m2。
1.3 藥害調查 噴藥前及噴藥后7d、14d、21d調查各處理種類、數量和藥害情況,
1.4 生育期記載 播種出苗、移栽、拔節(jié)、抽穗、成熟、收割。
1.5 分蘗動態(tài)調查 每處理選一中間行,定點調查10穴,栽后當天查基本苗,每隔5d調查一次莖蘗數,直至分蘗下降為止。
1.6 主要經濟性狀 株高、穗長、地上部各節(jié)間長度和寬度、有效穗、總粒、實粒、結實率、千粒重、小區(qū)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藥害雜草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移栽密度為30cm×12cm、30cm×16cm、30cm×21cm,施藥量為350mL,施藥7d調查秧苗有發(fā)黃現象,說明有較輕藥害。而施藥14d、21d后,無藥害現象發(fā)生。
2.2 不同處理對生育期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處理生育期完全相同,說明對生育期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