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賽 梁雪連
摘 要: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主張獨抒性靈,倡導(dǎo)“性靈說”?!靶造`說”對他的筆記小說集《子不語》也有很深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情字當頭、情重于理,對獨立自由與人本的肯定以及詼諧幽默的才氣。通過對袁枚“性靈說”對《子不語》的影響的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袁枚性靈思想和《子不語》的價值。
關(guān)鍵詞:性靈說 情 人本 才氣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一生著作甚豐,重要著作有詩評《隨園詩話》,詩文集《小倉山房集》和筆記小說集《子不語》。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袁枚主張作詩要抒寫“性靈”,提出了“性靈說”。這在他的詩中多有體現(xiàn),像“從古風(fēng)人各性情,不須一例拜先生”[1],表現(xiàn)出袁枚追求個人性情,崇尚個性解放的趨向。同樣,袁枚的“性靈說”在《子不語》中也多有體現(xiàn),王英志先生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觀條件出發(fā),將袁枚的“性靈說”概括為“情、性、才”三方面[2],這里主要采用王英志先生此觀點來加以闡釋,主要表現(xiàn)為情字當頭、情重于理,獨立自由與生命的肯定,詼諧幽默的才氣。
一、情字當頭,情重于理。
袁枚倡導(dǎo)真情,王正兵教授曾提到袁枚“性靈說”的核心是重情[3],在《子不語》中,真愛的分量大大加重,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愛戀還是人與妖、人與鬼、人與仙之間的情,都是以情為核心,通過人這一紐帶來揭示情可以超越現(xiàn)實和虛無而存在,試論之。
寫人與人之間的情,《子不語》中有為情而死的:如《莊秀才》(卷十三)一篇寫女因門第懸殊,郁郁寡歡,為情而死,塑造了一位典型的癡情女形象。有志趣相投,發(fā)展為同性之好的:如《常熟程生》(卷六)、《兔兒神》(卷十九)、《雙花廟》(卷二十三)、《多官》(《續(xù)》卷六)對男同性戀都有涉及,這在袁枚的詩中也有出現(xiàn),如《李郎歌》“郎名此際雖風(fēng)動,郎心鎮(zhèn)日如山重。一諾從無隔宿期,千金只為多情用?!盵4]袁枚對同性之情,更多的表現(xiàn)為理解,袁枚曾贈詩:“自是人天歡喜事,老夫無分亦魂消”[5]。袁枚對情的認識,只關(guān)情,不關(guān)性別。
對于人妖情、人鬼情,在現(xiàn)實層面上來說,這些是不被承認的,是虛幻縹緲的?!蹲硬徽Z》當中肯定了與妖、鬼的戀情,對其悲慘遭遇賦予同情,這也透露出袁枚的“情”觀,即只要有真性情,真感情的存在,可超越世俗和虛無,達到永恒的存在?!独钌龊罚ɡm(xù)·卷八)篇寫李生與狐女相戀,狐女“常教生作詩填詞,并為改削”,“李生工詞律,善拳棒,皆狐所教也”,二人“兩相酬唱,頗不岑寂”。后家人發(fā)現(xiàn),“舉家慮為生害”,但是李生并為因其是狐而害怕,且狐女告別時,“生為其泣下,留之不可”。為什么會有如此現(xiàn)象呢?顯然,由于情的存在,狐女的“狐”的身份已經(jīng)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情的存在,正因為情的真摯,才超越了人妖的界限。同樣,《屓屭精》(卷六)一篇,屓屭精對華生堅貞不渝的愛情卻是顯而易見的?!霸缰壉M當去,因一點癡情,淹留受禍?!庇辛饲榈拇嬖?,可以不管自己的安危。
二、對獨立自由與人本價值的肯定。
袁枚自稱“一生任天而動,雅不喜作間架語,自立身份”[6],表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對自由的追求?!稛o門國》(卷十五)記呂恒販布海上遇險,飄至一國。此國長幼有序,“有出入之戶,無遮闌之門。國人甚富,無盜竊事”,“男女相悅為婚,好丑老少,各以類從,無攙越勉強致嗟怨者”。這無異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這與世風(fēng)日下的現(xiàn)實社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對域外神秘世界的描繪體現(xiàn)了袁枚的獨立與自由。
袁枚之個性還表現(xiàn)在對自我和他人的生命價值的肯定?!逗x時文》(卷九)一文,狐女評“袁太史文雄奇,原利科名,宜讀。然其人天分高,非郎所能學(xué)也。”“李從此文思日進,壬午舉于鄉(xiāng)”篇中所說的袁太史正是袁枚本人,將自己寫入書中,且給予很高的評價,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對他人肯定主要表現(xiàn)在對歷史人物之歷史人物的評價上,《子不語》中《李香君薦卷》(卷三)寫李香君為商邱老貢生候元標薦卷。文中并沒有因李香君為妓女而加鞭笞,而是塑造為一位美麗溫婉的女子。在對妓女的態(tài)度上,《妓仙》(卷十一)中問及作為妓女該不該受責(zé)杖時,說道“惜玉憐香而心不動者,圣也。惜玉憐香而心動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獸也。”,由此可見,袁枚對妓女的態(tài)度是拋棄世俗觀念,放在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歷來對關(guān)神的塑造多以明曉是非,剛正不阿的形象出現(xiàn),《子不語》中的許多篇章像《城隍神酗酒》(卷九)《酆都知縣》(卷一)也是如此。但在《關(guān)神斷獄》(卷二)一篇中關(guān)神一改公正的形象,致使好人遭惡名。故事記馬孝廉豐的鄰妻因為饑餓偷食李家雞,丈夫持刀要殺妻,妻情急之下誣雞為馬孝廉所偷,到關(guān)神廟去卜卦皆言為孝廉,孝廉因此“為村人所薄,失館數(shù)年?!?/p>
三、詼諧幽默的才氣。
《子不語·序》中說“余生平寡嗜好,凡飲酒度曲樗蒲,可以接群居之歡者,一無能焉。文史外無以自娛,乃廣采游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非有所惑也。”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袁枚寫作《子不語》是為了“自娛”。在《答楊笠湖》稱:“《子不語》一書,皆莫須有之事,游戲讕言,何足為典要,故不錄作者姓名”。[7]“自娛”也好,“游戲”也罷,但對此興趣愛好居多,用消遣的、游戲的態(tài)度來寫作,就大大的減少了外物的束縛,顯得游刃有余。
《子不語》中通過幽默詼諧的文風(fēng),表現(xiàn)更多真的東西,來顯示袁枚的才氣。如《誤嘗糞》(卷十二):
常州蔣用庵御史,與四友同飲與徐兆潢家。徐精飲撰,烹河豚尤佳。因置酒請六客同食河豚。六客遂貪河豚味美,各舉箸大啖,而心不能無疑。忽一客張姓者,斗然倒地,口吐白沫,噤不能聲。主人與群客皆以為中河豚毒矣,速購糞清灌之。張猶未醒。五人大懼,皆曰:“寧可服藥于毒未發(fā)之前?!蹦烁黠嫾S清一杯。良久,張竟蘇醒。群客告以解救之事,張曰:“小弟向有羊兒瘋之疾,不時舉發(fā),非中河豚毒也?!庇谑俏迦松罨跓o故而嘗糞,且咳且嘔,狂笑不止。
此文輕松幽默,短短篇幅就對六人吃河豚時的“各舉箸大啖”的夸張動作,商量“寧可服藥于毒未發(fā)之前”的意見統(tǒng)一,以及知道非河豚有毒后“深悔無故而嘗糞,且咳且嘔,狂笑不止”所折射出大夫貪生怕死之丑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袁枚的才氣還表現(xiàn)在對字句的揣摩上?!抖垢荏纭罚ň硎耍?/p>
四川茂州富戶張姓者,老年生一兒,甚愛之。每出游,必盛為裝飾。年八歲,出觀賽會,竟不返。遍尋至某溪中,已被殺矣,裸身臥水,衣飾盡剝?nèi)ァ堷Q于官,兇手不得。刺史葉公,身宿城隍廟求夢。夜夢城隍神開門迎葉,置酒宴之。幾上豆腐一碗,架竹箸其上,旁無余物,終席無一言。葉醒后解之,不得其故。后捕快見人持金鎖入典鋪者,獲而訓(xùn)之,贓證悉合。其人姓符,方知竹架腐上,成一符字。
此篇將猜字游戲引入,神秘中帶有機智。另有《兩神相毆》(卷三)一篇寫李王與素王之爭,李王,理也;素王,數(shù)也。最終以“理不勝數(shù),自古皆然”告以結(jié)局?!督攘帧罚ň砭牛┯浗攘峙c妻子彭氏的前生后生之緣。篇末有言:“秩林字曰‘蓬萊仙子,隱喻彭仙再來也?!?/p>
上述為袁枚“性靈說”“情”“性”“才”三個方面的影響通過對袁枚“性靈說”,對《子不語》的影響的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袁枚性靈思想和《子不語》的價值。
注釋:
[1][4]袁枚.小倉山房詩集[M].王英志主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3:597、431.
[2]王英志.性靈派研究[M].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98
[3] 王正兵.從《子不語》看袁枚的重情思想[J].社會科學(xué)輯刊.2009,(3):183-185.
[5] 袁枚.隨園詩話[M].王英志主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782.
[6][7]袁枚.小倉山房尺牘[M].語譯廣注.上海:上海書局出版社.1936:263、335
參考文獻:
[1]袁枚.隨園詩話[M].顧學(xué)頡校點.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
[2]袁枚.子不語[M].申夢、甘林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袁枚.袁枚全集[M].王英志主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4]王英志.《子不語》的思想價值[J].明清小說研究.2002,(1):175-188.
[5]王英志.袁枚性靈說內(nèi)涵新探[J].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韓石.“惡”的展現(xiàn):論袁枚和《子不語》[J].南京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5,(1):79-83
作者簡介:劉賽(1990-),男,漢族,山東鄆城人,現(xiàn)為云南民族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各體文學(xué)研究。梁雪連(1987-),女,漢族,河北井陘人,現(xiàn)為云南民族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各體文學(xué)研究,先秦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