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周作人的再認識

    2013-04-29 00:44:03徐錚錚
    北方文學·下旬 2013年9期
    關鍵詞:周作人傳奇

    摘 要:《周氏三兄弟》一書為讀者展示出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的傳奇一生,特別是賦予曾經(jīng)處于禁談對象的周作人一個更加真實、鮮活的形象。周作人飽讀詩書,知識淵博,與哥哥一同作為新文化啟蒙運動的主將戰(zhàn)斗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針砭時事,慷慨激昂。但經(jīng)歷了世事變遷、人情變故后,他不免落入無奈失望的境地。雖然周作人政治成分不純,老年時期卑微過活,但是他絕對值得人們尊重,他的文章更值得人們傳閱與品讀。

    關鍵詞:周作人 啟蒙主將 無奈 傳奇

    《周氏三兄弟》是一部敘述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往事的傳記性書籍,作者為黃喬生。從魯迅的出世到老幺周建人的去世,從1881年到1984年歷時一百多年,期間三兄弟的種種經(jīng)歷以一種行云流水講故事的方式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人們更加全面、立體的了解周氏三兄弟的生平經(jīng)歷。以魯迅為首的這三兄弟,對中國現(xiàn)代文壇以至整個現(xiàn)代中國都影響巨大的三兄弟,在黃喬生的筆下更加的鮮活、生動,他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巨匠、偉人,而是有血有肉的中國一份子。面對中國的混亂與衰落,他們同樣悲憤與激抗,面對人民的愚昧與悲慘,他們同樣急切與同情,這都是那個時代有志之士所共有的情感思想。但是魯迅之所以能夠被世人稱為“民族魂”,周作人、周建人之所以能夠在某些領域做出一番成就,也源于他們的與眾不同。整部書作著重生活經(jīng)歷的書寫,而對于三兄弟的文學著述以及評價不多,但是這種將周氏三兄弟一同合傳的嘗試、大量資料的查找與篩選,對于讀者來說,確是一本值得吸收閱讀的書籍。

    魯迅是中國人所熟知的人物,他被稱為“民族魂”,是中國現(xiàn)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但他的弟弟周作人卻因為政治上的原因長時期遭到文壇的封殺,隨著近年來政策與思想的開放,周作人的著作漸漸被眾人熟知,并且對其研究的人也越來越多,稱道的人也越來越多。《周氏三兄弟》這本書使人們較真實地接觸并了解周作人的生平,通過這些經(jīng)歷的知曉也能夠使人們對周作人的著作得到進一步的欣賞與理解。周作人與魯迅一樣從小就生活在文化氛圍濃郁的大家庭中,孩童時在三味書屋里接受教育、讀書學習,哥哥讀過的書作他跟著讀,在當時中國創(chuàng)辦新學的風潮中,又追隨魯迅到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讀書。周作人在進入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期間,由于學校的專業(yè)科目使用英文書籍,所以他的英文水平獲得了很大的提高,這為他以后的閱讀學習與翻譯寫作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后來,魯迅為了求學前去日本,在哥哥的積極鼓勵下,周作人也于不久后前去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兄弟倆兒曾師從章太炎,其誨人不倦、學而不厭的人格與淵博的學問對魯迅和周作人都有很深的影響。也正是在日本留學的這個時期,魯迅與周作人刻苦鉆研并吸收了大量的外國文學知識,外文的翻譯水平也大大的提升,特別是周作人,他學習語言方面的天賦似乎比哥哥要高,日文、俄文、古希臘文他都刻苦學習,而語言的掌握則更加有利于他對外國書籍的閱讀、理解以及使之引進中國。因此,日本留學期間既是兄弟倆啟蒙欲望旺盛的活躍時期,也是他們海量知識積淀的黃金時期。雖然哥倆兒的性格經(jīng)歷有著些許的不同,但是求學之路卻是極其相似的,因此二人的文化積淀與文學功底是同樣極其厚重扎實的。但由于興趣和專長不同,兩人所走的文學道路也就有了各自的專攻與特色。

    在中國陷入危難的時期,擁有一腔熱血的魯迅與周作人面對危難的中國以及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國民,他們積極的開展思想啟蒙運動,辦刊物作文章,意欲啟蒙國民的思想呼吁國民的覺醒,從而改變中國蒙昧落后的面貌。魯迅的一生嫉惡如仇,主張睚眥必報,[1]所以魯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槍,他批判當局社會的黑暗、腐敗、無能,對國民的愚昧與妥協(xié)“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積極地戰(zhàn)斗在文壇的前沿。周作人跟隨著哥哥同樣是新文化啟蒙運動的主將,發(fā)生在他身邊的學生運動與慘案,刊物上面登載的各派文章,都無時無刻地刺激著周作人的神經(jīng),使他不禁站出來立文立言,批判時事,憤慨激昂。周作人在“五四”時期曾任新潮社的主任編輯,并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1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發(fā)表了《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的理論文章,并一直從事散文、新詩創(chuàng)作以及譯介外國文學作品。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論主張和創(chuàng)作實踐在當時社會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1918年,周作人所作的《人的文學》,他提到五四時期人們逐漸對女人和小兒發(fā)見,這也是以后周作人著重研究著述的兩個興趣點,他認為人首先是從動物進化而來,具有動物性,另外還具有兩性,即靈與肉,靈肉本是一物的兩面,并非對抗的二元;大家都是人類,又各是人類的一個,所以須營一種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文章中他著重表達了自己對于“什么是文學”的理解和見地,那就是人的文學,人道主義的文學,而所說的人道主義,并非慈善主義,而是一種個人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2]需從個人做起。周作人認為,中國的文學中,人的文學很少。這篇人道主義文學的主張當時被認為是文學革命后思想革命的宣言,在文壇上引起極大的反響,不但陳獨秀等人大加贊賞,進步文學青年也無不為之鼓舞。周作人和魯迅二人此時在新文化運動的主戰(zhàn)場《新青年》上大展拳腳,魯迅的《狂人日記》誕生,周作人也積極地響應運動,發(fā)表了這篇文藝批評《人的文學》,另外他也應和新詩運動進行著述創(chuàng)作,并大量的翻譯外國作品,為中國青年學生帶來了極新的知識與思潮,成為當之無愧的新文學的理論家。周作人也主張白話文,他認為白話文應該結合散文的樸實和駢文的華美。之后,周氏全家搬離紹興,集體入住北京八道灣11號,兩兄弟繼續(xù)戰(zhàn)斗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周作人對婦女的解放很是關注,研究也更為系統(tǒng)和全面,他通過介紹歐洲古代的婦女觀,對性觀念、性解放等進行深入探討。在1920年與胡愈之等發(fā)起組織“婦女問題研究會”,并指出婦女要在政治上求得自由,就必須在經(jīng)濟上獨立自主,婦女個人的獨立自由,又應該同社會解放相一致。

    雖然不久之后,周作人與哥哥失和,兩人分道揚鑣,不通音信,但是在此時開始創(chuàng)辦的《語絲》周刊中,周氏兄弟作為最主要的作者仍然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周作人仍然堅持著他的一貫主張,即反專制和提倡思想自由。他在此刊的發(fā)刊詞中寫道:“我們這個周刊的主張是提倡自由思想,獨立判斷,和美的生活。我們的力量弱小,或者不能有什么著實的表現(xiàn),但我們總是向著這一方面努力?!盵1]周作人是《語絲》的實際主編,魯迅則擔當主筆,創(chuàng)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已為周刊寫了四十多篇文章。兩兄弟都把《語絲》當成自己的刊物,對此傾注了很大的心血,這個刊物在當時甚至被看作為“周派”的陣地。特別是在女師大風潮中,兄弟倆積極立言對抗當局,在整個事態(tài)發(fā)展過程中以相似的立場與觀點積極發(fā)文跟進,展現(xiàn)出同仇敵愾的默契。

    在當時軍閥混戰(zhàn)、世事艱難的狀況之下,《語絲》被查封,周作人陷入失望和憤怒的情緒之中。統(tǒng)治當局換了一個又一個,社會狀況卻是依舊混亂不堪,人民生活卻是依舊無望凄慘,而一直以來奮斗爭取的思想變革不僅沒有實現(xiàn),連奮斗的陣地也被查封,加上哥哥與許廣平遠走上海,種種境況使周作人的銳氣衰退,只剩下對未來的懷疑與迷茫。此后,周作人開始慢慢地選擇逃避,他承認自己不再有信仰,“我覺得現(xiàn)在各事無可批評,有理說不清,我們只可‘閉門讀書,做一點學藝上的工作,此不佞民國十八年的新覺悟也”。[1]周作人在這個時期所作的文章中不再發(fā)表任何的見解與主張,只是采用一種摘錄他人、羅列見聞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在1937年所寫的《賦得貓》,副題為貓與巫術,他在文中說道,“現(xiàn)在我的寫法是讓我自己來亂說,不再多管人家的鳥事”。[3]整篇文章以弄園主人《夜談隨錄》中一則老姨與貓的典故拋磚引玉,接著羅列歐洲各國與貓相關的巫術之事,這種較單純的知識展示也實在是周作人的無奈之舉。

    在日軍占領北平后,大部分的文壇戰(zhàn)將們都紛紛南下,而周作人仍然堅持留在北平。但他并沒有想要投日謀個一官半職,而只是與全家老小在北京混口飯吃而已。日本人不間斷的勸服與引誘,周作人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立場。不料1939年發(fā)生遇刺事件,周作人終究沒有拗得過這場考驗,選擇了做日本人的傀儡,為他的人生濃濃涂上了一個污點。周作人熱愛日本,是個親日派,他在《關于英雄崇拜》中說,我們對文天祥等人表示欽佩,但是不能向之學習,平時要有氣節(jié),但亡國的時候再來講究氣節(jié)未免犧牲太大,這種死是沒有什么益處的。[1]這也正應和了周作人的投日選擇,他大概覺得即使自己保持著氣節(jié)死去了也不會挽回中國的光復與強盛吧。一方面是價值觀的影響,一方面是社會無望的大背景,周作人的這個選擇也不能不說是人之常情。但周作人也正因為這個印記從而影響了他的余生,中國解放后他卑微貧苦的活著,雖然與魯迅失和多年,盡管某些立場觀點存在沖突,但是他最后卻靠著撰寫魯迅的回憶文章來獲取微薄的收入來過活,也實在是一種諷刺。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周作人終究在屈辱中離開,結束了他悲劇又傳奇的一生。

    《周氏三兄弟》這本書對周作人著墨有限,并且同樣存在著些許的偏見,但是從整體上看來,它大部分還原了周氏三兄弟的日常生活經(jīng)歷與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這無論對一般讀者還是專門研究者來說,都是一份珍貴的入門資料。周作人最終走上了與哥哥魯迅截然不同的道路,并且兩人至死都處在失和的狀態(tài),雖然這種情況十分令人惋惜,但對于周作人的解讀不應該一致偏向于質(zhì)疑與批判,對待歷史中的人物應采取一種客觀包容的態(tài)度,人們應該客觀地審視當時的社會形勢以及個人的性格特征來整體全面的認識周作人,進而能夠較純粹地閱讀欣賞他的散文等著作,并從中欣賞他文章的美感與知識的淵博。雖然周作人在性格上沒有哥哥的大擔當,并在和魯迅失和后期處于一種閉門造文的狀態(tài),后來又在日本進駐北平之時被迫當官做事,在解放后迫于生存的壓力以專寫魯迅的回憶文章過活……但是周作人這般戲劇性的人生之路,歸結起來,時代的因素脫不了干系,他之所以在創(chuàng)作后期失去了戰(zhàn)斗性,之所以在日本管事之下做官,之所以解放后卑怯地掙扎著,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所處的那個年代以及當時的社會風氣所迫,無論是多么偉大、霸氣的巨匠,面對整個大社會背景,他也很有可能退卻青年時期的激抗與熱血,妥協(xié)順應著時下的社會潮流,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維系著自己的生命,最終在文革初期結束了他傳奇式的一生。通過分析研究周作人的生平經(jīng)歷與創(chuàng)作變化也可以窺探同時期的社會狀況與文人思潮,從而對那個時代的狀況獲得更加充實的認知,反過來通過審視那個時代的歷史也可以對作者的文學創(chuàng)作觀念獲得更加充分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黃喬生:《周氏三兄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周作人:《周作人經(jīng)典作品選·人的文學》,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

    [3]周作人:《周作人散文·賦得貓》,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徐錚錚(1987-),女(滿族),內(nèi)蒙古多倫縣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在讀研究生,專業(y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方向:現(xiàn)代文學。

    猜你喜歡
    周作人傳奇
    安-225,昨日的傳奇
    乾榮子對周作人創(chuàng)作之影響考察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38
    漕運,一段行走在水上的傳奇
    金橋(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0
    關于《冰心與我祖父周作人的早期交往》的更正
    傳奇 下
    傳奇 上
    堅持,造就傳奇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周作人之死
    北廣人物(2017年45期)2017-11-27 02:07:01
    逍遙傳奇
    周作人住在后面
    愛你(2014年11期)2014-11-15 06:51:15
    攀枝花市| 兴城市| 锡林浩特市| 盐山县| 岢岚县| 绵阳市| 金华市| 遂平县| 莎车县| 鹿泉市| 开化县| 丹凤县| 东辽县| 泰州市| 翁源县| 大连市| 大邑县| 丰原市| 凌海市| 枞阳县| 东乌| 景泰县| 平陆县| 西丰县| 和顺县| 古交市| 德令哈市| 聂拉木县| 虎林市| 镇赉县| 津南区| 花莲县| 德阳市| 曲周县| 祁东县| 瓮安县| 公安县| 西昌市| 天峨县| 德格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