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毛
那日,我與兩個多年未見的朋友會面,終于明白了那句話:“歲月是一把殺豬刀,歲月是一桶豬飼料。”
朋友甲曾是文藝小青年,清高矜夸,早年的時候,她有一個夢想——每年都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旅行,盡量活得瀟灑淡然,因為她一直認為以自己的情商,將來一定不會被生活所累。
朋友乙從未提及夢想,因為漂亮,她一直都處于人群的焦點,大概也是認為自己的一生一定會很幸福,根本沒有必要以挖掘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來獲得靈魂的安然。
后來,她們相繼結婚、生子。甲嫁了一個同樣內(nèi)心世界強大的男人,過著時刻需要強大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活得坦然的生活;乙千挑萬選,最后和一個各方面條件看起來都不錯的男人結婚。幾年過去,她們攜一身平凡日子帶給她們的印記,坐到了我的面前,一起向我這個單身者訴說歲月的磨蝕。
甲明顯消瘦了,皺紋也很明顯,表情落寞;乙卻胖了很多,由于長期做美容,她的面部涂蠟一般光滑,表情卻很呆滯。
兩盞茶預熱后,我們總算又找回了當初知無不言的狀態(tài),我問她們:“如今的變化怎么這么大呢?”
她們的答案基本一致:“都是被生活磨的?!倍宜齻冏罱K都說了這樣的話:“等你結婚了,你就理解我們的處境了?!?/p>
后來,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接觸了許多已婚女性,她們無一例外地都向我說過這樣的話:“等你結婚就明白了?!?/p>
如今我深入其中,才終于明白了女人不愛自己的原因。房子、車子、孩子、票子、工作、柴米油鹽、臟衣服、碗碟、人情往來等來勢洶洶,她們的自我放棄,包含著成全主義,是一種充滿了悲情英雄主義的奉獻和犧牲精神的崇高行為。
生活最神奇的地方就是,當人們在它面前縱容了自己,它必定會讓這些人學會自我安慰與排解,并堅信自己一直站在人格的制高點俯瞰滄桑。
其實,我從來不認為人必須要為生活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生活根本不需要我們犧牲這么多。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與夢想兼得的女性大有人在,柴米油鹽、琴棋書畫一樣不落,她們辛苦,但依然很漂亮。
朋友甲說,她只能專心做好一件事,所以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事。我的理解是,她不夠堅信自己可以做好喜歡的事,或者說她的得失心太重,不肯冒險去做喜歡的事,所以,她選擇了一件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做好的事來定位自己的社會角色。
臨行前,甲告訴我,等我也開始經(jīng)營柴米油鹽的時候,就不會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喜歡做的事。乙表示贊同。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我失去了這兩個朋友,倘若日后我在想做的事和不得不做的事之間游刃有余,我將成她們所有不快樂的源泉。
其實,歲月不是殺豬刀,也不是豬飼料,僅是替罪羊,是人們首先把自己變成了“豬”。沒有一種吞噬不是從自我腐爛開始,但愿別再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柴米油鹽。
(摘自《現(xiàn)代婦女·愛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