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昊
我是一片土地,被壓得殷實,敦厚。后來,我被人們掘出,制成許多許多既堅硬又難以磨滅的磚,砌成了一堵一堵墻。
一陣陣的狂沙,在我面前飛揚。“叮?!忊彙鄙衬锔挥猩鷼獾囊苍S就是這駝隊的鈴鐺了。駝商載著一匹匹絲綢,從我身邊經過。我被砌在一段殘留的長城里,時光流逝,逐漸,再也聽不見干戈相擊的聲音了,只剩下一趟又一趟貿易的來往。而我卻未曾忘記我的使命——抵抗入侵的敵人。但我發(fā)現,一次戰(zhàn)爭改變不了什么。相反,一次文化的交流卻能改變一段歷史。這是,記載著我們友好往來的一堵墻。
汩汩的流水聲經過樹林與廟宇中的杳杳鐘聲相融合,木魚的擊打使樂曲更有節(jié)奏。我是這廟宇中的一堵墻。來往不絕的香客來到這里,帶著自己的夙愿,期許著神的庇佑。他們的眼神是平靜的,他們在這里懺悔自己的過失,感悟人生的真諦,淡忘一切雜亂紛擾。我看著一位又一位香客,送給他們一個又一個祝福。這是,使人敬業(yè)樂群、禪悟人生的一堵墻。
誰不曾見那故宮的雄偉?我又是故宮中的一面墻。數代的王朝在我面前或興或亡,見多了也就對這權利的爭奪看淡了。這里有明君,指揮千軍萬馬,抵御越境的侵略者,因此而受群臣與天下蒼生的敬仰;這里自然也有昏君,他們生于安樂,奢侈地揮霍錢財,等待他們的往往是凄慘的結局,不是在戰(zhàn)爭中消失,就是在眾叛親離中孤結余生。我并不憐憫他們,我更關心,每次的朝代更替受苦的不會是君王,而是百姓。他們忍受著饑餓交付著重稅服著兵役,比起自由平等與博愛,此時的人們更需要安寧。這是,讓為政者憂國憂民的一堵墻。
“時窮節(jié)乃現,一一垂丹青。”文天祥在獄中時曾在我身上這樣寫過。當他在獄中向我傾吐他人生的坎坷時,我被震撼了。因為,這不是在謝脁樓墻上瀟灑成詩的李白,而是為國家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文天祥。當他面向著南方就義,就只剩下孤獨的我。當明月來照,我常望月而嘆,如果能做人,我也要像他一樣。這是,具有真正的民族精神的一堵墻。
1919年5月4日,數千名學生走出北京大學的學堂。聽到他們憤慨激昂的口號,我也想和他們一起走出去,而我只是一面墻?!巴鉅巼鴻?,內懲國賊”,多么嘹亮的口號。他們許多人都沒能回到學堂,但他們的聲音卻響徹了中國,喚醒了中國!這是,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的一堵墻。
如今,一座座充斥著鋼筋混凝土的大廈拔地而起,我也要退出歷史的舞臺。我可以落伍,但這堵墻不會落伍。當我們的文化與其他文化相融時,這些墻,仍是脈脈相承、代代相傳的民族之魂!
(指導教師/劉朝霞)
本文榮獲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2012-2013)初中組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