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兵
摘 要:宜興紫砂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她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的杰出代表。紫砂壺無論是從泥料、類型,還是使用(養(yǎng)壺)上都有其唯一性和獨特性,這是宜興紫砂壺有別于其他傳統(tǒng)工藝品的特殊之處。本文主要從紫砂壺的泥料、分類、養(yǎng)壺三個方面對宜興紫砂加以淺述。
關鍵詞:紫砂泥料;分類;養(yǎng)壺
1 前言
宜興紫砂陶藝術起源于宋代,經歷明清兩代的成熟,發(fā)展至今,已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她的使用性;另一個便是她的藝術性。無數(shù)的紫砂藝人經過不斷地研究、改進,逐漸地將紫砂的這兩個特性完美融合。比如,時大彬,他摒棄了傳統(tǒng)藝人的匠氣,在小壺上下足功力,使其所做之壺更加符合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又如,陳曼生,他雖不制壺,但他與楊彭年兄妹合作的“曼生十八式”,在造型設計和裝飾上都極具美感,影響甚為深遠。經過數(shù)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宜興紫砂壺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本文簡單地從紫砂的泥料、紫砂壺的分類,以及養(yǎng)壺的學問三方面探討宜興紫砂的獨特魅力所在。
2 紫砂壺的獨特魅力
2.1 紫砂壺的泥料
眾所周知,紫砂壺是公認的最佳泡茶器具,這主要取決于她的泥料。宜興紫砂世界獨有,紫砂礦只產于宜興,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宜興丁蜀鎮(zhèn)黃龍山一帶是紫砂礦的發(fā)源地。紫砂泥料粗分為紫泥、紅泥、綠泥等,它們所藏礦源位置不同、性質不同,燒成后的狀態(tài)也各不相同。
由于紫砂泥料品種并不單一,而且每種泥的性質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壺之前的紫砂泥原料制作過程也很復雜。首先,是到礦上選料;其次,是精選;然后,要經過攤場、日曬、敲碎、除雜質、過篩等。風化過一段時間后,變成為豆狀顆粒,再經過研磨成大小粉塵,再加水浸泡陳腐。陳腐后攪拌成泥塊,生泥塊經過多次捶打,使泥料壓縮粘韌,再次經過陳腐,保持適量水進行悶料。經過一段時間后待用。
2.2 紫砂壺的分類
紫砂壺按類型主要有三種:光貨、花貨和筋紋器。光貨以圓為主,在圓的基礎上加以演變,用線條、描繪、銘刻等多種手法來制作;花貨以自然界中的瓜、(下轉第56頁)果、樹、竹等自然物作為題材給以藝術加工而成;筋紋器是以壺頂中心向外圍輻射有規(guī)則線條的壺,豎直線條叫筋,橫線為紋。目前,除了有這三種傳統(tǒng)的紫砂壺類型外,還出現(xiàn)了許多陶藝類的作品,它們形式多樣,加入了更多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思想與理念。
2.3 紫砂壺的學問
做壺是一門學問,賞壺是一門學問,同樣的,對于紫砂壺來說,養(yǎng)壺也是一門學問。愛壺之人,得到了一把自己喜愛的壺,便會盡全力把她養(yǎng)好,喜壺的人有句名言:“有把好壺,風雅不必言?!别B(yǎng)壺有個十字要訣:沸煮、澆淋、擦拭、摩挲、輪替。養(yǎng)壺的目的在于使其能善于“蘊味育香”,并使壺能煥發(fā)本身純樸的光澤。壺能養(yǎng),這也是紫砂壺有別于其他藝術品的特性之一,也是她的魅力所在。
3 結語
一把紫砂壺做出來以后是供人使用的、欣賞的,因此,對壺就不得不有一個評判標準。紫砂泰斗顧景舟說:“抽象地講紫砂陶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tài)這四個要素?!毙危葱问降拿?,是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韻,一樣能令人意遠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氣,即氣質,陶藝所內涵的和諧協(xié)調色澤本質的美;態(tài),即形態(tài),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座姿態(tài)。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