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霞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811(2013)03-0117-01
摘要:為了讓孩子們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讓孩子們帶著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融入到現(xiàn)實生活之中,他們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真實感受,獲得真情實感。
關鍵詞:體驗 語文 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由切身體驗而獲得的知識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對人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因為它體現(xiàn)了對生命個體的一種尊重。如果我們能夠把體驗教學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像林巧稚的生物老師那樣,化枯燥乏味的知識傳授為自然活潑的生活體驗,課堂教學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新課標以“體驗”為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等要求。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喚轉變全體學生的學習方式,呼喚在教育教學中實行體驗性學習。下面,本人就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體驗學習的點滴經驗。
一、激發(fā)學生情感,引發(fā)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語文教學并不是一種由外到內的簡單灌輸過程,只有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現(xiàn)實生活,親身去感受、體驗、思考和實踐,才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中解讀文本。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資源,力求喚起學生的情感,并使這外部引起的“觸感”轉化為學生情感體驗的動力。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豐富體驗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語文學習,只有密切聯(lián)系生活,才能煥發(fā)勃勃的生機。”孩子們每時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觀念影響著。這些觀念左右著他們的成長,也真實地反映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珍視這些課堂上生成的寶貴資源,積極組織引導,讓它們“為我所用”,在思維的碰撞中創(chuàng)造火花。
1.走進生活,引領學生參與體驗。
生活本是體驗的沃土。為了讓孩子們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讓孩子們帶著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融入到現(xiàn)實生活之中,他們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真實感受,獲得真情實感。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反映兒童的需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并引導學生真心參與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2.鏈接生活,督促學生參與體驗。
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腦中已存儲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驗、知識。閱讀時,我們可以激活貯存在學生腦中的相似的經驗,引導聯(lián)想,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獲得情感體驗。
三、加強朗讀感悟,深化體驗
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xiàn)、心靈碰撞的厚積薄發(fā),使課文中人物所說的話就像從自己嘴里說出來的一樣,把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在朗讀中體現(xiàn)出來。朗讀可以品評角色,體驗真情,感受美好,讀中促思,使一個個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現(xiàn)于學生的腦海,讓學生入境入情。
1.含情美讀,傾泄情感。
美讀包括默念、誦讀、朗讀、朗誦、吟誦、詠唱等讀書方法,只要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作品的語體風格、能很好地傳情達意的讀皆可稱為美讀。提倡美讀,就是提倡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讀,讀出屬于自己的那份情凋、韻味、意趣,讓學生在讀中,以聲傳情,以情帶聲,聲情并茂,聲醉情癡。實際上,這就是在多種感官配合協(xié)調下進行著體驗。
2.角色朗讀,轉化情感。
在閱讀過程中加強角色體驗,是指讓學生充分參與言語實踐活動,真切地感知課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加深其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過程。采用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在讀悟課文的時候注意與人物作者進行換位體驗,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的情感,共享他人的快樂,分擔他人的痛苦,移他人之情與自己的心中,誘發(fā)情感轉化。
3.表演朗讀,體會情感。
表演是體驗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們可根據(jù)文本提供的情境、情節(jié),讓學生入境表演,以此求得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對文本內涵的深入探究。它可以是對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繹,也可以是對文中“空白”處創(chuàng)造想像表演,還可以是根據(jù)一個片斷或一個教學點的即時表演。表演朗讀要符合學生好動愛玩、富于想像、善于模仿的年齡特征。學生走進了文本,創(chuàng)造性地活化了文本,進一步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體驗深化了情感。
4.想像體驗,領會情感。
學生學習文本的過程也是憑借語言文字對作者的思想、觀念和情感理解的過程,無論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線索,還是理解原文所描述的場景、形象,都需要豐富的想像。我們要充分利用一切想像的空間,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大膽想像,進而體驗文本的內涵,與作者產生心靈的悟對。
四、引領實踐活動,升華體驗
“活動和交往是發(fā)展的源泉。”因此,僅僅注重學生個體角色體驗、感悟是不夠的,還更應該通過開展師生、生生間的多項合作和交流活動,來激活語文教學。只有在課堂上積極聯(lián)系課內課外,積極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表現(xiàn)的機會,給他們充分的自主空間,他們才能有所感、有所悟,直至有所創(chuàng)造。
語文教學中需要各種體驗,人生就是一種體驗歷程。教學中的每一項活動都直接指向教學目標,是為學生實現(xiàn)教學目標去經歷、體驗而設計的,不是為活動而活動的。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 “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悠然心會”、“深得吾心”,體驗到“怦然心動”、“浮想聯(lián)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體驗到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體驗內心的澄明與視界的敞亮,這,才是我們矢志追求的美妙的語文課堂。為了體現(xiàn)活動的有效性,我們在教學中要明確每個活動的目的,要讓全體學生真正走進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總之,體驗學習是一種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符合學生心理認知、成長規(guī)律的新的學習方式。我們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活動來引導他們用眼、耳、手、腦等感官去體驗,從而培養(yǎng)與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