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海朝
摘要:高中生面臨升學及畢業(yè)后走向社會,但很多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普遍低下,經(jīng)不起困難與挫折。學校體育要刻意地設置困難,使學生在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中,培養(yǎng)頑強的意志,鍛煉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明白挫折教育的意義,合理地對學生實施挫折教育,使學生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抗挫、耐挫、越挫越勇的心理基礎,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
關鍵詞:高中;體育;挫折;健康;素質
目前很多中學生經(jīng)不起困難和挫折,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如嬌生慣養(yǎng),不能吃苦耐勞,畏懼困難等,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會灰心、自閉、冷漠。在體育課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普遍低下,表現(xiàn)為怕吃苦、不敢練、怕失敗、意志弱、難堅持,而且在失敗后,容易氣餒等。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刻意設置困難,使學生在克服和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中,培養(yǎng)頑強的意志,鍛煉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讓學生在體育課中經(jīng)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對學生情感的陶冶、性格的塑造、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挫折教育的定義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只有遭受不斷的挫折,人們才能在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只有在逆境中走向成功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成功。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學生勇于挑戰(zhàn)自我,培養(yǎng)堅強意志的一種方法。
二、對學生在體育課上實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對體育新課標中的學生“健康目標”的延續(xù)理解。現(xiàn)行的體育新課標貫徹健康第一,健康不僅僅指身體上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良好的心理和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高中學生很快就要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甚至進入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面臨這些競爭,學生要經(jīng)受挫折和失敗,承受著比以往更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實施挫折教育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面對失敗;可以提高學生心理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可以更好地使他們適應激烈競爭的社會。
2.高中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日益突出的心理問題需要挫折教育。高中生正處在心理行為問題較多的時期,思想意識日趨完善,生理迅速成熟,正是非常逆反、對抗的時期。高中生既沒有脫離少年的心態(tài),又急于向成年人靠攏,急于得到成年人的肯定、賞識,這個時期的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體育課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糾正學生的心理偏差。
三、學生在體育課中產(chǎn)生挫折的心理原因分析
1.個性心理不完善是挫折心理產(chǎn)生的溫床。高中學生個性雖然基本完善,但還需要再加培養(yǎng),如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偏激;認識比較片面,比較理想化;自尊心過強,承受能力低等等,這種不完善的個性成了體育活動中受挫的溫床。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一旦遇到現(xiàn)實與自己個性心理有矛盾時,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挫折感。
2.主客觀矛盾是挫折心理產(chǎn)生的誘因。這里主觀指學生在體育課中的自我需求,客觀指滿足其需求的現(xiàn)實條件,在體育課中主客觀矛盾處處存在,如學生希望進行某項體育運動而學校場地師資不允許之間的矛盾;在課中自我表現(xiàn)與機遇不平等之間的矛盾;與同學比賽競爭領先與落后之間的矛盾;強烈的獨立自主與需要與紀律之間之間的矛盾等。
四、體育教學中進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1.體育教師要抓住時機,積極引導開展挫折教育。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遇到挫折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引導,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心理障礙。但是只憑空對學生講如何提高自己耐挫折能力,學生往往會反感,他們會認為教師在把他們當作“小學生”,很難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遇到的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挫折,抓住一閃而過的挫折教育機會,及時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他們正確看待挫折,勇敢面對困難。
2.情境創(chuàng)設,困難磨練,讓學生體驗挫折。很多學生從小到大都是在順境中成長起來,生活比較單純,與競爭激烈的社會接觸較少,所受挫折與困難相對較少。一旦在生活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如人意的事,他們往往難以接受,經(jīng)不起挫折和困難的打擊。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以人為制造一定的場景讓學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學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這種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教師要有一定的把握度,不能一味地打壓,讓學生受挫。
例如,在田徑跳高教學中,當基本技術教學完成,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技術,能順利躍過一定的高度,學生已多次體驗到成功躍過的喜悅。這時,教師要對能力較強的學生和能力較差的學生采用分層教學,分別逐漸提高高度,讓學生自練,只要學生能在某一高度連續(xù)完成兩次,教師就繼續(xù)增加高度,直至學生完全躍不過失敗為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旁只做語言鼓勵和必要的技術指導,讓學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負荷,體驗失敗挫折。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在課中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學生體驗挫折,從某種角度講,學生的挫折完全是由教師對學生提出更高學習目標故意造成的。如果教師一開始就簡單地直接調整到一定的高度,讓每位學生都來一次“挫折”,學生就會認為反正大家都過不去,我過不去也正常,挫折感就不會產(chǎn)生,教師預期創(chuàng)設的挫折教育也就一點都達不到效果。
3.活動體驗,承受挫折,“無為而治”地進行挫折教育。在體育教學中,主體是學生,高中學生早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主見與意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把握著主動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在挫折教育領域我認為也一樣,因為在體育教學中各類對抗、競爭項目教學較多,像短跑、跳遠、投籃比賽等,學生體驗挫折的機會比比皆是,這些都是學生認識挫折、理解挫折很好的途徑。因此,教師要適時放手,大膽讓學生自己體會。
現(xiàn)在的社會是全面競爭的社會,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學校擔負著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怎樣讓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在競爭失利面前愈挫愈勇,不氣不餒,勇往直前,這需要我們教育者努力探索追求。體育教師應該利用好課堂這一良好的契機和場所進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建立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教學目標,在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時,還應該更多地進行抗“挫折能力”教育。中學階段,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青春期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質和健全人格的黃金時期,教師必須抓好這一時期,采用適合中學生身心特點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學合理地進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