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雷
【摘要】 目的 對介入栓塞臨床治療肝血管瘤進行分析。方法 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診治的肝血管瘤患者52例,將其作為觀察組,從一般資料、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并對其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結果 52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療1-3月后,癥狀消失的患者32例(61.54%),癥狀得到改善或緩解患者12例(23.08%),癥狀沒有消失或無變化的患者有8例(15.38%);治療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6例,其中,疼痛2例,發(fā)熱3例,嘔吐、惡心患者1例;給予疼痛患者止痛藥,2d后得到緩解,其余不良反應患者2d后癥狀自行緩解。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3-6月后,瘤體縮小>25%患者16例,瘤體縮小>50%患者36例;且臨床癥狀消失49例(94.23%),緩解或明顯減輕患者2例(3.85%)。結論 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的創(chuàng)傷小,能夠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患者比較容易接受,是治療肝血管瘤較為理想的方式。
【關鍵詞】 肝血管瘤;介入栓塞;臨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8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4864-01
肝血管瘤在臨床中較為常見,是一種良性的肝臟腫瘤。臨床最為多見的是海綿狀的血管瘤,自然人群的尸檢中海綿狀血管瘤的發(fā)現(xiàn)率在0.35-7.3%之間,在肝臟良性腫瘤中占5-20%[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小血管瘤的發(fā)現(xiàn)率在不斷增加,本文主要就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并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診治的肝血管瘤患者52例,將其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齡為31-67歲,平均年齡為(47±3.14)歲,所選患者均行B超、MRI以及CT等確診為肝血管瘤;且臨床上均有上腹不適、肝區(qū)隱痛以及腹脹感等癥狀;52例患者中,肝右葉腫瘤22例,肝左葉腫瘤21例,左右肝葉均有9例;且單發(fā)病灶患者17例,多發(fā)病灶患者7例;血管腫瘤最小為4.8cm×4.4cm,最大為12.7cm×10.9cm,腫瘤的平均大小為6.4cm×7.5cm。
1.2 治療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術,經(jīng)皮股動脈進行穿刺,并將肝動脈導管或者微導管插至患者肝血管瘤供血動脈處,做動脈血管照影,了解清楚患者腫瘤的數(shù)目、位置、大小以及染色的特征等,經(jīng)皮肝動脈超選擇插管至CHL血供支;用1-2mL勝利鹽水將平陽霉素溶解,并用5-15mL的碘油充分乳化混合,緩慢的注入到CHL中,并將腫瘤栓塞滿。并且采用平陽霉素,每次用量8-16mg,5-15mL的碘油,碘油與平陽霉素乳劑的用量與腫瘤的直徑的比例是1:1。栓塞治療后要給予患者保肝措施。治療的周期為3-6個月1次,且治療次數(shù)不能超過3次[2]。
治療1-3個月后對其臨床癥狀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分析,治療3-6個月后對其肝血管瘤轉歸情況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 術后,記錄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觀察患者有沒有發(fā)熱、疼痛等癥狀,并及時給予處理。3月后采用CT、B超以及MRI等復查,比較治療前后患者CHL的變化[3]。
2 結果
2.1 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不良反應情況 采用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1-3月后,癥狀消失的患者32例;占61.54%,癥狀得到改善或緩解患者12例,占23.08%,癥狀沒有消失或無變化的患者有8例,占15.38%;治療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6例,其中,疼痛2例,發(fā)熱3例,嘔吐、惡心患者1例;給予疼痛患者止痛藥,2d后得到緩解,其余不良反應患者2d后癥狀自行緩解。
2.2 肝血管瘤轉歸情況 對觀察組采用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3-6月后,瘤體縮小>25%患者16例,瘤體縮小>50%患者36例;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49例,占94.23%,癥狀得到緩解或明顯減輕患者2例,占3.85%。
3 討論
近幾年來,隨著影像以及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加,體檢出患有小血管瘤的病例也隨之增加,但大多數(shù)的病例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或者臨床癥狀較輕,血管瘤病程較長,且生長也比較緩慢,其預后效果良好。但目前對其的治療以及研究比較少,沒有明確的診斷以及治療標準,一般采用的治療手段是放射治療以及經(jīng)肝動脈栓塞治療等,尚無統(tǒng)一的臨床治療路徑。
經(jīng)皮肝動脈超選擇插管以及平陽霉素碘油乳劑栓塞治療肝血管瘤,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碘化油作為末梢血管栓塞劑以及藥物載體,很容易沉積在腫瘤區(qū),而平陽霉素是能夠對血管的內(nèi)皮細胞起到抑制、破壞的作用。
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時應注意幾點:①應盡量采用超選擇供血動脈插管去接近腫瘤,并且通過超滑微導管使供血動脈以及瘤體血竇腔能夠完全栓塞,以免栓塞損害正常的肝組織動脈;②對肝多葉血管瘤符合栓塞適應癥的患者采用分葉進行多次栓塞,這樣能夠避免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或損傷肝功能;③書中操作時,應盡量輕柔,以免需重新插管;④對肝血管瘤過大的患者應分次重復栓塞,栓塞了主要的供血動脈后,在進行其他供血動脈的栓塞。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療1-3月后,癥狀消失的患者32例(61.54%),癥狀得到改善或緩解12例(23.08%),癥狀沒有消失或無變化的患者有8例(15.38%);治療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6例,其中,疼痛2例,發(fā)熱3例,嘔吐、惡心患者1例;給予疼痛患者止痛藥,2d后得到緩解,其余不良反應患者2d后癥狀自行緩解。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3-6月后,瘤體縮小>25%患者16例,瘤體縮小>50%患者36例;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49例(94.23%),癥狀得到緩解或明顯減輕患者2例(3.85%)。
綜上所述,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其創(chuàng)傷小、住院的開支少,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且康復時間短,且副作用少,患者比較容易接受,是治療肝血管瘤較為理想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劉訓強,孫敏,王家平,滕毅山,孔鵬.介入栓塞治療208例肝血管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12,33(5):111-112.
[2] 陳衛(wèi)軍,蔣祖福,應申鵬,劉艷梅.介入栓塞治療35例肝血管瘤臨床療效觀察[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1,20(5):329-330.
[3] 暢俊平,黨之俊,苑天文,王麗霞.經(jīng)肝動脈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2,41(12):1277-1278.